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北京PPC出分760(Q50 V42),几个月以来的所有痛苦都终于有所回报!CD论坛和每一位成员给予我的帮助和陪伴实在是太多太多,感谢大家!!希望这篇心经能够对正在备战之路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如果你依然笃信一战700+的幸存者神话,或者对鸡精、裤尾心存依赖,又或者数次考G尚未分手,那么希望这篇心经或许能够帮助你重新树立科学的GMAT认知观,规避因为小样本偏差和认知误区而走入的认知弯路。可以说GMAT能遇到的大多认知误区我都遇过了一遍,而三次失败后自我反思才让我一点点摸清究竟正确的备考路径,即:
科学的GMAT认知观+正确的备考方法+有效投入时间=思维能力提升和GMAT分数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备考初期就要形成科学的GMAT认知观。)
在这里忍不住再唠叨几句,请你一定不要因为过去在四六级、雅思托福、乃至高考中有相当出色的产出-投入比而轻视GMAT,认为1个月轻松700+的幸存者神话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特别是应试教育体系下的佼佼者们,曾经越如鱼得水,面对GMAT就越要小心,自己熟悉的那套备考经验和考试策略或许会成为备考GMAT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无论你过去表现如何,请抛掉思维定势和小骄傲,重新认识GMAT,重新面对GMAT。
我算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中一直比较顺的人,之前再难再大的考试,我的努力都很幸运地有所回报,考托福也是准备半个月首考就达标,这种习惯性好像能战胜一切考试的思维定势让我从一开始就对GMAT有所轻视,盲目相信自己能通过论坛经验+自学在1个月里700+。但事实告诉我对GMAT的错误认识会要你付出极大的代价,盲目试错的成本最终要自己承受。我三战屡战屡败(9.8 670 - 9.23 650 - 10.27 640)且分数越来越低,经历过心态崩溃、焦虑抑郁共同发作的最低谷,经历过因为疫情而被临时取消的线下考,经历过因为印度监考官网速原因被取消的online,最终四战逆风翻盘。从640到760的转变,GMAT认知观的重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当你开始备考GMAT,请做好n战出分的时间和心态准备。的确会有能力+努力+运气三重加持的一战700+大神存在,但在电脑屏幕显示最终分数前,谁都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是lucky one。如果要赌,就做好会赌输的心理准备。更稳妥的选择是扎扎实实按照科学的方法提升实力,当你实力足够时,再多的波动因素都不会对结果产生根本影响了。
1.GMAT是思维能力考试,不是知识能力考试。
这句话听起来不痛不痒,但请务必重视!重视!再重视!它决定了我们备考的主要方向,决定了你辛辛苦苦的付出到底是有效投入还是没有实际效用的低水平努力。我前三战的备考比最后一战付出的时间要多得多,每天除了吃饭上课就是窝在自习室努力看网课刷题,每次都以为自己已经努力到了极限、做好了充足准备,这次肯定能出分了,分数反而越来越低。反思之后觉得很多努力其实是自我感动,并没有很大的实际效用。
与雅思托福、四六级、高考等知识能力考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GMAT考验的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已经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商科专业思维能力。掌握语法知识点、提升阅读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是重塑思维模式、纠正思维偏差,调整到与GMAC老爷子们一致的思维路径上去,才能拿高分。
我们都知道错题集是备考利器,但要怎么用错题集呢?注意:对错题的反思不能只停留在“我哪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的层面,一定要上升到思维层次,一遍遍发出“灵魂拷问”:我为什么选错?我的答案和官方答案的差别在哪里?我当时选择这个答案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我思维上哪一种错误定势?当你的纠错进行到这一步,错题才贡献出它的有效价值,你成功依靠这道错题找到了自己思维与GMAC老头要求不匹配的bug,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重复练习中不断debug,直至根深蒂固的思维错误被改变。
我的错题集po在文件里供大家参考(请注意仅供形式参考,纠错过程一定要自己做才有效果,看别人的错题集没有办法找出自己的思维漏洞),我会在批注栏标注自己做题时的思考PROCESS以及具体哪一步骤错了;错的原因如果是知识点,就标明知识点,如果是思维方式,就上升到BUG层面,写出自己的错误BUG,再写下自己应该注意的transferrable notice。这样一套程序下来,你可能会为一道纠错花5-10分钟,但你的努力是有效的,真正揪出了思维漏洞,这个时间花得很值得。
2.GMAT是CAT电脑自适应考试。
前面说GMAC老头子要考我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这种东西……该怎么考?CAT电脑自适应考试就是检验工具。对CAT的正确认知将决定我们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备考精力,以及考试时应当采取怎样的战略。
CAT不允许我们跳答题目,因为下一道题对难度将根据当下答题情况灵活改变;最终得分也并不取决于整体正确率,而取决于最终答完题目时电脑为我们出题的难度停留在哪里。
这套机制对我们的直接影响是:把题目按难度分为低、中、高三级,做对低级别题目才能解锁中、高难度题目,做错低级别题目将会严重降低系统对我们能力的判断;做对高级别题目会让系统更加确信我们能力已经至此,而做错高级别难题其实并不会对拿700+有根本影响,也不会有降库处理。所以,我们的备考重心不应该放在嗑难题上,而是要确保自己基础知识一定牢固牢固再牢固,简单题100%掌握,中等题80%+掌握,难题40-50%掌握。(有CD前辈对CAT有很详尽的分析,大家不妨多去搜搜看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337905-1-2.html,我觉得花3-7天来彻底理解GMAT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都是值得的,会避免之后走很多弯路)
我曾经也是沉迷于挑战advanced和700-800的一员,因为做对难题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自己已经有700+实力的错觉和虚假的确定感,而应试教育中我们早已习惯的正确率=能力程度=分数的逻辑链会不自知地发挥作用,在缺乏反馈的GMAT备考历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寻找这些可能的证据向自己证明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事实是CAT机制根本不care整体正确率,不能用其他考试的逻辑来理解它。一定要警惕自己沉溺在做难题的爽感里。平时训练中难题做得再好、正确率再高,如果简单题和中等题正确率无法保证,就根本没有在实战中见到难题以及获得高分的可能性。
CAT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反映在实战策略上。不要为难题花费超过2-3分钟的时间,因为即使它错了也并不影响分数,但如果你钻牛角尖,后面属于自己难度水平范围内的题或许就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做失利,触发降库机制。在考试中遇到卡壳的题目,纠结1min就果断选答案let it go。我前三战pace非常乱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遇到卡壳我会担心是不是它是中低难度,但因为自己掌握得不扎实才做不出来,对简单题做错掉库的恐慌逼迫我为每一道题目较劲3-4分钟甚至更多,当pace与规划不同时又会方寸大乱,为了“做完题”不惜连蒙几道,最终依然惨遭降库。解决这一不确定性的关键依然是能力实打实的提高,只有问心无愧地付出了有效努力,才能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有足够的信心,在考场上面对波动的CAT系统时,你能保持自身稳定,来抵抗两个波动系统相互影响时产生的更大波动。
CD论坛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备考资料和经验,如果选择自学,请务必对海量信息进行充分掌握及筛选(这两步同等重要!尽量筛选最新的信息!我三战前都以为遇到的难题怪题大部分是测试题)。如果已经备考一/两次依然不理想,请及时止损,这说明你的备考思路不对,你需要专业帮助,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也需要信息的掌握和筛选,多试听几家机构的课程,多和几家老师沟通,最终选择一个课程上最适合自己痛点的,注意警惕出分率陷阱,的确有机构盗用出分图宣传的,因此最终还是落脚在课程是否适合自己为好)。
前三战的备考历程后,我确信自己的知识基础也足够牢固,平时练习的正确率80-90%,但成绩却屡战屡低。直到重塑自己对GMAT的认知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努力只是用肉体的勤劳蒙蔽精神的懒惰,思维上的bug并没有根本上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分数上没有本质提高的原因。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我开始刻意避免自己陷入低效刷题带来的虚假确定性,真正分析透每一道错题背后暗含的思维漏洞,忍住枯燥感反复回顾自己的错题+漏洞。当我做完这一切时,我知道自己已经问心无愧,考试中尽管心跳依然加速,但我并不对最终显示在屏幕上的那页成绩有任何期待。念念不忘的,最终必有回响——当然,前提是在正确的路径上付出足够的努力。
感谢家人和朋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感谢挺过这一切、没有放弃的自己。请相信这一路的痛苦和折磨,最终会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