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0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历恐攻--2001年911事件对求职的冲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5 22:0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笔者于2000到2002年,就读美国Duke大学的Fuqua商学院。因此,2001年的911事件——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宗对西方世界发动的大规模恐怖袭击——,就发生在我研二的第一个学期。
惊爆九一一

2001年,九月十一日,星期二。我与会计课的三位小组成员,几天前就约好要在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进行小组讨论。结果,我在小组会议室里左等右等,另外两个同学就是不见人影。到了九点二十分,凡妮莎(我的组员之一)出现了,她显得失魂落魄,并告诉我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我们两个走出小组讨论室,往交谊室走去。交谊室里外都站满了人,大家都盯着大型的电视看,整个联谊室的气氛非常沉重,没有人说话,接着,有几个女生开始啜泣,更多人开始走向电话亭打电话。我赶快打回台湾跟爸妈说这个消息,他们说台湾的新闻还没有开始报导。

我感到很惊讶,但是还没有很明显的情绪反应,我想是有点呆呆的,还有点反应不过来。走回小组讨论室,另外一个组员还是没有来,我跟凡妮莎因此草草的讨论了几十分钟,就分配了各自负责的部分,结束我们的讨论。

就在我跟凡妮莎结束讨论之后,我打开电子邮件,看到几封从Duke行政体系来的邮件第一封告诉同学,今天停课、所有课程顺延一天。第二封邮件,则是告诉同学,如果因为这个悲剧,觉得需要找人谈谈、甚至作心理咨商的话,有哪些求助的管道。第三封,是Fuqua行政体系来的邮件,告诉同学,从发信的当时起,Fuqua免费提供食物给同学,请到中庭自行取用我觉得学校的反应非常迅速,而且很正确又贴心的预想同学可能的需要。这样一个举世震惊的惨剧,就算是对没有任何亲朋好友伤亡的同学来说,仍会构成精神上的一大压力,可能需要跟心理咨询顾问谈谈,甚至只是需要最简单的食物的安慰。校方明快的危机处理方式,我觉得非常的适当。

如何与纽约的投行联络?

很快的,美国各大新闻及其网站上,列出了在世贸大楼办公的公司名称,当然,有很多的投资银行,都在这两栋大楼有办公室,例如雷曼兄弟与美林证券。去年底(公元2000年)我们举行“华尔街的一周──拜访投行”时,就到世贸大楼拜访这两家公司。网站上也出现报导,在世贸中心的证券商,可能损失的银行从业人员人数,以及预估这些银行在营运上受到的冲击。

同学们虽然都为这样的惨剧深感震惊,但在心情稍微平静下来之后,就更加担心今年的求职市场。同学都很疑虑: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之后,要再过多久,公司的征才活动才会回到正轨呢?而就算某家公司没有员工伤亡,但经历了这样的大事,公司内部也必须要调整脚步、重新评估征才计划。而在人脉建立方面,如果我们在此时贸贸然的以平日的方式积极联络,恐怕会让正在调整心情的公司代表、或仍在斟酌今年雇用计划的人事部门主管,感到我们不近人情。

但是,这个时节,也正是商学院学生的求职季节。按照九一一发生前排定的行程,今年(我们二年级时)秋天第一个校园校园宣讲会,是订在九月二十四日;而第一次人才招聘会,也预计在九月二十一日举行。所以,不论是Fuqua的职业发展中心(CSO),还是一般同学,还是有跟征才公司联络的必要,因此,CSO的主任雪儿,写给同学一封信,建议同学要如何跟这次九一一的“受难”公司联络。她提醒我们,最好是先写电子邮件、公司有回复了之后再打电话。而且,一定要在电子邮件或电话留言中强调——“我们对这个悲剧深感同情及遗憾,希望你们及你们所爱的人,一切平安。”“很抱歉我在你们最难过、最忙碌的时候跟你联络,如果你无法及时回复我,我绝对可以理解。”雪儿还在电子邮件中附了一些电子邮件模版,让同学参考。

雪儿的这封电子邮件,对我而言是个重大启发。就像前面章节中提到的,打造一所商学院的“金字招牌”,每个环节都不能轻忽。尤其在非常时期,更能考验一所商学院的专业水平与应变能力。而撇开校誉不谈,站在人性的立场来看,我确实由雪儿的提醒中,学到与身处困境、恐惧、与压力的人、妥适的联络方法。
一一对同学的影响

有一个日本同学的太太,因为英文不好,本来就不太敢自己旅行。因为她的父亲过世,夫妻返回日本奔丧后,因为学校要开学了了,先生只好先返回美国。几天后,当她自己从东京回美国,在她飞越太平洋时,九一一事件发生了。她抵达西雅图后,没有班机接驳,被困了两天。这个太太的英文不太好,一方面自己旅行已经够担忧了、二方面又不太听得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实在很可怜。当飞机好不容易从西雅图起飞后,中途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大城市转机时,又遇到飞机延误。看得出来这位日本先生,好忧心啊!好不容易,他太太终于回到Fuqua所在地的Durham了,而当这位日本同学载太太返家的时后,又被别人的车子撞上,幸好俩人都没有受伤,真是祸不单行啊!

在九一一发生后几天,在一门“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 & Private Equity”课上,教授要同学发表对九一一事件的看法。有些美国同学的看法是:“因为美国一直偏袒以色列,才会让中东国家如此怨恨美国,才会发生九一一的悲剧。”可是这门课,有一个修课的女生,就是来自以色列,而这位以色列的同学说:“就算这个世界上没有以色列,依然会发生九一一。”结果,整个课堂讨论“着火”失控,大伙儿唇枪舌剑了许久。

所幸,除了以上这门课的口舌争执之外,在Fuqua与Duke校园内,以及我们生活的Durham,很少听到因为九一一事件、而造成族裔间仇视与纠纷的新闻。

利空出尽了吗?

从暑假结束回学校,到九一一事件发生前,约有三周的时间。在这三周之内,同学都相互安慰说,最坏的时机已经过了,美国股市从2000年第一季的高峰往下掉,到现在应该已经出现止跌反弹的迹象了。甚至还有一位早我一年的学姐,打电话来鼓励我,就是用这样的论点:“最坏的已经过去了,不会有更坏的状况了。”结果,现在又发生了九一一。这是否代表“利空出尽”呢?是不是等到九一一事件平息下来之后,公司就会恢复招募员工呢?

本来,在八月三十日、二年级开学的第一周,雪儿向同学报告本学年预定的征才活动。预定在今年(2001年)秋天举办的校园宣讲会,有121场,但是相对于我一年级时的秋天(2000年),当时校内共举行149场的宣讲会。此外,今年预定的面试人次(针对二年级生、应征全职职位的面试),有190人次,但是2000年的秋天,面试的人次则有261个。
面对本来就已经比往年不景气的求职市场,九一一的发生,让就业市场更加萧条。在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除了原订于九一一后两周内举办的所有校园宣讲会,会,因为机场关闭、飞航减班,而延误、改期、或先延期后取消之外,还有不少公司,限制他们公司人员的旅行频率──有的公司是在一段时间之内不准所有的员工公务旅行,有的公司禁止一定层级以上的主管旅行,如此一来,大家可以想象,来参加校园宣讲会的公司、或是公司的代表,更是少之又少。统计起来,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实际在2001年秋天举行的宣讲会,约只有90场;实际举行的全职职位面试,缩减至183个人次。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一年级时,在Fuqua校园内至少参加26个校园宣讲会,而整个二年级,我只有参加6个。
祸不单行,国际学生求职路备加难行

九一一事件后,后续的安隆案以及不少美国知名公司的作假帐疑云,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深深冲击美国人对经济体制、景气复苏、与求职市场的信心。如此祸不单行的结果,让我们的求职之路难上加难。
例如,很多公司在重新检讨下一年度的人事政策后决定:收回已经发给暑期工读生的全职邀请。”也就是说,在结束暑期工读之后,有少数同学,已经由他们的暑期雇主那里,得到全职的职位,本来已经是“高枕无忧”、准备好好享受纯学生生活了,但是现在,到手的鸭子却飞掉了!有一个中国女生,在面试暑期工读时,很顺利的拿到在纽约的投资银行的职位,结束工读后,也拿到全职职位的offer,但这家公司,也在十一月时,跟随大部分华尔街银行的脚步,对同学“违约”了。而这位女同学,一直到了毕业典礼,都还没有找到工作。

此外,在景气欠佳,公司求才人数减少下,美国企业也不再热衷于雇用商学院的国际学生,尤其是九一一之后,不少媒体报导美国企业可能会因此比较排外以我的观察,反映在商学院同学求职的,就是有愈来愈多的雇主要求──求职者要是美国公民或有永久居留权,这种要求,在我二年级时是履见不鲜,但在我一年级时,有这样要求的职位,两只手就可以数得出来。因此我们外国学生除了跟美国人一样,为取消校园宣讲会、取消面试的讯息叹气外,更因这种“排外条款”,深觉无奈。

你要有A,B,C计划

根据CSO的判断,此波不景气中,受到影响最大的产业,依序为:管理咨询、投资银行、高科技业、以及创投业。而可以预见的,除了校园校园宣讲会与面试机会减少、公司违约、收回(rescind)已经给出的职位邀请的情况,此外,公司接受履历表与自我介绍信的截止时间可能会提前、公司一旦给出职位邀约之后,也会比以往“没有耐心”、会要求同学尽快答复是否接受该项邀请。

也因此,在我们去年(一年级时)找暑期工读时,CSO要每个同学拟定A、B计划,A计划是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B计划则是次之的工作。但是今年,CSO建议我们要有A、B、C三种计划。而且,除了校园内的面试之外,也要努力“自己找工作self-directed job search”。亦即同学必须靠自己,利用过去工作建立的人脉、或是在校外社团等社交管道认识的朋友等,寻找工作机会。

在求职困难的情况下,同学觉得挫折或悲观,是无可厚非的事。所以这时候,CSO的人员除了必须“对外”努力、争取公司来Fuqua征才之外,也加强“对内”的沟通。不停的为同学加油打气。我觉得,CSO诚实的态度,是他们能够说服同学的关键。他们不会故意美化情况,例如故意灌水找到工作的学生的比率,反之,他们对所有状况的描述都相当平实,但是,他们会以一些参考数据,例如其他顶尖商学院、学生找到工作的比率,来鼓励我们。虽然,来念商学院的同学都是成年人了,好像不需要像小孩子一样、要大人时时在旁指导提醒。但是,就是因为大家都尊重彼此为大人,反而更不敢、或不认为有必要去提醒对方。所以有时候,大人反而更容易陷在思考或情绪的死胡同中拔不出来。因此,CSO会以不厌其烦、但是不会让同学觉得很烦的态度,不断替我们打气、并提醒我们该注意的重点。例如:参加校园宣讲会,同学就算觉得(或是有时公司代表会自己表明立场)这家公司不会提供全职职位,还是要表现专业态度、不可以就只是跑去会场吃点心、自顾自与其他同学聊天、甚至就在会场发牢骚。因为同学的所作所为,攸关这家公司对Fuqua的印象分数,而公司与Fuqua的关系是建立在长远经营的基础上。

此外,CSO也提醒同学,慎选“扶持网络 (support network)”,找一群能够相互激励向上,而非相互泄气的伙伴。另外,依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能因为市场不好而失志麻痹,还是要强打精神进行该做的事。

此外,Fuqua同学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说法,”Nobody gets a job until everyone gets a job (除非每个同学都找到工作,否则其他人不算找到工作)”。所谓,患难见真情,虽然我们遇到了恐怖攻击,遇到了网络泡沫,还遇到了投行间的并购导致工作职缺减少,但是,同学间的相互扶持及打气,人性的善良,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宝贵体验。

除了同学自己要做好心理建设之外, Fuqua的院长,也直接发函给Fuqua的7000多位校友,向他们询问:“在你们工作的地方、你们认识的人脉网络中,是否有工作机会提供给现在的学生?”虽然Fuqua的校友数目相对其他顶尖商学院,真的很少,但是这个做法的回响不可小觑,不管是在美国本土、或是在美国以外,都有热心的毕业校友帮助学弟妹找到工作。例如泰国女生姵睿,找到在泰国的一家小型投资银行的工作,而面试她的面试官、也就是她现在的老板,就是Fuqua的毕业生。这种校友之间互相扶持的精神,不但让Fuqua长倨顶级Top MBA的名单,一届届的校友们,就算毕业后进入职场,也多能继续传承这个深植在我们心中的良善基因,帮助外围的人,一起迈向成功!

~本文完~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16-4-5 16:46: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板凳
发表于 2017-1-14 22:25:3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2-18 21:52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