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8674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1-2-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朋友你放心,你这样愿意好好交流的我必然真诚地以礼相待,即使我们观点不一样,也不妨碍我们愉快地交换彼此的看法。
有一点我也不在意多声明几遍,我在这里回那位那么多压根不是和他比,说句实话我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挺佛的一个人,退一万步说真要比,最起码也是和我旗鼓相当的人比,而这里和我对线的人也根本和我不是一个档次的,我随便拎出关于我的任意一点现状都被认为是吹牛,但你在美国和欧洲都呆过,就肯定知道我上面说的关于我的个人情况也好,所见所闻也好都所言非虚。不想说太具体只是不想进一步暴露自己的隐私,虽然我上面说了那么多,关于我的具体画像应该早就可以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我在这里回复了那么多,讲到底就是为了给出更多我认为正确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我亲身经历的、我看到的并认为可信的、以及虽无亲眼见到但符合我之前的经验的,当然也包括通过对手来暴露更多他的经历(当然,这位除了会阴阳怪气外,一点干货都没有),让今后来CD的人可以看到更多客观的信息,做出更全面的判断,仅此而已。有些话我确实说得有些过,但实在是被气笑的。毕竟我也只是个凡人而已。
CD当然不是唯一一个带有误导信息的地方,但欧洲版块这里误导人的情况有些过于严重,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那种欧洲留学圈特有的圈地自萌的味道(包括但不限于尬吹一些学校,绝大部分贴子里提到的都是申请季的心路历程以及拿到"名校"offer后的兴奋、同学有多优秀等等,对于就业的具体策略仅仅一笔带过,顶多提一句"需要自己network")。你我算是出国很久的人,自然对国外的学校、国外的就业情况是什么样心里有个底,但这对于很多第一次出国且还是MBA如此“巨大”的投资的人而言有很严重的误导,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上了这个学校就半只脚踏进MBB了!”这样的错觉。个人认为,这并非完全因为你所说的“思维习惯上和更好的学校还有点差距”,而是真的“不知道”,因为国内长大的同学都是高考过来的,绝大部分人都抱着“好学校=好工作”的错误判断。当然,有些自以为聪明一些的会知道“好学校不等于排名高的学校”,所以他们才会强调自己要找一个高质量的项目,殊不知这样可能掉进一个更大的陷阱。和20年前比,现在自然信息发达,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量过大的问题,而第一次出国的人能看到的信息必然有局限性,因此在他们一定会去看的为数不多的信息源(CD)这边,作为一个和你一样在美国和欧洲都读过书、呆过一段时间的人,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我认为我有义务为他们拎一下重点。
至于MBA和CS,我不认为二者有所谓高低之分,当然没有看轻商学院,不然我也不会去上MBA。但确实我所在的IT行业并不怎么看MBA,倒是有不少MBA的同学是来IT公司做PM的,之前我所在的公司也算是业界数一数二的了,最后应聘PM成功的candidate基本不乏M7这个级别的,INSEAD/HEC之类的还真没怎么见过(当然,我说的是美国的office);包括MBB会来撩程序员做数据以及相关的咨询,之前校招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的CS同学也是MBB这个级别的咨询公司眼里的香饽饽。当然,后来我也没有回应M家的recruiter,且我一个在美国混的也不能说对欧洲的咨询行业了若指掌。但就我之前贴过的一个帖子来看:
https://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649491-1-1.html
欧洲商学院,包括INSEAD这个级别的学校去MBB的数量也不那么乐观,且这其中绝大多数也只是回祖国的MBB而非留在欧洲office。我也有几个去MBB的同学,除去一个博士同学留在美国的B家,其他都是回国内的office,基本符合这个帖子里的观察——而他们也不过是在我研究生所在的学校读了个CS或者IOE之类偏数据分析的工科本科而已,在我看来那些能去INSEAD的同学,以他们的素质本身就可以进本国MBB,是不必费劲来INSEAD转一圈的。当然,我也不可能知道具体情况。不过提到学校名气,至少就我本人而言,如果不是来CD,我是从来没听过HEC/INSEAD的,更不要说RSM、MBS之流了(非针对这两校,无意冒犯)。在留学生地位每况愈下的国内就业市场,我真心觉得这类学校的毕业生情况不容乐观。
最后提一嘴质量吧,正如你所言,到这个阶段了,教学质量就是学习质量,在哪里学Monte Carlo都是Monte Carlo;就业质量刚才也基本提到了;cohort的质量,实话说到了一定级别的学校,都大差不差;而且也如你所说,“质量”的维度有很多。但也正因为维度很多,所以质量其实根本无法定义,谈质量反而成了空谈,说白了还是看你想在哪里发展,想认识哪里的人罢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MBA是“虚的”,因为和理工科比,确实学不到太多实打实的技能(但对于工科出身的我,确实已经通过IC的Premier课程学到了一些商科的“实”的基础课,这里给IC这个项目的安排点个赞。但对于诸多本身就是finance, business出身的人而言,我认为再学一遍这些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所以我想强调的是,对于第一次留学、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需求以及roadmap、只是想借读MBA的机会换条赛道翻身、多赚点钱的,不要为了“质量”这个模糊的概念而放弃考虑一些明明很好的学校。我说这么多并不是说我要吹IC,实话说我一直觉得除了本科学校以外,硕士读过的学校只是个过客,和我是没什么关系的。我只是觉得如果有人(且这样的人不少)选择某些学校的初衷是选一所“低调的牛校”,那我有必要揭穿他们上当了的事实。不少人来欧洲读书,就是听了一些谗言,看不起英美的短平快的教学,一心来欧洲追求所谓高质量的项目,最后耽误了自己仅剩无几的发展机会。这样的人并非如你说的,“能上名校上渣校的”,而是把一些明明挺“渣”的学校误以为是“名”校。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要选一个“有名气的学校”,因为就算这个选择最后再怎么偏离自己的预期,高排名能保证一个下限,让人至少回国能拿几个体制内的面试,在上海落个户。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再次声明,不针对具体学校,只是做个类比),只是为了多赚点钱的,在CMU(卡耐基梅隆)vs IMD的MBA的选择中,我个人认为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CMU;甚至是TUM(慕尼黑工大)vs IMD MBA,我觉得我也更倾向前者。
当然,我说了那么多,还是讲给那些没有想明白(或者自以为想明白其实没有)的人听的,多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方向,以及在遇到一些如你所说,明明也就只能上个一般般的学校,为了面子硬要吹捧自己的学校的人的时候,我能帮助申请的人快速祛魅(毕竟欧洲小众,很多看起来很蠢的言论一下子还真能唬住不少人)。对于像你这样显然已经是出国的老司机、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或者是我这样来CD只是为了报个录取结果顺便找几个同学的,压根儿用不到我说的这么多,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