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3739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9-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抱歉起了个如此绕的主题名,可是它基本概括了我的真实情况。说到底还是一个不甘于现状却在自己的comfort zone边缘试探的烂俗故事。
为了防尘,背景设置回复可见。
我申请应该是全CD最晚的了,都是round 3,4月3日才提交完所有申请(JHU的ddl),只申了JHU的MSF和CU的ERM(说到这里,很多CD大神就要呵呵了,这恰恰是CD上争议最大的两个program,被定义为顶着名校光环的水项目)。以我的情况来看,这两所都属于冲刺校。本来以为中介老师会阻止我,意外获得了老师的理解。目前已经拿到了JHU的offer,还在等CU。
最早打算出国却最晚申请,我算是拖延癌+选择恐惧症晚期患者了。大一笃定想要去美国读同声传译,梦校是三大高翻院之一的蒙特雷,到大二分专业到会计,又开始专心刷GPA,想要把本专业学好。到了大三上开始着手准备出国,找中介,最后发现我早已经在偏离口译的路上越走越远。基于现实考虑,还是考虑申会计或者金融方向,但具体未定。
转折点在大三暑假,我进了一家PE实习了一个月,每天的工作内容是做PPT,协助投资经理写立项报告,开各种会,跟着老板见各种项目公司head和楼主背景:
本科国内双非,GPA 3.7/4.0 (WES), T107, G650, 一段券商水实习,一段PE实习(比较有收获)
班级排名1/30,获得过两次国奖,每年校一等。
曾任学生会部长,社团会长,有支教经历,到剑桥大学参加过夏校。创始人。我是典型的文科生,对数字不敏感,也不愿意从事一成不变的工作,希望自己能处于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状态。所以当时觉得PE还是很对我胃口,今后想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基本排除了会计,转而申请金融,而且是非quant的传统金融。
关于去美国,一开始是想去学口译,后来考虑到美帝对本科要求不高,歧视的情况相对没有英国,香港那么严重,而且课程时间更长,所以还是决定坚持美国。(不过现在美帝被川普搅成一滩浑水,可能不再是我第一选择了)
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情况以后,我才发现其实能选择的MSF项目真的太少太少了,要不就是我申不了,要不就是我看不上。选校的标准也从专排高变成综排高,毕业后意向从“留美”变成“努力留美+回国”。到大三下学期开始密集刷T/G,截止大四上学期前前后后已经考过8次(T4,G4),整个人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班导说我变沉默了,畏畏缩缩的),最后T终于考出来了,G还卡在瓶颈处。在整个过程我一心抱着71的目标,中介老师也一直希望我把GT考出来以后再开始申请。当时就听从了建议,脑袋里只有努力刷分刷分刷分,完全没管学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可想而知,能够选择的院校只会不断缩小。
因为家境比较普通,想着能出国留学尽量能进一个好学校,至少是我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我是一个固执得有点傻的人,宁愿没有书读也不愿选我不喜欢的学校,加上最后回国的几率较大,最终确定了全美综排前十的JHU和CU。即使签完定校协议,我也还是定不下心,特别是在CD上看到各种关于这两个项目的争论帖就更加心神不宁,总是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到JHU的录取下来以后,内心没有一丝波澜,反而在考虑要不要gap一年,赶明年第一轮。
对女生来说,时间就是青春,就是金钱,等待一年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当然有人会说,gap一年怎么着都比国内二战的童鞋强,机会成本也没有那么大,但是我想说,gap一年最大的风险是诸多的不确定性,能不能在这一年找到跟专业相关的实习或者全职工作,一年后对于专业甚至出国的想法还有没有那么强烈,甚至是家里还有没有能力供我出国,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确定的。
再说gap的好处,最显著的就是赶早。赶早在第一轮申请,赶早办签证,赶早租房,让自己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捡别人挑剩的,而且每次都逼近ddl,让自己赶得精疲力尽。如果gap一年,我可能会试试英国和香港的院校,然后去梦校蒙特雷试试水。
我知道CD上学历背景,能力经历甩我几条街的人有很多,但可能是我比较自傲,我总是觉得目前的状态不是我最想要的,对我来说也不是最好的。身边不乏渣背景逆袭一类985的朋友,我姐姐也从国内二本院校考上了日本唯一开设同传专业的杏林大学,看着他们逐梦成功,我自己也难免会想要亲自书写逆袭故事。或许我缺少现实的一盆冰水浇醒自己,让我知道目前我的能力还是支撑不了野心。
感谢耐心看到这里的CDer,第一次发帖就说这么沉重的话题,感觉跟CD的正能量不太符合,下次争取为大家带来有帮助的内容,回馈C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