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219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9-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MIT Sloan 近日匆匆忙忙开启了2016 Fall BA的网申,其页面粗糙程度以及系统的不专业型,不禁让楼主怀疑,这个世界级工科大牛校真的连个会做网页的都找不出来么? 就让楼主慢慢的开黑。
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散乱,重复教学。必修课中存在着很多BA申请的先修课,如基础的Stats,Linear Algebra等。花7w5美金的学费,去重复学习一些大学期间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意义何在。
课程深度有限。单纯从课程设置来看,MIT还着重于最基础的R等统计软件。很多BA项目开设的data mining,machine learning等课程MIT并不提供。无法学习到如Python等高阶语言。项目不够TECH,对于留美找工作帮助不大。
课程设置不够全面,选修课直接抄袭finance,mkt,stats等课程。并未系统规划。
除此之外,MIT选修课只标了课程编号,连对应的课程名称都需要申请人从catalog里面一点一点差。用户体验差评。
2. 网申系统
楼主就没见过这么简陋的网申系统!首先字体粗糙,页面流转过程不连贯,填写机制不合理这个我们都统统不说了。就说说MIT是如何让推荐人写推荐信的。
1. 申请人填写推荐人信息。
2. 系统生成推荐信填写链接。
3. 申请人自行复制粘贴,将链接email给推荐人。
试问一个申请系统,连自动给推荐人发链接的功能都没有,链接暴露,如何保证推荐信的真实性有效性?
3. 项目信息披露不够
首先,申请页面及申请系统中并未提到国际生需不需要提交托福、雅思成绩。信息不全,未考虑国际申请群体。
其次,lz搜了MIT关于BA项目的各种新闻,尚未提到此项目是否属于STEM。
4.出尔反尔自己打脸
官网在之前release的News中,提到BA项目开放申请的时间是2017 Fall,如今却在资源并不完备的情况下,匆匆开启了2016 Fall的网申,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急于敛财。
5. 试问MIT对BA项目的重视程度何如?
在官方发布的4.15材料审核日之前,MIT已经把Finance失利的同学调剂到了BA项目。这种把BA作为备胎的行为,不禁让人心寒。在Finance 和BA的行业理解,职业规划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将申请Finance的申请者调剂到BA,是对Finance申请者的不负责,也是对BA项目本身的不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不知MIT能否为他在申请人心中的好感度买单,为项目用心程度买单?还是只凭借着MIT+Sloan的“金字招牌”以不完备的资源随意加开项目,谋求生财之道。最后,只想对MIT说一句:“您想好了再开成么?”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