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音(与MBA关注者共享和自测) 
 MBA也是一种围城,入城前踌躇满志,意欲脱胎换骨, 
 以为学成后就将拂高天之云翳,抑日月之光辉,拯民 
 于水火。但进城后失望可能与当时的希望绝对值相同。 
 加入某MBA不外考虑以下诸点: 
 1)排名与名气。关于此点,除非全球名校外,前100名的都差不多,尤其是国内院校, 
 CK,CEIBS,BIMBA,清华金融,在各相关领域都相似,可能方向不同,如清华的就侧重于 
 金融,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可以吸引到某一区段的学员。 
 2)课程。类似,可能教科书不同,但大同小异。 
 3)教师。没有哪个教师是企业家,否则他就去大公司当CEO了,因此,我觉得教师 
 的因素不甚重要。学书本上的东西,更多的是自己学。 
 4)学生多样性。这一点在国内差不多。说不好听的,国内MBA学员都是在事业上遇到 
 某种障碍后,才去学的,一帆风顺者,一般不涉足此列。因此,多认识一些高素质的人 
 没错,但期望值不要过高。再者,即使你去EMBA认识了张瑞敏、段永平,那又不何,他们 
 马上聘你当副总经理,还是下包给你大单子?都不现实吧。 
 5)费用,国内相关不多(MBA),最贵20万(长江最贵)好的15万左右,一般的7,8万。 
 一般MBA可以分期付款,因此压力还算不大。 
 6)毕业后工作,包括收入。这点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如果学校可以帮忙的话,就 
 更好了,这一点中欧宣传的不错,也有CRC部门。但这决不是什么CRC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 
 因为whaton可能没有CRC,但它的学生不愁找好工作。这又涉及学校的口碑的问题了。 
 结论是,国内几所学校也都不错。CK,中欧,BImba可能算是TOP三强,入学方式也类似, 
 侧重面视。光华、清华、复旦等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其实,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东西, 
 自学也没什么难的,只要你想学。想交朋友,不一定非得交那么多钱去学校。如果大家 
 都抱着结交有价值朋友的心态去,那谁都不会如愿以偿。 
 最后,想读MBA是好的想法,读了都是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做好你现在的工作,因为 
 读完了不是还要工作吗!在具体的工作中才能获得经历、阅历、尊重和声望。如果你 
 读MBA的原因是潜意识里要逃避现实,那就注定要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