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3572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9-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我了解的筛选过程是如下的,不代表所有学校都一样,而且是N年前的情况(N>6)
1. 系里面的staff会将申请人的资料归档,包括将部分纸质的成绩单、推荐信、PS等扫描到系统里面。然后通过一些filter,例如GPA,TOEFL,GMAT,GRE之类的筛选掉一些不合格的申请者。
2. 第一步筛选出来的人,大概会剩下200-300份(哥大非商科学院的数据),然后会有一堆教授看(通常每年都会选一堆教授作为admission committee),教授就是有空在自己的电脑上面看这些学生的资料,每个教授分配看一些,把觉得ok的人选出来。
3. 然后最ok的,会直接第一轮发offer,然后剩下的就是committee再开会讨论,再选一些。
如果现在的流程还是上面这样子的话,你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你的GPA,据我所知,哥大对GPA的最低要求是3.0. 所以起码你网申的时候真的别填2.7,2.8,至于怎么修补,成绩单是不能改的了,你有本事,就让学校出个证明,比如说70分就是3.0,那你70多,自然就3.0以上。
题外话,忌讳说教授研究太理论脱离实际,因为有可能是你的案例是一个特例,又或者是你不懂怎么应用别人的理论而已。
国内私企的优势
1. 国内政府对外企有明显政策扶持,对国企有倾向性支持,国内私企是没有政策优势,也可以说是在公平政策环境下成长的,私企和政府的沟通技巧变得很重要。(经验的独特)
2. 私企的发展是飞速的,而且你那8年适逢中国经济最好的年份,你那8年,或者是国外企业,例如甲骨文发展了N年(这个你真的找些数据比对一下吧)你经历了一个公司的成长期和成熟期,这些经验普通一个大公司的CEO工作几年都要宝贵(经验的全面)
Bless you,我始终认为,评价一个人是多维度的,因此,没有人能说别人就比自己好。只不过是中国从小就将人的多维度压缩成一维(读书的时候是成绩,出来工作是年薪),所以要打开眼光,发现自己的优点,然后展现出来,田忌赛马,别用自己的劣势跟别人的优势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