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111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偶是全记法的拥护者 曾几何时用图像法相信记忆力一字不写做听力,后来发现容易走神,lecture特别是,全记法听完lecture一般不会头痛,比较适合我这种听力水准的。另外精神状态要放松,大概就是像在课堂上一样,是一种专心吸收知识而不是希望赶快听完完了的心态。 全记法写的时候是要用简写的甚至是一个字母,其实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再回去看笔记做题,所以笔记只是辅助听懂不要走神的一个工具,对我来说是哈。所以记的时候不能看着纸,这样会影响图像记忆,一般我都是看着空气手里不停的写。 T的听力语速一般都很快,手跟不上思路是很正常的,比如why和what为了不耽误时间记录下来可能就都只剩下W了,其实也无所谓,手是帮助脑来建立逻辑框架,脑子一定要跟上,手里记录的都是简写没办法回去看也无所谓,因为多数情况下也不需要回去看哈。(口语和写作听力不能这样)
进入状态不走神的方法: 图像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天文感觉自己在太空世界,听历史感觉自己回到过去,听conversation感觉自己在校园里穿梭,听生物感觉自己进入了森林或者回到了远古,才能保证基本不走神。 同时完全记录,帮助自己搭建框架。但是,一定不要为了记录而记录,不要因为没记录下来而去翻译一个词,或者回忆一个word的写法,或者回忆前面的内容,千万不要,只要跟着思路时刻成像,笔记本身不及理解重要。而T本身给了非常好的图片帮助听者进入场景,TPO做起来非常舒服,比一个空白的屏幕要更容易进入状态。
题型 conversation:一道main idea,四道细节(A细节,B细节, A目的,B 目的)——只是大概不绝对是这样 lecture:一道main idea,3道细节(黑板题,黑板上的新概念每个几乎都会考到,包括2道多选),1到目的,一道态度 lecture:一道main idea,4道细节(比lecture1难度大,很多非黑板题)一道目的(why mention)
conversation——life主题 一般是生活主题的,对话10个回合左右。难度较低
笔记方法 纵向:左右两边分出左右两个对话者X/Y,左边记X右边记Y 横向:把每个回合对话的问题,答复都用A so B的逻辑形式记录。可能是X提出A,X自己回答B1,都记录左边;Y回答B1不对,是B2,记录右边。 但是横向A用箭头对应B1和B2
目的题:
对话的目的会不断的转移中心,所以用A so B的形式会更清晰,某件事对应的某个目的就很明了。 比如问student为什么说A,你根本没听到学生提到A或者很模糊他问什么这么说,那么看选项,有一些逻辑上看起来很合理,但是用A so B的形式你发现所有的问题里只提到了其中一个选项,那这个选项概率最大。
细节题 前后可能会有冲突,后面说的可能会否定前面的,但是,肯定是话题A对应了答案B1和答案B2,后一个出现时否定了前面的。 笔记用A so B 的形式,B2出现时把B1打叉即可。
lecture lecture可能在主题之后,有提问有铺垫,在解释之后有很多解释;可能出现第二主题以及更多的小范围跑题情况。lecture不是A so B的结构,也不能用conversation的方法。一定要用树形的结构去记录。比如point1,instance(分两叉),point2。。 一篇300字左右的lecture差不多是10-15个points,总有那么一两个地方是有分叉的,这时候一定要记清楚了对比。
一遍记关键字,一遍成像,并且带着expect的心态去猜下文,这样才能把全文穿起来,不然听完全是fractions。 划出段落,就是听的时候如果感觉出一个新段落,就空一行或者划分割线;后知后觉感觉出这段的关键字了,就圈出来提示自己。
笔记方法 纵向分成大概5-10个大的区域 写好main idea/example/或者一些自己能了解的符号,比如()代表反推的reason,箭头代表正推 重点在于分清每一段的主题
目的题 lecture的目的要看首段,全文的内容可能不见得高频重复这个关键字,要联系首段用全文内容推。 答案太相似时,重点看of前面的主语是什么(reduction of habitat还是 impact of ecotourism还是adaptation of humming birds)比较of前面的会好点 一般是在第二三句的样子,都不是第一句。 purpose题(why prof mention/say。。) 区分段落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全记的话,在笔记里能定位这个被mention的东西(当然应该也记住了有印象) 如果几个选项觉得都不对,那就需要看笔记了,选占的篇幅比较大的那个。
细节题(what does prof say/imply) 直接从笔记里找
各种选项中遇到的障碍 能基本听懂和做对题太不一样了。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障碍: 最后剩的两个选项都觉得对 比选项细节,可能某个字的差异就导致一个可能对的不对了 比如是否多加了not这种词,或者是否绝对化了等
最后剩的两个选项都觉得不对 比关键字,回忆原文涉及的主角。 比如全文都讨论一个volunteer job,答案出现了midsemester project,还有summer job,听的时候不记得有mid或者summer了很是纠结,这个是跟老师讨论的,而且是unpay的,还提到了最后的credit,纠结下要project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