抽空总结了一点申请哥大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将申请第二轮的同胞有所帮助。
我今年申请了三个学校,拿到了两个面试,sample size很小,所以并不能说明我的个案有多么大的借鉴性。而且,个人认为申请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所以下面将要写的东西也只是个人在申请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仅供参考。
Essay
说老实话,我并没有在哥大的作文上下特别的功夫,四篇中有三篇是copy/paste另外一个学校的。但是我在那另一个学校上投入了很多心血,因此最后交给哥大的文章自己觉得还是过关的。曾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美同事说,哥大并不是特别重视作文,个人觉得不尽然。能在作文上体现优秀的品质和独特性绝对是有百利无一害的,所以大家还是尽量用心对待每一篇作文。
要说写作文的一些generic tips,我觉得论坛上已经不少了,都说得有道理。这里如果再要强调什么的话,我就有一条建议:作文的事例绝不仅限于工作上的,我只写了一个工作中发生的事,我知道有个去年去哥大的朋友一个工作上的事例都没写,都被录取了。至于这些事例怎么来的,就找几个朋友跟他们聊,在聊天的互动中挖掘生活中点滴的小事,小事可以见大,而且更能打动人。
Interview
程序
哥大的面试给申请人选择面试官的权利。面试邀请中,你会收到三个校友的联络方式,由你自己与他们取得联系并最终定下一个成为你的面试官。我选择了一个96年毕业的美国人,原因是1)第六感觉得这人应该不错2)觉得较资深的人会比较forgiving,呵呵。当然这些都不一定,要看运气的。事实证明我的运气不错,面试官不仅仅是一位资深的banker,聪明又随和的那种,在读商学院之前的经历也很有意思,有过政府官员背景和欧洲游学经历。他显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校友面试官了,上来就跟我讲,这么多年,他阅人无数,许多他认为非常优秀的人,最终却没有被学校录取,因此,哥大的面试在整个录取中并不是决定因素,仅仅是part of the process;但是,他认为不怎么样的人,最后肯定都没进,换句话说这个面试是有否决权的。哥大的面试是校友的blind interview,做完后面试官会在一个礼拜内给学校交一份报告。
问题
我们的谈话按照计划进行了约45分钟,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问题大概有
Usual suspects:
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
Why did you make your career choices;
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MBA;
Why Columbia
Team work experience;
Some specific questions about my experience on resume
Most interesting one:
Are you a Communist Party member? (因为他看到我在简历上写我在大学是top x%的学生)
面试结束的时候他主动给了我很正面的反馈,并说会在周末完成报告交给学校。后来证明我的面试官非常首信,我的status是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一变成complete的。
感觉哥大面试最终要的问题还是 Why Columbia,我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回答的并不是很好,因为诚实地告诉他我还申请了另两所顶尖的学校。他当时就半开玩笑地说:I assume you are thinking of XXX as your back-up school…
准备
我对面试没有进行过多的准备,做到大局上心中有数就可以了。具体我做了两件事1)在论坛上看了看以往经常问到的一些问题,自己过了一遍,想了想如果碰到应该用什么例子;2)我在面试前会想好,短短的几十分钟,我要向的面试官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我要把自己哪几方面的品质展现给他,这个面试做完了,他对我的印象是什么,他会将怎样的key take-away写进报告。
我是非常反对在面试前把每一个答案都背下来,然后碰到了就窃喜一下,还要装作没准备过,若无其事地说出来的那种做法的,就是所谓的over-prepare吧。我觉得一个人的答案是不是准备过背出来的非常明显,至少如果我是面试官的话,绝对能分辨。我在自己公司招人的时候也面试过很多学生,是临场发挥还是“照本宣科”,一眼就看出来了。最关键的是,如果事先都准备好,脑子里过了无数遍了,在面试过程中说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激情了,我自己觉得在两个面试中都有ramble的情况,但正是这种很即兴的思考和对话能让面试官感觉到你的独特性,你的个性。我不知道这对于逻辑性超强的人是不是适用,但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没有这样的即兴发挥,没办法将我的个性展现出来。
当然,这并不是在劝大家不要准备,必要的准备还是要做的,包括前面我提到的去看看FAQ ,想想大致该怎么回答,并且想好几个要传达给面试官的key message,有了这些就可以在面试中随机应变了。比如,我就在哥大的面试中,就抓住了一些机会,在与面试官有共同经历的地方补充展开说了几句,把我想展现的某个方面传达了,而这些都是通常面试FAQ不会涉及的地方,但你事先有了个大纲,就知道该怎样以不变应万变了。这要比被动地回答/背诵精心准备过的答案效果好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4 0:59: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