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365|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定位] 工作无paper党 2022 quant mkt走心定位求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0-11-6 13:4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申master的时候和CD建立了很深的联系,想不到三年之后又因为想要读博重回论坛了,但master是很小就做的决定,phd却是工作之后慢慢决定选择的道路。翻看了一周的帖子,终于忍不住想要求助各位大佬,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读博的心路历程做一个梳理,另一方面也想向各位寻求下一年提升背景的方法,如果再能遇到背景相似的申请同伴就再好不过了~

首先上背景:
GRE 327,不打算重考,托福过期了,但只会考虑waive托福的项目。
本科国内985英专,GPA3.95/4,但因为和所申专业相差比较多,应该没什么价值。
硕士Rochester商学院ma,GPA不高,应该到不了3.5,因为本硕专业跨度较大,罗村的课又很硬,导致我前一学期学起来很困难,总体GPA不高是硬伤,但成绩趋势是越来越好的。
毕业后一心想要留美工作,而且在Master期间对quant mkt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找的就是modeling方向的,但之后工作遇到瓶颈(感觉进步空间小),于是又通过上网课看paper自学了很多quant相关的东西,想要跳槽到更高一档的公司,无奈遇上美国疫情+公司不给sponsor,决定回国,现在在某b字开头的互联网大厂做研发组的DS,工作内容偏研究,目前正在做着自己喜欢的项目。

从我的学业历程可以看出来,当时选择UR只是一心想要留美工作,但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过这样的生活是否适合自己,学生时期因为想要尽快经济独立,短期内一直是以赚钱为目的在朝着进什么样的公司而努力,但在这一年半的学习探索过程里,我才发觉自己对学习和研究的热爱,赚钱所带来的满足持续的时间太短了,而且我不属于社交性人格,对于公司的人际关系也比较无所谓,觉得安安静静做事、学习、创造才能给我持久的满足感,于是现在已经在国内的我,决定明年再战北美。虽然博士五年算下来我毕业要30+了,但我更想把读博和科研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自己内心的探索过程,我想要追求剔除物欲后的内心的安全感,也想要探寻那个让我灵魂自由的内核。

顾虑:
1、硕士GPA可能是硬伤
2、本科无线性代数课程,数学基础不好,在考虑自学coursera,不知道对申请有没有帮助?
3、无RA经历,无paper,又是硬伤,但工作经历和motivation有自信可以生动的展现在PS里,不知能否弥补这一短板?
4、推荐信可以找美国老板写一封,但无对我熟悉的教授,master的教授现在套近乎要推荐信还来得及吗?

努力方向:
针对上面几点顾虑,我的想法是配合现在的工作项目,多读paper,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同时培养科研的思维,上网课弥补数学和econ知识,和master教授邮件套近乎,看看能不能要到推荐信。
因为现在的工作是我花费好多努力找到的,所以不考虑辞职找RA(这个想法需要纠正吗?),希望可以把现在的项目做出成果,能落实到PS里面。

以上就是我目前的想法,对于school list,其实我最想去的还是Rochester,很喜欢学院的老师,也很爱这个城市,但是如果无缘,也会考虑排名稍差一点的学校,还有一年时间,打算好好研究研究。
至于其他排名更好一点的商学院,因为自己的背景着实不强,套磁什么的也会很花时间,很可能被全聚德,我比较心虚,大概率不会考虑,不知道各位有什么建议呢?还有冲一冲的必要吗?

其他还想说的是,我觉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自我探索和找到自己灵魂归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可能因为对自己错误的认知走过些弯路、也执着过不该执着的东西,但对于那个生命内核的追求,是我一辈子都会去做的事情,无论什么年纪、什么阶段,能发现让自己保持兴奋感的东西我都不会轻易放过,也愿意为了它贡献一生,虽然原生家庭无法改变,但之后的生活却可以靠自己去刻画描绘,忠于自己,不断求索,就是自我存在的底气和意义吧。

真心希望可以获得各位大佬朋友的指点,以及如果有同样想法的伙伴,欢迎私戳~~
谢谢各位了!!!






收藏收藏10 收藏收藏10
48#
发表于 2020-11-12 13:46: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信息好多呀 mark一下!
47#
发表于 2020-11-8 01:53:28 | 只看该作者
socialdistance 发表于 2020-11-8 01:10
猜测楼主是Uchicago硕?Uchi录取bar高,training难,能找到RA并不一定是这件事情本身容易,而是因为学生厉 ...

data test和paper replication我的确是没听说过,是我的样本偏差了。。。。在美国以外,尤其中 国要挂V P N还不方便,的确是个很大的阻力。同意你的观点,我也经历过聊的很好最后发现没法pay就黄了的。说这些也不是想说RA有多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把范围扩大到了UTD100),只是想给楼主说这条路不是走不通的,但是确实需要有耐心。
46#
发表于 2020-11-8 01:10:39 发自 iPhone | 只看该作者
hi-how 发表于 47分钟前
基于这个,我觉得楼主说明自己是UR master,编程经验丰富,withinUTD100的学校,机会...

猜测楼主是Uchicago硕?Uchi录取bar高,training难,能找到RA并不一定是这件事情本身容易,而是因为学生厉害+系厉害,而且不仅老师有需求,你们也能够多渠道了解到哪些老师有需求。另外大部分top跳板校在读学生入学前本科就已经接触过科研干过RA,并且铆足劲儿练各种技能就为等着一进来就勾搭教授们,所以和题主的情况还是不太一样。虽然不是没有机会,但Econ系老师普遍会倾向于计量training比较足的econ硕或教过的比较靠谱的本科生(现在越来越多美本都是math+econ双学位并同时minor in CS)。加之楼主想申mkt,那大概率会遇到做IO的老师,而IO是真的不好做做,一般学生从头开始学还是蛮难的,能帮教授做的也有限。所以找商学院老师成功概率会更大一些。

我同意你说的。找RA成功率最高的就是本校老师,因为认可自己学校也相对容易了解学生。但本校老师不一定有多余坑位,于是可能需要跨校寻找RA。我毕业后私戳其他学校老师找part-time,其中收到了一个data test和一篇paper让我review。那个给data test的老师说哪怕自己学校有人找他想做RA他也都会布置几道题,多少年了历来如此。毕竟用人谨慎,探一探底子也是能理解的。后来我通过了,但有的继续做下去了有的最终不合适就没有进行下去。而一年半以前,收留我做第一份RA的本校老师也是给我两周学一项新东西完成data test+pre要求作为考核的。我那时做出的东西其实不够理想,一来没经验太菜,二来我们发现有沟通没到位的因素:ta没有说清楚我也没有get对方想要什么。这个老师说最看重学生motivation所以最终还是给了我这个机会。经过那次教训后,我们合作逐渐愉快了起来。我同学也见过有教授会要求replicate出一篇给定的paper。如何选RA取决于具体教授。有的老师skype一下或者让你drop by office就谈成了,有的哪怕part-time也会设置关卡。但这不意味着老师故意为难学生。这种耗时耗力的东西其实最能检测学生到底有没有做科研的motivation,因为科研的过程总是充满time-consuming and boring tasks,并不自始至终一帆风顺令人愉悦。这也是对方比较重视RA的一种表现吧。不过大多数情况下,part-time RA老师给的test一般都不会很难。

另外,在毕业后+离开美国后找RA的成功率远低于没毕业时。虽然疫情之下老师们只能远程合作,但不代表他们喜欢远程。所以学生提出远程时可能他们也会认为没法很好指导和嫌麻烦而拒绝。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外国老师不忍心不给钱。大家认为voluntary管用是觉得能针对有需求又funding少的老师。但funding不一定是找RA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我硕士毕业后与本校一位老师一拍即合,他告诉我做RA拿stipend需要政府报税而我人不在美国所以需要获得学校层层审批,大概率会凉。后来他push学校HR部门去帮我办新签证让我全职工作(虽然我签证没过期但我没申请opt就走了)无果。我说我可以remote volunteer不在乎钱,但他依旧觉得这样不妥,最后以cordially结尾,祝我good luck。我觉得很感动也很难受,错过这样的机会非常可惜,但没有办法。所以人在中国找美国RA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可能遇到各种意料之外,哪怕到了就差最后一步,快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因为我几个月前经历过了这些,也和几个其他学校毕业后找RA的同学交流过,我们感受都非常类似,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很可能会不容易。其实如果很难的话以国内RA为第一份经历也不错,毕竟国内学校都开始正常线下了,能找到老师当面指导和合作效果应该最好。当然,我也祝题主能够在UR找到合适的机会,不用经历以上这些。







45#
发表于 2020-11-8 01:03:52 | 只看该作者
Jo_clc 发表于 2020-11-8 00:12
好的!!先把UR教授的paper都看一遍,然后找个方向开始行动~

非常赞同。基本就是你顺着connection一路找下去,总可以找到的。最难的就是开始第一步。但鉴于lz有UR这么一个不错的connection,努力争取争取应该还是很有希望的
44#
发表于 2020-11-8 00:44:46 发自 iPhone | 只看该作者
海草啊 发表于 23分钟前
我有了第一个ra和上过一个业内知名老师的seminar后,给其他学校另外一个教授(研究兴趣完全mat...

我大概猜出是哪个学校了hh。商学院老师们是非常喜欢有工作经历的MBA学生来做RA的。但在校期间找到RA和毕业回国后找到远程RA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可能在校期间能找到的机会毕业后由于时差,沟通不方便等因素都会很难。
43#
发表于 2020-11-8 00:23:17 | 只看该作者
socialdistance 发表于 2020-11-8 00:05
Volunteer会增大几率(那些有RA需求又funding不充足的教授)。但大多数教授funding充足情况下,也不怎么要 ...

1. 因为我个人就是econ的,而且身边也都是econ的学生,所以我可能是会有bias的吧。找fulltime RA确实是像你说的那样,层层关卡,我好多朋友现在做data task做的课都没时间上了。。。。但是基于我和我身边朋友找part-time RA的经验,基本都是和老师聊都是发自己的简历,然后直接视频聊一下就OK了(我校是出了名的老师不nice不理学生的)。一般的empirical RA,做些data cleaning之类的活儿,没有谁要求三高基础扎实的(三高基础都扎实了PhD第一年还学什么),又不是合写theory paper帮着证明。
fulltime RA设置这些是因为在设置门槛,一个是申的人多,二是要确保你来了我的predoc出去placement会不错,所以标准水涨船高。但这并不是econ RA本身的要求高,所以parttime这种placement不会贴出来也不会有谁知道的,其实也就问问你哪个学校的就过去了。计量有基本的伍德里奇足够了。

2. 不是每个学校PhD学生都有RA duty的。而且很多老师会让PhD负责更高一级的东西,而不是还是准备data这种活儿。

3. 肯培养partitime学生的老师真的不多,很多老师给你个活儿也不催你周围做RA的,很多连project的insight都很难接触到。这个很看运气。只要帮他把data整理好了就行了。培养不培养,很看老师。(能给封中强推就是尽到该尽的本分了)

基于这个,我觉得楼主说明自己是UR master,编程经验丰富,withinUTD100的学校,机会肯定是有的。
4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00:12:48 | 只看该作者
socialdistance 发表于 2020-11-8 00:05
Volunteer会增大几率(那些有RA需求又funding不充足的教授)。但大多数教授funding充足情况下,也不怎么要 ...

好的!!先把UR教授的paper都看一遍,然后找个方向开始行动~
4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00:10:07 | 只看该作者
海草啊 发表于 2020-11-7 23:57
文科生补数学课成功申请到quant的例子...窃以为这种样本真的可以少到忽略不计了

强烈建议觉得自己喜欢qu ...

嗯嗯!一些模型公式对我来说看懂确实困难,但为了看懂那些公式我也在一点点补数学了,但可能还到达不了能申quant的水平,会继续努力,再多考虑考虑自己到底够不够聪明
4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00:08:00 | 只看该作者
socialdistance 发表于 2020-11-7 23:55
非常能理解你的想法。只是要降低期待。比如

【1】UR ohd真的非常难申请。如果到时候综排100+的学校你会 ...

好的没想到菜鸡的一个帖子能收到这么多人的细心回复,我太感动了会开始做这些尝试的!也祝您一切顺利!
39#
发表于 2020-11-8 00:05:14 | 只看该作者
hi-how 发表于 2020-11-7 23:39
patpat……这个阻力确实是能想象到的大,尤其是楼主在国内已经有了不错的工作。除了remote-RA,如果楼主没 ...

Volunteer会增大几率(那些有RA需求又funding不充足的教授)。但大多数教授funding充足情况下,也不怎么要人的。Econ系虽然funding少,但phd cohort size不小所以教授找得到phd干活,二是econ科研真的对人要求非常非常高,比econ流派的marketing和OM等做的严谨的多,有时需要三高基础扎实。在econ系被老师挑剔课程不够硬、gpa不高或者统计计量知识不扎实的概率也会凭空大很多。所以跑econ系找RA不是个好选择。

另外,钱相对于培训RA耗费的大量时间精力,对于教授们还真的算小事情了。且如果没有合适方向就海套,对方回复率会很低的;如果老师不管学生CV和兴趣方向随便有人申请就同意,一来有可能是图廉价劳动力,以后未必靠得住(比如不想给信);二来对学生预期过高,后续容易希望幻灭,给好信的概率也会降低;三来就算给你skype机会聊一聊,发现你对自己想做的东西、学科没有一定的认识,估计认为你没想明白而拒绝你。总之风险比较大。还是先选自己的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近期活动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13 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