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2196|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BA在读生浅析Career定位与择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5 17:3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forum.chasedream.com/foru ... &extra=#pid23103907
Lz的分析方法非常好,尤其是why MBA说得非常中肯。我现在在Tuck读一年级,recruiting刚刚算告一段落,该拿到的面试都拿到了,虽然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是对于求职和选校也是感想良多,所以我想在我的知识范围内做一点补充,作为选校和选offer的参考。
以下分析仅限于非HSW的S16学校。
一般学校都会建议你考虑MBA之后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要考虑Industry\Function\Location三个因素。MBA后第一份工作和MBA前的工作背景相比,三个因素中只建议改变两个因素,否则找工作、实习的难度会非常大。一句题外话—这也应该是你career goal essay的方向。
首先我觉得对于中国学生,甚至大多数国际学生来说,进校后的recruiting主要分两类:

IBD+PE/VC/IM+ other finance (+号表示同时考虑,按时间投入顺序排序)
Consulting+ Corporate
以上两个分类可以囊括绝大部分的中国学生进校后实际的recruiting策略。在这里我讨论的不是职业理想(我要进腾讯)而是实际recruiting策略(先保证自己有工作再考虑怎样争取腾讯)。大多数人不可能铁了心只找一个sector,所以选校的时候也应该进行综合考虑。这几类recruiting的流程和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会先分析流程和影响因素,再去说怎样根据影响因素去选校。

1.        IBD(US+HK)+PE/VC/IM (China为主) + other finance

很多人来MBA之前都向自己默默发誓不做IBD,但是考虑到前面提到的三大因素,以及下面提到的时间安排等因素,很多人还是向理想做了妥协 ——失业事大,长期职业目标可以通过两三次跳槽来实现。一部分人是非常determined要找IBD的,95%的精力都花在这方面;还有一分部分人可能以前就有投行背景,有一定信心可以进入买方,但是找IBD保底。
IBD的招聘流程非常标准,绝大部分是on-campus recruiting,PE/VC则非常随机,以off-campus为主。IBD是最早开始招聘的,有可能IBD二月初发完了offer,PE/VC的面试都还没发下来。但是offer往往都是有deadline的,需要看每个学校的Banking offer deadline能不能给你留出足够时间去拿Target的PE/VC firm的offer。大部分人都不敢在还没有PE offer的时候就拒掉IBD,所以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那么骑驴找马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每个学校IBD的timeline不一样,对IBD+PE感兴趣的同学应该跟校友和在校生重点了解这个信息。当然也可以通过实习和全职recruiting策略差异化的方法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找IBD的人重点应考虑是找US和HK,因为这两种recruiting路径非常不一样。前者拼network和US Alum,后者拼背景和简历。US Bulge Bracket 对于传统国际学生非常难,当然不排除你就是那个例外,我们Tuck就有中国校友在里面的。US BAML和UBS、Barclay等喜欢中国学生。US的banks对你的期望是每一场on campus或同城活动都要到场,否则没戏,同时US banks要求你时不时主动去纽约找他们coffee chat。IBD的招聘是按学校来进行的,每个学校有一定名额,你跟自己的同学竞争。

讲完这些,同学们应该知道该怎么选校了。找US banks的,你希望学校(IBD名额多+同学竞争小)+alum helpful+去纽约方便+学校培训是否到位。名额和竞争要一起考虑,因为往往有的学校名额多但是申请人更多。Tuck在以上几个方面都非常有优势,名额多,竞争小,career service强。2017届找banking实习的全都有offer,并且以US为主。以为Tuck是consulting或GM school的同学可能对这一点还不太清楚,所以强调下。唯一不大好的是有四五周要周末跑纽约,但是校巴5个小时直接到,加上很多同学都非常nice直接开车带你去,所以还是很方便的。因为不在纽约,必须参加的公司活动少一些,比一些天天要到场的学校好一些,也算因“远”得福吧,商学院真的是非同一般的忙碌。
至于找HK IBD和国内PE/VC的,主要还是看个人背景和一丢丢的学校排名,在哪个学校差别不大。Yale的PE/VC不错,毕竟有大牛校友;Booth对于找Chicago附近的买方也非常有优势。个人觉得Booth对于找finance,在工作背景同等的情况下,还是普遍有一丢丢优势。

2.        Consulting (China为主)+ Corporate(US为主)
找consulting的很多人主要是没想清楚想做什么行业,看中consulting再跳槽的二次择业机会;或者想转行,比如Tech或Healthcare,但是考虑到前面提到的三大因素,为了降低风险计划consulting和corporate一起找,愿意先在consulting干几年再转到心仪的行业;还有一部分人非常喜欢consulting,非常determined,计划长期干的。
Consulting招聘非常流程化,时间比banking晚一些,和US banking recruiting一样,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因为这个原因,一般US IBD和consulting一起找的不多,尤其US IBD+US consulting可能性很小,因为都是networking比较heavy的。并且US banking对于commitment非常看重,要是被recruiter知道在同时找其他的行业会非常不妙。US consulting有一定难度,主要是consulting的客户主要是local客户,文化有差别,不像投行有hire国际生的业务需要;另一方面讲,长期想要回国的话,US consulting和China offices比并没有占优,因为两国business practice太不一样了,consulting客户看重的就是你对industry里面best practice的了解和应用。McKinsey比较喜欢国际生,其他两家BB较难,美国人占绝对优势,至少在东海岸是这样,中部听说也是(希望中西部的同学补充一下感受)。

Corporate占的精力中等,所以不管主要目标是consulting还是corporate,很多人都会两个一起找。也会有找banking的人找corporate。这里讲的corporate主要是指美国的大公司、传统MBA雇主如Amazon、Microsoft、Metlife等。中国招聘MBA的corporate主要有腾讯、京东和唯品会。这些公司都有很好的pay和program,worklife balance也不错(Amazon的个别team除外)。
Consulting的一轮面试按学校进行,二轮面试则是按office地点进行。所以初选跟同学竞争,终选跟所有申请同一office的MBA竞争。跟IBD不同的是consulting对每个学校的名额限制不是非常严,按照recruiter的说法是由supply决定,当然我相信还是会有一定的名额。Consulting基本只能被一个office考虑,比如第一选择是Chicago,那其他office机会就比较小了;比如China跟US的面试流程(Skype or F2F)、时间都完全不一样,基本不能同时申。
对consulting感兴趣的话我认为选校时主要考虑学校资源+学生质量+校友数量+一丢丢的名额(如果Target US的话那校友数量的重要性要排在最前面)。S16肯定全部都是MBB的target school,但是consulting练case非常依赖于资源,具体而言就是有没有优秀的学长学姐教你练,有没有优秀的同学和你一起练,学校有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培训,公司里有没有校友能让你reach out去了解一下内部情况,还要看公司是不是经常来学校搞mock。Kellogg和Tuck主要是就是以上这些方面占优,Ross听说也很不错。其他友校不大清楚,欢迎补充。
找Corporate主要是一些对某个行业比如Tech或Healthcare有一丢丢经验,比如做过这些行业的consulting,有很大兴趣,直接转行进不了core职位所以希望读个MBA完成转行的人。这些大公司的招聘非常标准,on-campus。招聘时主要看你背景和职位是否匹配,以及对行业的了解;on-campus机会以及校友数量很重要。
对这些大的tech和healthcare感兴趣的话,选校的时候重点应该看学校location+校友数量+学校的本科优势+学校排名(排名这一点仅限Asia)美国那几个典型的大公司应该在所有S16都有宣讲,所以S16差别不太大,不用特别担心,主要还是在个人简历和对行业、公司产品的了解上要多花功夫。但是亚洲的大公司如Samsung和中国企业就非常看location、排名和本科学科优势了,因为他们on-campus成本高,所以肯定只去大城市,而且宣讲都是和本科研究生一起。Google、Uber、Tesla、腾讯这些其实不属于传统MBA雇主,主要看个人工作背景和能力,否则就是去HSW也没用,学校主要是能给你一个递简历和跟校友交流的机会,大多数学校肯定都有这样的机会,但是能不能拿到offer的话,学校的影响比较微弱。Fuqua因为Cook的原因接触Apple的机会多一些,但是Apple招MBA主要是管理supply Chain;Google每年开放的职位比较随机,一般比较常见的有Sales/MKT/Operation,PM需要有CS背景。另外Facebook、Airbnb等一些公司的product manager职位少,比较看眼缘,所以要network,因此location和校友就更显重要了。MIT和Haas这方面有优势,其他学校都差不多。不过,在所有S16还是以IBD和consulting为绝对主流,主要还是风险管理,很少人敢只投Tech。我身边没有一心只找Healthcare的,大部分都是顺便投一下,所以我知道得不太多,不过我觉得corporate的企业思路都差不多,除了Metlife、Danaher和Genentech等对MBA非常欢迎、并且有成熟的leadership program的公司对背景要求较低之外,其他应该也是会看背景的,选校仍是看上面几个方面。

不排除有人IBD+ consulting+ corporate的,但是recruiting的时候肯定只有其中一两个是重点,只不过投简历也投了,有的话就去面试一下。

有一条很重要的建议是,如果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还是找综合实力强、排名靠前,Finance、consulting和corporate三大方向就业都没有短板的学校。整个美国MBA的S16其实不少中国学生都互相认识,目前我听到朋友们对自己学校的complaint主要还是集中在学校career office不给力,学校某个领域的就业短板极其明显,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踩踏这几方面。
学校的career office不给力主要表现在对公司不够强势、提供的培训少、bidding的份额太低。Bidding是指学校要求在总面试名额中,公司只能决定一定比例的面试名单(黑话叫closed list或short list),其余名额留给学生按照个人意愿用分数去bid,并且面试官不会知道你究竟是bid进去的还是公司决定给面的,除非面试官就是定名单的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因为简历没改好、运气不好或不擅长network而没有进closed list的学生有二次进入面试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只要意愿够强烈,都能有机会去面试自己非常喜欢的公司,降低了拿不到面试的风险。每年bid进去的人当中都能产生offer。建议选校或选offer的时候重点咨询,甚至也可以写到why school里面,如果你看中的学校在这方面不错的话。经历过一轮recruiting厮杀的我现在觉得这个尤其重要,虽然我没怎么用得上,但是确实有一些能力很强的同学,因为自我定位或者network、运气的问题没有拿到面试的,bid能帮他们拿到高达三四个的TOP面试机会。

前方广告预警:Tuck的bidding预留比例高达50%。据说有些友校是没有这个政策或者比例较低的。另外因为Tuck规模比较精品所以人均获得的career service真的很多,培训很多,并且最厉害的是CDO的老师们都能认得大家名字和脸、在找什么工作、最近有什么面试,这一点还是不得不服的。我时不时就跟老师们约个一对一聊天,帮助很大,每次不是知道了新信息就是有一些很好的input。找工作肯定还是个人努力和实力最重要,但是在个人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这些方面真的会make a difference。所以这是为什么总说Tuck就业强,career service强,从前我也是云里雾里,info session说什么我都信,来了以后发现就是体现在这些方面。关于bidding我以前是一点儿都不知道,所以希望写出来,让大家都能有所了解。


希望这个帖子对于选校、选offer以及pre-MBA准备都能有帮助吧。祝大家都能有心仪offer。

-------------------------------------------------------------
DEC15 添加:Tuck在IBD优势以及Bidding system这两点了解的人不多我才重点提的,其他方面并没有多说。之所以说出我自己是Tuck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我谈论问题的角度和信息来源,这就跟摆数据的时候要表明数据来源一样。肯定是偏听则明,建议多找些熟人或者诚实的人了解一下。提问校友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先恰当地提出我下面说的某些点,然后再咨询一下校友的看法,这样能获得的信息比较多一些。比如你要找Tech,直接问on-campus的公司除了Microsoft和Amazon还有哪些,过往三年有哪些中国校友能进去的,他们是什么背景(或者你问了名字以后自己去Linkedin上找,套磁)。如果仅仅是问“我想找PE,贵校怎么样”,一般人肯定是挑好的说,比如我们有XX届学长在XX firm,殊不知该学长本身就是BB bank出来的,跟你个人的情况实在是相去甚远。Anyway,先多拿几个offer,再考虑学校吧,我个人的经验是拿完offer真的有“权力”去挑选学校的时候,那个时候得到的学校信息才是最有质量的。

Dec 16:有人问为什么我觉得相比McKinsey而言,US BCG和Bain美国人占绝对优势。Good question。这个问题我跟几个美国人还有career center的老师聊过,可能是因为McKinsey是最早开始全球化的,现在的全球化程度也比其他两家高很多,招募diversified people应该也是为了服务其继续全球化的战略。BCG的全球化程度其次,Bain最低。另外你看BCG跟Bain大本营在Boston,Mck在NYC,立马就很不一样了。Boston所在的New England地区本身就白人比例非常之高。我们学校每年最后拿到BB offer的以白人居多,并且他们都比较喜欢Boston office,不太申NYC。这边的新英格兰地区白人都比较喜欢BCG和Bain。这是我的直观感受,非常非常地stereotyped,你可以参考,但是不要把这个当做不尝试US BB的唯一参考,多了解了解再说,firm大了不可能全是美国人,肯定是有国际生乃至中国人的。企业文化本来就是比较缥缈的东西,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都稀释了。况且中西部的情况我不太了解,我知道Stanford有pre BCG shanghai的毕业去了BCG三番office,我见过Kellogg还是Booth也有一个中国人在BCG,不过不太确定他是ABC还是在中国长大上学的;Tuck也有个学姐在亚特兰大BCG。Anyway,并不是说概率为0,只是说概率相对较小,样本大了自然就有outlier。

Dec 17:拿了offer的同学,别光顾着环游世界,也应该早点约学长学姐甚至alum聊天,想好就业方向。说实话,来了学校以后才开始explore career的成本非常高。地区偏远的学校如Darden、Tuck的recruiting都开始得非常早,其他学校即使开始得晚一些,留给你犹豫的时间也不多。之所以说exploration的成本高,一方面是因为recruiters肯定是更能记住对那些对自己公司或industry比较determined,头几次见面的时候已经能有模有样network、知之甚广的同学,而不是那些问了大量蠢问题的人(MBA application info 也是一样的啊同学们,要谨慎对待);另一方面商学院很忙,recruiting event超级多,课业也重,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宝贵,不仅关系到你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你是否能为每一次见面做好充分准备。另外,consulting firm和IBD都有pre-MBA的活动,有的活动会给面试或offer;我们不少同学带着secured offer和secured final round interview来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收藏收藏134 收藏收藏134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5 17:50: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5 18:30:48 | 只看该作者
赞大牛分享!
地板
发表于 2016-12-15 19:13: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6-12-15 19:57:2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
6#
发表于 2016-12-15 21:24:48 | 只看该作者
Insight贴一定要顶!
7#
发表于 2016-12-16 00:09:1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 收益良多!
8#
发表于 2016-12-16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6 01:35:00 | 只看该作者
不客气,大家加油!
10#
发表于 2016-12-16 06:25:38 | 只看该作者
Why "其他两家BB较难,美国人占绝对优势"? Sorry can't type Chinese now. I was just wondering what made you make such a conclusion? How different is the corporate culture among M and B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4-20 02: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