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6781|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古] 超新星考古,求确认!!![见#30L]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7:4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题,这是LZ在09年12月7日到1月的阅读JJ上挖出来的,母鸡是不是这篇,求考过的TX确认啦,O(∩_∩)O谢谢
1
超新星KG
V1
一篇是说supernova,第一段说超新星是在宇宙大爆炸中形成,然后不断发出辐射,人们可以探测这些辐射。随着辐射减弱,星体的转动减慢,星体沉寂形成了一个叫什么玩意的东西。然后解释了一下这个现象。第二段说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超新星周围的一些的物质会吸入还是怎么的到超新星中,让超新星复活(我自己发明的词),星体速度加快,又有辐射了
V2
第一段讲一个supernova,一开始人们知道的quasar是越老转得越慢,然后说在某个区域能找到,他的youth是因为这个区域的都是youth的可以确定(有题)
第二段讲recently 发现一个新的quasar, 但是是越老越快的,因为他周围有很多companions,然后他从别人那里吸来能量和质量,(有题)然后有个科学家就跳出来说有三个原因,最后一句话有考点
补充背景信息
有时候,遥望星空,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在某一星区,出现了一颗从来没有见过的明亮星星!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它又渐渐消失了。





这种奇特的星星叫做新星或者超新星。在古代又被称为客星,意思是这是一颗前来作客的恒星。





新星和超新星是变星中的一个类别。人们看见它们突然出现,曾经一度以为它们是刚刚诞生的恒星,所以取名叫新星。其实,它们不但不是新生的星体,相反,而是正走向衰亡的老年恒星。其实,它们就是正在爆发的红巨星。我们曾经不止一次提到,当一颗恒星步入老年,它的中心会向内收缩,而外壳却朝外膨胀,形成一颗红巨星。红巨星是很不稳定的,总有一天它会猛烈地爆发,抛掉身上的外壳,露出藏在中心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来。





在大爆炸中,恒星将抛射掉自己大部分的质量,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样,在短短几天内,它的光度有可能将增加几十万倍,这样的星叫新星。如果恒星的爆发再猛烈些,它的光度增加甚至能超过1000万倍,这样的恒星叫做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的激烈程度是让人难以置信的。据说它在几天内倾泄的能量,就像一颗青年恒星在几亿年里所辐射的哪样多,以致它看上去就像一整个星系那样明亮!





新星或者超新星的爆发是天体演化的重要环节。它是老年恒星辉煌的葬礼,同时又是新生恒星的推动者。超新星的爆发可能会引发附近星云中无数颗恒星的诞生。另一方面,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灰烬,也是形成别的天体的重要材料。比如说,今天我们地球上的许多物质元素就来自那些早已消失的恒星。





到了近代,借助于望远镜和照相术的帮助,天文学家发现了更多的新星。在20世纪初天文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新星并不是新出现的恒星,而是原有的恒星因为某种原因发生爆炸时亮度急剧增加的结果。有的新星亮度变化极大,就被称为超新星。实际上,从恒星演化角度看,新星和超新星这两种爆发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颗典型的新星,起亮度在几天之内可以增加一万倍以上,亮度的最大值可以维持几个小时,然后再逐渐转暗。转暗的速度比增亮时的速度要慢的多。
  新星最亮的时候,其绝对光度可达太阳光度的10万倍。只不过它的距离太遥远了,在地球上的人们看来还是一颗星。新星爆发时释放出的能量可达〖10^38万焦。这意味着,它在几百天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我们的太阳在10万年中所产生能量的总和。根据对新星光谱的研究,天文学家们知道了关于新星的一些细节。新星爆发时,半径会增加到太阳半径的100~300倍,而爆发结束后,体积却又会缩小;爆发时,星壳无限制地向外膨胀,永远离开星核而去,变成了稀薄的星际介质;爆发时恒星损失的质量可达〖10^26千克,这差不多相当于太阳质量的万分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新星爆发事件呢?观测证据表明,几乎所有的新星爆发都发生在双星系统之内,尤其是在那些密近双星上(如分光双星)。在这样的双星系统中,两颗子星靠得很近,以致物质可能从质量较大的子星转移到质量较小的子星上。如果密近双星系统是由一颗红巨星和一颗白矮星组成。当元素氢等物质从红巨星冲向白矮星时,由于白矮星的强大引力场,物质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吸积盘。大量的物质坠落到白矮星的表面上,同时大量的引力势能转化为热能。当温度超过100万开时,氢核聚变被重新点燃了。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又把白矮星表层加热到超过1000万开,这时就会发生新星爆发。爆发时向外抛出的物质,速度可达1100千米/秒。
  1975年在天鹅座出现的新星是新星中的一个例外,因为天文学家始终未能证认出它属于一个双星系统。所以,使白矮星加热的吸积盘物质可能直接来自它周围相对稠密的星际介质,而不是来自一颗拌星。










KG
版本1





一个行星爆炸后会有碎物,碎物中诞生了一种A类星,A同学转速很快,质地较厚,可以发出辐射。不过A同学年纪越大就转速越慢,到最后转不动了就自我粉碎了。由于碎物一般寿命很短,所以诞生于碎物种的A同学都是很年轻的。可是最近科学家发现有一种A同学寿命很长,噢原来它是A同学类型中的B类星。B同学很奇怪,它年纪很大可是转得很快,科学家发现B同学是诞生于另外一个体系的。因为B同学周围有很多一般的小行星绕着它,当B同学年纪变大发不出辐射的时候,它就从周围行星那里吸取物质得到力量,这样可以让它重新又越转越快。所以说啊,B同学和A同学是不一样的。





版本2





讲超新星爆炸。以前发现的超新星爆炸,其残余部分会spinning,然后会有radiation,但是随着aging,radiation会减弱,最后变成normal。但是现在发现了一种新的残余部分,年龄很大,但是却还有radiation,而且spinning速度很快,不符合原来的观察结果。但是发现了这些新发现有companion,能够使得它重新获得能量,继续radiation和spinning跟新的一样。接着列举了4个原因来说明这个新发现是正确的。结尾句indeed....就没怎么看了。





版本3





“超新星爆炸”,记得的两道题有:文中第二段提到了1%(one percent), 是什么目的,回到文中定位,应该是说作者在第二段中讨论的现象是比较独特的,存在于 Golbal Cluster (星团),在 normal binary system  (双子星)中并不常见。 还有一个问题是问中子星从周围吸收物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应该是选“spin more quickly, and become pulsar again."还有文中的这句话:由于碎物一般寿命很短,所以诞生于碎物种的A同学都是很年轻的。是一个考点。





版本4





第一段讲超新星爆炸如何如何变为白矮星(就是能量耗尽了),这个过程产生了很多东西,形成新的星,一部分生命物质和全部的氧 都来自这个过程。第二段讲原先科学家一直都不知道这个过程如何产生的。现在知道了,然后详细解释了一番,先是在自己重力下缩得很小,然后核变开始,大量能 量把物质冲出去。 1.以下哪个不是supervalor 产生的;选B,其它都可在原文中找到A New star B Mass star C part of human D dust E 氧气 2.早期天文学家对超新星的认识过程与下面哪个类似(知其然不如其所以然) 选某生物学家知道某种病毒可以感染细胞,但不知具体过程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35#
发表于 2011-11-4 18:28:4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呀,我记得今年7月5号的那个时间好像也出现了超新星的,当时也有考古,求考过的同学来确认呀
34#
发表于 2011-11-1 15:53:4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这篇!!!!!!具体看我的JJ
33#
发表于 2011-11-1 05:47:46 | 只看该作者
ding! this is the kind of reading that i am most afraid of.....
32#
发表于 2011-10-31 23:38:55 | 只看该作者
考完的大侠们来看看吧~~
31#
发表于 2011-10-31 23:25:03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考古~4月JJ里面的~~只有这么多。。昂

2.4.1.    supernova宇宙能量
V1 by海蓝色
第四篇是说什么宇宙能量啥的,专有名词好多,没怎么看懂,但是问题还好,或者是我没看懂?不知道。反正都是对比着文章选的。不过我verbal不是很高。不知道了。
V2 by tzdxrrr
讲Supernova和宇宙能量的,第一段讲了一大堆废话,说什么星星死亡后会收缩,然后一大堆中子神马的。第二段说人们本来不知道宇宙能量怎么传输的,现在知道了!然后就开始扯怎么传输。有个类比题,比较tricky,我选的是生物学家知道一种细菌的什么什么,但不知道这种细菌怎么产生疾病的
【疑似考古】 by lestatwm  求鉴定
About twice every century, one of the massive stars in our galaxy blows itself apart in a supernova explosion that sends massive quantities of radiation and matter into space and generates shock waves that sweep through the arms of the galaxy. The shock waves heat the interstellar gas, evaporate small clouds, and compress larger ones to the point at which they collapse under their own gravity to form new stars. The general picture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upernova explosion and its aftermath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Throughout its evolution, a star is much like a leaky balloon. It keeps its equilibrium figure through a balance of internal pressure against the tendency to collapse under its own weight. The pressure is generated by nuclear reactions in the core of the star which must continually supply energy to balance the energy that leaks out in the form of radiation. Eventually the nuclear fuel is exhausted, and the pressure drops in the core. With nothing to hold it up, the matter in the center of the star collapses inward, creating higher and higher densities and temperatures, until the nuclei and electrons are fused into a super-dense lump of matter known as a neutron star.
As the overlying layers rain down on the surface of the neutron star, the temperature rises, until with a blinding flash of radiation, the collapse is reversed. A thermonuclear shock wave runs through the now expanding stellar envelope, fusing lighter elements into heavier ones and producing a brilliant visual outburst that can be as intense as the light of 10 billion suns. The shell of matter thrown off by the explosion plows through the surrounding gas, producing an expanding bubble of hot gas, with gas temperatures in the millions of degrees. This gas will emit most of its energy at X-ray wavelengths, so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X-ray observatories have provided some of the most useful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of the supernova phenomenon. More than twenty supernova remnants have now been detected in X-ray studies.
Recent discoveries of meteorites with anomalous concentrations of certain isotopes indicate that a supernova might have precipitated the birth of our solar system more than four and a half billion years ago. Although the cloud that collapsed to form the Sun and the planets was composed primarily of hydrogen and helium, it also contained carbon, nitrogen, and oxygen, elements essential for life as we know it. Elements heavier than helium are manufactured deep in the interior of stars and would, for the most part, remain there if it were not for the cataclysmic supernova explosions that blow giant stars apart. Additionally, supernovas produce clouds of high-energy particles called cosmic rays. These high-energy particles continually bombard the Earth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many of the genetic mutations that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evolution of species.
30#
发表于 2011-10-31 18:16:18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求考过的NN们确认阿,感激感激...
29#
发表于 2011-10-31 16:38:12 | 只看该作者
那位同学能来补充下、明确下啊!3Q~~
28#
发表于 2011-10-31 15:14:31 | 只看该作者
UPUPUP
27#
发表于 2011-10-31 15:10:55 | 只看该作者
顶,求确认。。。好人有好报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17 12:05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