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ollowing is copied from a report. Maybe it is helpful for you to know more about CKGSB.
事实上,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李ersonName>先生的想法也许不只是成立一个商学院那么简单。项兵曾在第一次介绍他的老板时说,“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李">李ersonName>先生崇尚的管理理念有两点:第一,中西贯通,这和长江的校旨一脉相承;第二,用这套理论可以征服全世界。”而这正是长江3年多来展现在人们面前众多眼花缭乱的招数之灵魂所在。
不过,即使有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项兵也坦言,仅仅依靠高薪是不可能留住世界级教授的,一流的师资在全世界上都是一种稀缺资源。“为了让这些教授能够安心在长江教学、做研究,学院成立了两大研究中心,案例中心和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但最重要的手段是‘教授治校’。”项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与体制内商学院的行政领导制不同,也与中欧的4人管理委员会(由中外双方的院长、副院长共同组成)制度不同,长江成立了一个由所有教授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成的">成的ersonName>教授委员会。举凡学校的重大决策,如聘请教授、上新项目等等,都必须由委员会成员提议,全体委员无记名投票,需要2/3以上票数通过才可实行。在教授延聘上,除了委员会的表决意见,长江商学院还会专门将教授资料寄给所在学科世界知名的10个学者匿名做评估。参与评估的学者由申请人选择5个,学院选5个。“如果有4个以上的负面评价,长江就不会给出Offer。”在项兵看来,教授治校是长江的一个制度性保障。
总体而言,对于国内独立的商学院来说,自有教授数量较少,客座教授、访问教授作为重要补充是普遍的情况,“中欧的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全职">全职ersonName>教授只有33名,长江早期仅有十几名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常驻">常驻ersonName>教授”。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xydt/20060406/1721248048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