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生词:recession衰退 erratically不稳定 inflation通货膨胀 contrast(two things are different in a sentence.)interpretation解释;理解;说明 contentious争议 monetary货币 stagflation停滞性通货膨胀 resurgence回潮
2.段落大意:
第一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指,在短期,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经济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经济需求。在凯恩斯的观点里,经济需求并不等同于一个经济体的经济产量,相反它被很多因素所影响并且很有可能反作用于产能,就业和通货膨胀。
第二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最开始呈现于凯恩斯1936年的著作。引发了争议也有人追捧。
第三段:凯恩斯认为私人领域的决定会导致无效的宏观经济产出,这时便需要政府来进行政策调控。
第四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后期和二战以及战后经济扩张时期被发展中国家看做参考模型,尽管它在后期失去了一些影响力。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这一理论重新盛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一理论仍然重要
3.文章结构:以时间线为叙事脉络分三个部分讲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出现发展和回潮。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种理论,认为在短期内,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期间,经济产出受到总需求(经济总支出)的强烈影响。在凯恩斯主义看来,总需求不一定等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反,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表现不稳定,影响生产、就业和通货膨胀。
构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础的理论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大萧条期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书中提出的。凯恩斯将他的新方法与他书之前以总供给为中心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对比。随后对凯恩斯的解释是有争议的,一些经济思想流派声称他的遗产。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经常认为,私营部门的决策导致宏观经济结果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公共部门做出积极的政策反应。特别是,他们呼吁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行动,政府采取财政政策行动,以稳定整个商业周期的产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混合经济,主要是私营部门,但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大萧条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扩张(1945-1973)期间成为发达国家的标准经济模型,尽管在石油冲击和1970年代的滞胀之后失去了一些影响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引起了凯恩斯主义思想的复兴,该理论在今天仍然与近100年前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