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9822|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美国商学院申请系列之十:2016年CBS申请Essay问题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18:4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整个商学院申请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再谈一些干货,即对本年度(2015年申请/2016年入学)的Essay问题的理解,也算是对后面商学院学习与生活部分的一个过渡。

本年的Essay共有4题,三大一小,其中第一个小问题和第一个大问题,问的仍然是career goal,就放在一起说。先回顾一下问题:

Short Answer Question:
What is your immediatepost-MBA professional goal? (50 characters maximum)

Essay 1:
Through your resume andrecommendations, we have a clear sense of your professional path to date. Whatare your career goals going forward, and how will the Columbia MBA help youachieve them? (Maximum 500 words)

关于career goal的问题,尤其是short term goal,之前是专门写过文章的,是本系列的第2篇,可以在士魂商才公众号(David_ShiHunShangCai)里回复"66 "。这里不再多说。

只不过让我觉得非常难堪的是,CBS居然依然还在问career goal这种无厘头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是我历来反对的,在仅仅几年前,这种问题还甚嚣尘上,大多数的学校都会在最主要的一道题里问。所以当时再不喜欢也没办法。可是到了今天,大多数学校都已经不稀罕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校依然固我。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如有问题,请在士魂商才公众号(David_ShiHunShangCai)里回复]

Anyway吧,既然这是学校的问题还是需要直面的,详细的可以看原来的文章,这里只是再重复几点小建议:

(1)Short term goal要务实,别太缥缈,别天花乱坠,要让对方觉得你按这样的方法能找得到工作,而不仅仅是说那是你觉得很光鲜亮丽的方向。因此,完全没有过海外工作或学习背景的,如果要说想留在美国,就要小心一些,当然有可能,但毕竟比你回国找到同类工作的可能性要低很多;如果要在职业上有所转换,在地点、行业、职能三个方面,最好只转换一个,比如原来在中国做消费品的生产运营,非要转去硅谷做高科技的产品经理,你就等死吧;有些方向算是万斤油,比如不管原来做啥的,都可以之后做相关行业的创业或者管理咨询,同样,原来做professional services的,也可以对口很多行业,出路也还算相对比较宽

(2)Short term goal和long termgoal之间要有结合,long term可以稍微吹一下、装一下、情怀一下,但也要合乎实际,而且确实是short term goal之后的目标,不要搞得二者没有关联,甚至是南辕北辙

(3)回复Why school时稍微多做一点工作,不要只是简单列举一些课程、教授和club的名字,虽然这也算是做了些工作,但大多数人都做得到,不能给你加分。而且如果是列举课程的话,最好是跟你要做的方向高度相关的选修课的课程,而不是必修课的,因为那是人人都会上的。可以先到学校网站上看看,跟校友多聊等,通过这些渠道,了解一下学校是否相关的研究中心,哪些教授比较牛,具体是做哪些方向的,出过什么书,有些什么课;另外,相关的club是哪些,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尤其是那些相关的年会等

另外就是第二个大问题了:

Essay 2: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slocation enables us to bridg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multiple ways: throughMaster Classes, internships, the New York Immersion Seminars, and, mostimportantl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distinguished research faculty andaccomplished practitioners. How will you take advantage of being “at the verycenter of business”? (Maximum 250 words)

其实这明显是一道顾影自怜的题。每个学校都想将自己跟他人区别开,说自己是多么独特。CBS地处纽约,自然也是将纽约作为自己的一大卖点,当然这也确实是事实。关于这道题,前面说的教学方面的事,就不多谈了,因为每个人的领域不一样,关注自然也就不一样,需要case by case地来看。这里只提一个建议,可以到US News每年所做的MBA排行榜上去看看,他们除了做北美商学院的总排名之外,还有各学科领域的排名,因此可以利用这个渠道,找到相关领域内排名比较高的学校以及相关学校的排名,进而找到理直气壮地拍马屁的借口。对于CBS来讲,除了finance始终还不错之外,我印象里在marketing, general management和operations等方面的排名也不低,往往在全美前10之列。另外,通过学校的校友来了解相关情况始终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还有,找找学校的华人教授,如果有而且在你感兴趣的领域,那也可以用于回答why school。比如在CBS,在宏观经济学方面有魏尚进教授(现任亚洲开发银行,ADB,首席经济学家),在房地产领域有王能教授,在生产运营方面有陈方若教授等。

而在问题的后半部分,关于纽约,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有以下几点可能会对你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

(1)纽约是世界经济中心,因此很多公司的总部或者至少重要的分部都在纽约,尤其是金融和传媒等领域,当然也包括咨询,比如麦肯锡的总部就在纽约。所以会有相关公司的大佬到学校来做演讲、参加各类研讨会及年会、到课堂上来做嘉宾等等,跟实战派交流还是很受教的。我对文化传媒比较感兴趣,上过一门M&A in Media,教授有一次讲Time Warner和AOL的并购案(大约是2000年,金额达到$155Bn,即155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约合1.3万亿人民币,几年后以彻底失败告终,双方分家),就请了Time Warner的现任CFO来做嘉宾,他正好也是当年经历了并购案的全过程,虽然他那时还只是个中层,决策不是他做的,但一路走来,他学到了非常多的教训,也有很多个人的领悟,我还问了他相关的问题,感觉跟当事人聊案例,学到的东西跟空谈深了很多

(2)这类大佬也有的会来学校做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也就是下班之后来学校教课,这样就可以跟他们有更深度的交流,比如上面说的那个M&A in Media就是一个很传奇的投行家Jonathan Knee所教的,他出过一本书《An Accidental Investment Banker》,中文译名叫《半路出家的投行家》,虽是个人自传,但却讲述了百年投行史,很值得感兴趣的人看看。另外也上过一位Morgan Stanley的MD讲的Advanced Corporate Finance,也是很实战的大牛,不太屑于讲过多理论知识,课堂上几乎1/3的时间其实是在答疑。这老兄很有个性,课堂参与分占50%,而且一上来就说:“我的课你如果不说话,作业做得再好也过不了,因为这50分你拿不到”,不过真正让我有感触的是后半句:“而事实上,在真正的职场中,参与分可远不止50%,也许是80%,甚至更多”。当然这些人都是很严格地区分教学与工作的界限的,不会跟你谈实习与招聘的,但你从他们那里能学到的东西对你绝对是有用的

(3)很多机构,尤其是各类fund,是提供给本地学生做school day intern的机会的,就是上学的平日去做实习。我们之前所知道的往往是summer intern或者winter intern,这是需要假期期间几周时间全职去做的,而school day intern则是学期中兼职去做,往往是每周去公司2-3天,或者更少些,有时还可以在学校远程来做,因此也算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也知道有中国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拿到一个hedge fund的offer从而留在纽约的

(4)纽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除了经济与金融,它也是世界的时尚与文化中心之一,算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当然仅仅是一个而已。纽约据说是有190多个民族,在这里能见到基本上所有文化的缩影,而且自身也是异彩纷呈,从旅游(自由女神、帝国大厦)到购物(第五大道、Woodbury),从文化(大都会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无畏号Intrepid航母博物馆)到娱乐(百老汇)到美食(190多个民族都会烧菜啊)。总之,总有能让你融入的地方

最后再说几句最后一题:

Essay 3:

CBS Matters, a key element ofthe School’s culture, allows the people in your Cluster to learn more about youon a personal level. What will your Clustermates be pleasantly surprised tolearn about you? (Maximum 250 words)

这是一个学生活动,有班级的,也有年级的,是前几年有个学生提出来的,主要是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搞了这么个活动,让大家介绍自己,从而有个更好的认识。当然,还可以免费吃顿午饭啥的。

这个活动现在非常有影响力,我还去讲过。这对于形成凝聚力非常重要,一方面是让大家更多的认识你,尤其是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文化背景等等,另一方面是可以贡献给大家一些新奇的知识,让大家对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国情有更多了解,这才是diversity的重要性。比如我就讲了一些关于汉字的知识,老外听了就觉得很好玩。当然,由于文化差异,我当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在介绍自己时,没有详细讲自己的家庭。其实这点我后来也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家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很重要,甚至往往认为东方文化更重视家庭,但中国人在做自我介绍时却反而觉得家庭是比较私人的事情,“自我介绍”就更多的是关于自己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等,然后就开始往大了扯,比如文化啊、家国啊、情怀啊啥的,反倒是西方人一般在谈及这个话题时,一般会说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孩子、狗等等。其实无论东西方,都深爱自己的家庭,但一些文化差异还是需要重视,以免造成误会。


收藏收藏16 收藏收藏16
沙发
发表于 2015-7-12 21:28: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板凳
发表于 2015-7-12 22:53: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地板
发表于 2015-7-13 01:46:2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5#
发表于 2015-7-13 01:50:37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帮助,谢谢!
6#
发表于 2015-7-13 02:34:3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7#
发表于 2015-7-13 12:21:26 | 只看该作者
Thx~~~~~~~~~~~~~
8#
发表于 2015-7-13 14:01:5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9#
发表于 2015-7-13 15:26: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10#
发表于 2015-7-13 17:48:5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7-19 20:5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