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9249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0-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终于和GMAT分手了,如果不出意外,这辈子是不会再碰这个考试了。
作为已经工作11年的伪中年大叔,准备出国的目的其实很现实:就是为了移民。所以目标锁定了加拿大。作为80后的大龄考生,在GMAT和雅思考场看见一个个96年、98年甚至2001年的考生时内心是感慨的。十一年前,大学刚毕业时也曾准备出国,全职复习了20天,一战700分手(V36+Q49)。记得新世纪日航饭店的冬夜格外寒冷,但那个时候的意气风发和无所畏惧的心态至今已觉得遥远而陌生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走成,留在国内开始了职业生涯。换句话说,现在恐怕是这一生出国读书的最后时机了。
一战:640(V24+Q50)
由于当年的经验,以及LZ从小英语成绩就很好,加上这么多年一直在外企工作,从开始复习时就觉得挺稳的。虽然也经常陷入痛苦,但其实没想过考不好的后果。
一战是一个温暖的春日,暖得让人有种浑身燥热的感觉。而现在总结起来,这种心态确实是导致一战失利的原因。
LZ本科学的是金融,但高中是文科生,数学底子一直很差。而且十一年前的那场考试,49分的Q放在中国学生里面也是属于发挥不佳的。所以和大部分同学不同,LZ在备考时对于数学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而上了考场之后选的先考数学,感觉很不错,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道寂静的原题,心情大好。而这种上扬的心态,在V开始后第一道SC题出现时瞬间跌落。SC作为LZ最拿手的项目,在语文刚开始的第一道题就难住了---不是说纠结于二选一,而是根本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接下来的第一篇阅读,LZ又陷入了寂静使用的大忌---发现这篇阅读出现过,但是想不起来狗主的具体描述,读了一遍文章后发现大意和寂静里 似乎 不一样。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直接导致了阅读的崩塌,也打乱了之后的心理节奏。语文部分LZ提前4分钟做完,但其实心里已经知道不妙。成绩出来时,果不其然。
虽然说640这个分数拿去申请加拿大第二档的学校也差不多够用,但LZ总想着冲一把Rotman或McGill。而这个不尴不尬的成绩,想必在日后的申请时也会让自己纠结,不上不下的结果其实更难受。于是出了考场就决定报一个二战。因为之前已经定了4月考雅思,于是把二战报在5月中。
一战的反思和二战的备考:
虽说在职备考精力有限,但LZ在一战前还是把OG、PREP、GWD和Manhattan的题都做过一轮,CD上的Prep笔记也都复习过一遍。但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在一战考完之后LZ就明白了这个很多前辈都强调的问题:不要为了刷题而做题!回想一战复习的两个月,LZ一直追求的是要把这些题都做完,对于错题,看了一下解析也就过去了。当时可能明白了为什么会做错,但也仅此而已。
GMAT作为这么多年被全世界的商学院所认可的考试,自然有其科学的依据:这个考试考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绝不是靠投入大量时间做题背诵所能掌握的。如果不注意总结,那些做错的题、那些薄弱的知识点永远都不是属于自己的能力。
4月中考完雅思之后,留给LZ二战的时间大概在29天。这次备考,LZ舍弃了其他材料,专攻OG。虽然OG的难度比实战略低,但仔细揣摩OG就能发现老头的出题意图,这个真理真的是LZ用血淋淋的教训才懂得的。比如修饰,在SC日益偏重语义的趋势下,修饰相比平行、代词指代显得更加重要,修饰词放在不同的位置造成的句子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之前在 复习时,LZ一直关注在找平行、找指代、看单复数和时态等纯语法错误。做SC先读完整个句子这个最重要的原则,LZ是到了二战才恍然大悟。
二战:710(V34+Q51)
吸取了一战的教训,LZ在二战时特别注重心态的调整。虽然报在了裤头、虽然坐在电脑前也会有点紧张,虽然考完Q之后的休息LZ超时了35秒,虽然语文部分一直落后于pace,虽然最后一篇短阅读LZ因为完全读不懂加之时间不够而彻底放弃,但从头到尾,LZ一直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慌张。如果没明白题目意思,闭上眼睛想几秒钟,整理一下思路,快速从头再读一遍。
这里尤其要鼓励一下与LZ一样数学不好的孩子们,GMAT的数学真的不可怕,把OG里的知识点记住了,考前做几遍寂静(实在不会的题就直接背讨论稿的答案),碰到无从下手的题目,拿起笔算一下。GMAT的阴险之处就在于此:看上去一大段的描述、复杂的公式,其实化简一下很快就能看到只有唯一解。像LZ这种数学底子差、又远离数学题十多年的人都能考51,说明了Q绝对不会是我们的拦路虎。
出现成绩的那一刻,LZ心里倒是很平静。还是那句老话,心态决定一切,在二战的考试过程中,LZ其实已经感觉到了这次的成绩一定比一战好。因为那种手感、那种消失的纠结和不确定,其实正是复习成效在实战中的开花结果。
LZ接下来就要开始准备申请了,衷心祝福每一位考生早日分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