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Enotec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0-470-580-610 都已经四战了依然没有分手 求大神帮忙分享esr 申请季快结束了真的很想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9-3-2 10:18:38 | 只看该作者
danyuchn 发表于 2019-2-28 11:12
To 樓主:
閱讀能力個人認為不是靠「刷RC題」跟靠「刷長難句」練的...。以下是一點小小的建議:
Stage1:從 ...

Dustin大神你好
我以前也是陷入了刷题(不怎么总结)的误区,提分很慢,而且状态时好时坏(理解能力),看到cd上很多小伙伴提到GMAT开窍与否区别很大,所以自己总结了方法,开始训练一周吧,确实从云里雾里的状态提升了不少,我后面的训练方式和你给出的方案几乎一样,而且我加了总结答案,就是把CR的其余四个错误答案也分析看是什么角度的。
我想问下,如果按照这样方式练习(full-time)备考,大概多久能有质的飞跃,还有,在词汇量一般的情况下,我需要再花时间背单词吗,还是通过哪些技巧和方式可以合理推断,不需要全部看懂(也没时间)
谢谢
22#
发表于 2019-3-2 10:58:20 | 只看该作者
cshgn 发表于 2019-3-2 10:18
Dustin大神你好
我以前也是陷入了刷题(不怎么总结)的误区,提分很慢,而且状态时好时坏(理解能力), ...

hello,別叫大神,我是一般的考友...
以下是些個人意見,請參考:

1. 看到你走在正軌上,我很開心哦。提醒一件事情:其實不管是CR/RC/SC,最不重要的就是「選項」。CR/RC/SC都應該在看選項之前把他們當「申論題」來做。看選項之前都應該先生出「一句人話(你爸媽或者中學生的弟妹都能聽懂的一句話」

SC:在語法正確的前提下,以一句人話呈現作者意圖為指導,追求相對合理清晰簡潔
CR:以一句人話呈現文章核心命題為指導,尋找平行忽略因素(橫向)跟回溯非必然的推論斷點(縱向)
RC:以文章架構為定位,一句話簡答問題為指導,同時達到還原作者意圖以及邏輯推理的要求

沒有這一句話前,千萬不要去看選項。

2. 再來,詞彙量我記得有個test-your-vocabulary的網站,我自己測過大約是8000字左右。換句話說你測過只要不是低於8000字,應該是不需要額外加強哦。

3. 質的飛躍不是只看正確率(雖然這是其中一個指標,但是考試時不是用正確率算分數的),而是看以下幾個面向:

(1) 正確率是否穩定(我自己會要求自己在8成以上,且不能錯簡單題)
(2) 單題時間是否穩定(SC 1.5分內 CR 2分內 RC 6-8分內)
(3) 解題流程是否穩定(做題的過程中沒有任何迷惘,每一步該怎麼判斷、下一步該怎麼檢查都是一致的)
(4) 連續耐力的穩定(理想狀況是考前連做1.5倍的題目,也就是一次做50多題,還能夠維持以上三個標準)

能夠達到以上這四個標準的話,考試是最妥當的。我想這樣應該可以回答你關於「質的飛躍」的問題。

Dustin
23#
发表于 2019-3-2 11:18:53 | 只看该作者
danyuchn 发表于 2019-3-2 10:58
hello,別叫大神,我是一般的考友...
以下是些個人意見,請參考:


谢谢如此耐心又有灵气的解答哦,刚开始备考如果就按照此法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
我是水平可能在600左右,上700即可分手,时间的话,全职备考15-20天最好出分。
还是有点小疑问:
1、CR后半句这个我没有十分理解,可以麻烦举个例子吗?:以一句人話呈現文章核心命題為指導,尋找平行忽略因素(橫向)跟回溯非必然的推論斷點(縱向)
2、SC我自己总结了一句话语义以后,是不是把整句在Google在线翻译一下这样好印证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3、用此法训练的话,刚开始时间会长一些,是不是这个阶段先不用掐时间,那么比如是否上午这样训练,下午按照你列的pace做题这样交叉进行?还是就先训练一段时间,领悟力提升以后,再集中做题?

Thanks!!
Kelly
24#
发表于 2019-3-2 11:23:1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可能真的心态和方法不恰当影响了你的复习效率,我也是看到论坛里小伙伴就是每天一套verbal题,但是就要都弄懂所有题目错在哪里,也上了7,希望你能好好调整状态,这样同样练习和总结的题目最终达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还有你四次是用了多久时间?加油哦
25#
发表于 2019-3-2 12:58:07 | 只看该作者
cshgn 发表于 2019-3-2 11:18
谢谢如此耐心又有灵气的解答哦,刚开始备考如果就按照此法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
我是水平可能在6 ...

以下是思維模式的一些筆記,僅供參考:
"Life expectancy" is the average age at death of the entire live-born popul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ife expectancy in North America was 40 years, whereas now it is nearly 80 years. Thus, in those days, people must have been considered old at age that we now consider the prime of life.

1. 先把論點整理成自己的人話(媽媽或初中弟妹問你「你讀的是什麼」時,你會回答他們「反正這題講的就是...」):
現在的人平均壽命80,過去的人平均才活到40,所以現在的4,50歲在當年已經很老囉!

2. 抓出唯一命題:
當時的人們是不是認為40-50歲算是老年?

這種問yes/no的命題就如同數學的DS題中,你被問「x>10?」。
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回溯思考,儘量找到極端的反例(比如你會想辦法求出x的最小值)去做質疑式的檢證。


3. 從命題回溯思考,針對每個斷點想可能發生的極端反例來質疑:
人們會怎樣認為你是老年?->認為你活的比應該活得還長->認為40歲不是你應該活的歲數- - ->當時平均壽命40歲

「應該活的」跟「平均」真的一樣嗎?我們能不能找到極端反例來「懟」這個斷點?


4. 唯一能想到的可能:
「這個平均不是真正的平均」,非常離散,成年人可能都活七八十,另外有一大批一兩歲就掛掉的。所以只要你活到成年,大抵都能活到七八十,40歲並不算老。


5. 至此可以去看選項了。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undermines the argument above?  方向:削弱

(A)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population of North America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is today.
(B) Most of the gains in life expectancy in the last 150 years have come from reductions in the number of infants who die in their first year of life.
(C) Many of the people who live to an advanced age today do so only because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at was unknow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die in their seventies i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oday than is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who die in their eighties.
(E) More peopl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engaged regularly in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than do so today.


這時你會發現,答案就會變得異常明顯,儘管你看得出來他寫得並不直白(直白應該說的是「當時有大批嬰孩只活了一歲,成年人都能活到七八十」),
是繞了一圈來講「平均壽命的上升都是嬰兒的存活率提高導致的(也就是數據不極端了)」

6. 檢討最後的收尾,為下一題做准備而不是只為這一題收屍:
下次再遇到平均值當證據,注意離散問題會影響代表性。


以下再舉一題做範例:

By competing with rodents for seeds, black ants help control rodent populations that pose a public health risk. However, a very aggressive species of black ant, the Loma ant, which has recently invaded a certain region, has a venomous sting that is often fatal to humans. Therefore, the planned introduction into that region of ant flies, which prey on Loma ants, would benefit public health.

1. 自己的人話:
黑螞蟻可以治害蟲,但是L螞蟻會傷害人類。所以今天引入捕殺L螞蟻的蒼蠅可以增進人類健康。


2. 唯一命題:
人類的健康會不會變好?

這種命題跟剛剛的不一樣,這種是很明顯可以分拆窮舉出「健康是否增長」底下的的不同構成因素(污染、疾病、....)

就像是數學中你被問某幾何圖形某邊的長是多少(AB線段=?)一樣,你第一個一定是想到:
(1) 想辦法做個直角三角形拿到另外兩邊或者一邊一角 (2) 想辦法拿到面積跟其中一邊

接下來的才是去條件搜集相關因素。


3. 從命題分拆因素:
健康若要變好,取決於什麼子因素呢?把他窮舉出來。

雖然可以條列…,但是開始條列時發現污染、疾病、衛生、糧食似乎條列出來會超過3-4個,會嚴重影響時間,還不如抓住大概念就好了:
(1)有害健康的因素是否變少(2)不利健康的因素是否變多。

等等看選項時如果發現討論「對健康有害/有利因素」被影響的,都要長點心。

為什麼超過3-4個要停止預想,反而抓住大概念呢?
試想在數學題當中,如果問你一個數列的值,問你的是a6=? 你會一項一項硬推,暴力破解。但如果問你a2553=? 你肯定不會去條列硬推,而是要找到規律對吧?
為什麼?因為你知道GMAC也知道一道題目平均就是2分鐘,官方不可能期望你在2分鐘內硬推到2553項,所以肯定有其他解法存在。

在CR也是一樣,當你發現開始窮舉時超過3-4個,明顯超過一般人1.75 min平均做題時間能夠思考的範圍。那麼這個時候代表你想得太複雜了,直接先抓緊大概念,去看選項就行了。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f true, most strengthens the argument?方向:加強

(A) Ant flies do not attack black ants other than Loma ants.
(B) Loma ants are less effective than many bird species in competing with rodents for seeds.
(C) Certain other species of black ant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Loma ants in competing with rodents for seeds.
(D) The sting of Loma ants can also be fatal to rodents.
(E) The use of pesticides to control Loma ants could have harmfu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檢討最後的收尾:
下次遇到食物鏈的題目,注意一個變化會導致雙重影響。

--
簡單來說,CR跟DS是可以融會貫通的。(事實上DS跟SC也能融會貫通!最近的新研究XD)

PS有兩種命題:
是非類型:x>10? 這種我們會採用檢證極端值,找最有可能質疑的機會去懟他。
數值類型:x=? 這種我們會去分析 x是由哪些子因素構成的,條件能夠保證我們取得這些子因素嗎?

CR的結論我們也可以化約成兩種問題:

是非類型:活到40歲在平均年齡40的古代會不會被看成是老?這種我們會去回溯,去找最有可能質疑的斷點去懟他
數據程度變化類型:公共健康能否得到增長?這種我們會去分拆「健康」由甚麼所構成?

--

而在實戰中,你更可以化繁為簡,直觀地把兩套方法合在一起:

「我先看命題能不能橫向分拆找到忽略因素」,如果不行的話,「再看能不能回溯找到邏輯斷點硬懟!」


其實這就是跟別人吵架的終極指南不是嗎?

最直接的一定是直接點出他沒有考慮到的其他因素,如果無法的話那就是硬去質疑他中間的推論沒有邏輯必然性。

比如你跟你媽講說:我要搬到北京去工作,那裡工資高希望能多存點錢。
你媽就會說:你沒有想過那裡消費很高嗎?(橫向點出你所忽略的因素)
如果你回你媽說,不其實那裡消費不高,我查過了。
你媽下一步就要回你:你覺得以你的個性拿了高工資真的會存嗎?(橫向無法攻擊的話,改用縱向回去硬懟:「存錢」跟「拿到工資」之間的斷點)

--

在未來的商學院裡,聽完別人的報告,你想要賺取課堂表現分數,就要勇敢舉手討論質疑對方,那麼你要怎麼做?

第一步肯定是想:你這數據還有哪裡有漏掉?你忽略了什麼重要因素
第二步:如果數據完整了充足了,那就是想「你這數據能代表你這結論嗎?中間是必然的嗎?」

你會發現,大道至簡,CR沒那麼複雜,就是日常生活中聰明的人在用的common sense而已。


--

但是要注意的是,我們在操作這個手法時,一定要命題抓準,從命題回溯。
讀文章是順著讀,想邏輯是反著想。所以你必須要提升閱讀能力。

---

其他問題的回應我等等再回哦,手好痛XD。

Dustin



26#
发表于 2019-3-2 13:05:02 | 只看该作者
2、SC我自己总结了一句话语义以后,是不是把整句在Google在线翻译一下这样好印证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建議不要在線機翻,講給初中生或者爸爸媽媽聽,他們能順暢聽懂你就過關。

3、用此法训练的话,刚开始时间会长一些,是不是这个阶段先不用掐时间,那么比如是否上午这样训练,下午按照你列的pace做题这样交叉进行?还是就先训练一段时间,领悟力提升以后,再集中做题?


我會建議先不用掐時間,一開始先把SC提升了,再來是CR,再來是RC。

SC不需要批判只需要理解已給資訊間的邏輯關係。
CR需要批判但是不需要考量多個立場彼此之間的關係。
RC則是SC-CR兩種能力的結合體。既要做批判思考也要做立場背後意圖的推測。
27#
发表于 2019-3-2 15:24:15 | 只看该作者
danyuchn 发表于 2019-3-2 13:05
建議不要在線機翻,講給初中生或者爸爸媽媽聽,他們能順暢聽懂你就過關。

太感谢Dustin啦!我建立了文档把你的帖子都copy下来了XD出分了我第一时间来报喜
而且你的回答特别对我的思路 因为你很擅长critical thinking的角度去把最核心的内容抽离出来,我看完了就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比如之前蛇的那个例子,我只提炼了“心-脑”距离但是没有把抖动身体来解决作为第二观点。还有“像檢討最後的收尾”这种,其实做多了应该CR归纳出来考察的方法论也就十几种吧?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你之前总结的笔记,如果不方便公开可否发我邮箱,不过上面的这些已经很受用了,真心的~

还有个关于实战心态的问题。练习还是以OG prep为主嘛,可能还会反复练习错题,所以有时候会半熟脸,等到了实战,因为都是新题,这种冲击和变化有没有比较好的小tips去应对呢?

等你有空再回!

Kelly
28#
发表于 2019-3-2 16:01:02 | 只看该作者
cshgn 发表于 2019-3-2 09:58
我上考场之前的决定只做两篇RC(具体那两篇看有没有碰到JJ),另外两篇直接放弃。
感觉和你状态差不多, ...

RC10%也不影响你SC90%,不用担心这个
29#
发表于 2019-3-2 16:28:03 | 只看该作者
danyuchn 发表于 2019-3-2 13:05
建議不要在線機翻,講給初中生或者爸爸媽媽聽,他們能順暢聽懂你就過關。

只有十几天了实在是 还有我黑脸题就错误率特别高 也不知道为啥 求指点迷津
现在每天就是 date GMAT...
30#
发表于 2019-3-2 16:51:29 | 只看该作者
danyuchn 发表于 2019-3-2 12:58
以下是思維模式的一些筆記,僅供參考:
"Life expectancy" is the average age at death of the entire li ...

In countries where automobile insurance includes compensation for whiplash injuries sustained in automobile accidents, reports of having suffered such injuries are twice as frequent as they are in countries where whiplash is not covered. Presently, no objective test for whiplash exists, so it is true that spurious reports of whiplash injuries cannot be readily identified. Nevertheless, these facts do not warrant the conclusion drawn by some commentators, that in the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r rates of reported whiplash injuries, half of the reported cases are spurious.
Clearly, in countries where automobile insurance does not include compensation for whiplash, people often have little incentive to report whiplash injuries that they actually have suffer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23 06: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