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3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题目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15 20: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好,
我读到一篇文章(见下面的图片),发现我的理解和official guide里解释的正好相反,开始我以为我理解错了,找英语母语人士读了一遍(我工作中很多同事都是英语母语的人),结果他们的理解和我的理解是一样的...


我对这小段的理解是(主要分歧在于他们研究对象的群体):trends(潮流)研究的对象群体是欧洲中上层的女性middle and upper class of Euro women);而Tina Krontiris这个人研究的对象群体是把女性和女作家(我理解是指受教育的群体)混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不管其他的社会差异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
题目是要比较这两种研究在研究对象上的差别,因此我觉得是的Tina Krontiris这个人的研究对象面更宽泛,official guide里面却说Tina Krontiris这个人的研究对象面更窄(原话是:Krontiris's view a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a privileged group of women).


所以我理解不了official guide的解释,希望大家能帮我理解一下,谢谢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21-5-15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贴子。之前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过,借着你的问题,刚刚找出原文认真读了一下,一开始和楼主观点一样,于是后来又好好研究了半小时,楼主看看是不是make sense:
简单来说是楼主把问题中两方的研究对象范围搞反了

  • scholars/trend,他们的观点:
R.时期女性作家们不能代表全体R时期女性的情况,因为有读写能力的本来就是少数中高端女性了。这里有误导咱们的第一个坑,让咱以为他们的研究范围是中高端女性,咱稍后再总结一下

  • TK的study:
你仔细看,是关于六个R.时期女性作家,也就是同样是有读写能力的权力阶层姑娘们(第二、三个坑占位)。完完全全不是作家与非作家女性都有

月球表面坑坑坑:
误导咱们的第一个坑:第一段最后一句... generalizations both Burckhardt and Kelly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ir observations about upper-class Italian women,说B&K的basis是在upper阶层意大利女性身上,scholarsf反对这一点;以及第二段第一句的middle and upper class European women,让咱误以为这是scholar的范围,比B&K扩大了,事实上,和前面的upper class Italian women一样,都是在说scholars认为代表性不足的样本(such women...minority),都是被他们反对的,只是他们的反对领域被进一步明确了。

总结一下,如你引述,研究范围上 TK<scholars,因为TK研究范围=R. women writers≤middle&upper class European ≈ privileged group of women<Renaissance European women=scholars 的强调目标研究范围。
以上,能解释lz的问题了不?

探月继续……
第二个坑:FOR EXAMPLE!!!!
我们从小最熟悉的小伙伴for example好像叛变了。这次没顺承着我们习惯的 "The trend... For example,举例来支持这个trend" 这种写作定式(有没有感到一丝丝颠覆?

我个人认为这是陨石坑,而且是我琢磨了一小时到现在还是不确定的地方,用力呼唤大牛们帮看一下:
有scholar的那三句话,从头到尾只说了他们反对什么以及为什么反对以及怎么反对,但并没有给出任何这些scholars心目中的满意作品(不能只研究R.women writers)是怎么操作的。顺接的for example (TK的例子)让咱预设以为是对理想作品的举例说明,但并不是,而是给了第三个结结实实犯了这个问题的例子,再说这个含错误的study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这里求问NN,这样的for example符合行文习惯的么?后面肯定了TK在Renaissance women`s achievements方面的贡献,就不再提women和women writer可能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了,那这段对scholars的讨论内容只是为了指出一个TK研究的潜在问题?是我没看懂,还是这样真的可以?

第三个坑,(我猜lz可能踩到了)后面的conflate ”women“ & ”women writer“,估计让lz误以为是两者在TK的文中都出现了,TK的研究是理想的。但是你看后面 assuming that women`s gender, irrespective of other social differences....还是蛮又好的,能猜出来TK不是有意识地良好地有机结合了两者。
我理解这里是说KT有时会混淆两者,但不影响TK的这个作品在其他方面做的贡献。用了Nonetheless,然后开始夸TK,也就暗示Nonetheless前面的部分并不是TK被认同的地方。

希望能帮到lz解惑先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5-16 00:22:23 | 只看该作者
再战请勿拦 发表于 2021-5-15 23:55
谢谢楼主的贴子。之前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过,借着你的问题,刚刚找出原文认真读了一下,一开始和楼主观点一样 ...

真心感谢您打这么多字啊,但是恕我反驳:我觉得您的解释是在故意往official guide的方向上贴,如果不看官方解释,咱们就从字面理解的话,我觉得我的理解是没问题的(至少我向多名英语母语者求证了我的字面理解,但是我没有给他们做题目,我只是问他们求证某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irrespective of other social differences,including literacy, allow us to view women as a homogeneous group and make that group an object of analysis” 的字面意思就是:TK的研究对象只考虑性别因素,而不去考虑其他社会差异因素
(包括受教育程度),说明他对研究对象的限制因素少,也就是他的研究对象面更宽泛。

不过GMAT做题可能不是单看字面的,可能是需要一些做题技巧,但我并不太懂做题技巧(我是GMAT小白,从今年五一才开始备考,听说此论坛上考友及牛人众多,我是慕名前来虚心求教的),因此技巧问题才是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比如,我知道这个考试时间非常紧张,不可能把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读的很仔细(母语者也做不到),但是如果跳读的话,我就抓不住点在哪里,做题时经常断章取义就会错...能否讨论一下您是怎样去抓题目的点?
同时我也在考虑要不要报个什么辅导班?但是现在各种辅导班参差不齐,也不知道哪家的好以及有没有作用...希望考友们和牛人们不吝赐教!哪怕交流一下也好,感激不尽!
地板
发表于 2021-5-16 16:49:43 | 只看该作者
Mavis1017 发表于 2021-5-16 00:22
真心感谢您打这么多字啊,但是恕我反驳:我觉得您的解释是在故意往official guide的方向上贴,如果不看官 ...

先讨论题目哈,CD上的前辈们常说 “不辨不明” ,大家互相帮助对于共同进步都有好处。

您说到的 ”TK的研究对象只考虑性别因素,而不去考虑其他社会差异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说明他对研究对象的限制因素少,也就是他的研究对象面更宽泛。“ 这部分可能是我总结的坑里面唯一一个我一开始就这样想的,而非从正确答案反推get到的,部分了。(难道是我的英语水平不够母语级别的福利?)

”TK的研究对象只考虑性别因素,而不去考虑其他社会差异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这部分咱们的理解有微小差异,特别是黑体字部分

您看我改成这样翻译合理不:“TK对六个女性作家的研究中,确实有时会conflate women和women writer,assuming单单是女性的性别,别的因素都不管,就能让我们可以将她们作为一类社会group并(让我们可以)分析这个group”。这里我理解的意思是被研究对象作者只看到了他们的女性属性,忽略了这六个女性作家的其他社会属性,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women writer扩大到了writer+文盲女性。她的对象一直是这六个女作家,且女作家都是有一定社会基础才能有能力写作的前提也并未被推翻或削弱。
这部分楼主认同不?如果我的分析有错漏欢迎指出。

关于备考可能要看你的目标和时间和预算,除了想要高分以外,大家情况都略有不同。有一些培训机构的公开课可以先听听。

我不是NN,也还没出分,分享两个这两个月听的耳朵生茧的注意事项:

1. 咱们备考Gmat最大的一个忌讳就是反驳答案,解题思路上可以不在意OG的解释,但是答案都是绝对正确的,千万千万别花时间和精力challenge它,一定要学者顺着他的结果,重塑/修改咱们的思路,否则事倍功半。(特别是SC……这也是各路老师和大牛们一直强调的

2. 多个公开课的老师都提到这个考试不要过于依赖英语母语这件事。你知道母语人士也是要考GMAT的,而且也是不能轻易考出来高分的。这个考试很多时候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坑。英语的日常使用文法和G的要求不太一样,所以有时非母语人士甚至会避开母语人士的坑。
5#
 楼主| 发表于 2021-5-16 18:37:03 | 只看该作者
再战请勿拦 发表于 2021-5-16 16:49
先讨论题目哈,CD上的前辈们常说 “不辨不明” ,大家互相帮助对于共同进步都有好处。

您说到的 ”TK的 ...

我后来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如果单看那一句话,母语者和我的理解一致(我问了5个母语人士,来自不同国家的)。但是我只给他们看了那一句话,而没有结合到上下文,前面还有一句:TK的著作是关于6个女作家的,如果结合上这句话,我就认同您的解释了。但是这就引申出了我的本质问题:由于这个考试时间非常紧,我不可能把每句话都仔细读,只能采取跳读的方式,所以我根本没有看到 “TK的著作是关于6个女作家” 这句话,从而导致了理解上的完全相反!

是的,我非常认同您说的这个观点:母语者在SC和CR上不一定有优势,因为SC的点和母语者平时的口语习惯很多是不一样的。但是RC对于母语者是绝对的优势,尤其是一些天文/地理/考古/医学等方面的文章,里面生僻字简直太多了,我们是肯定不认识的,所以在阅读时必然影响速度和理解(我的深刻体会就是在国外看病时完全看不懂医生的病历,因为生僻字太多,只能依靠查字典)。所以对比母语者,RC是我们应该补足的地方。

我看到您帖子里说花了半个多小时仔细研究文章,这在考试中是绝对不现实的(真正考试时要求半小时要做完4篇文章),所以我想跟您探讨一下:如何跳读并且还能保证找到准确的点并且不会忽略掉有用的信息?我认为这个技巧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是新手,才开始看了半个月,想问问您参加过什么辅导班麽?而且我不是学生,平时还要上班的,目前都是在自己看,但为了提高一下效率,想了解一下辅导班到底有多大的功效?这个不是讨论题目,您也可以私信我说,感谢啦!

6#
发表于 2021-5-16 20:53:17 | 只看该作者
Mavis1017 发表于 2021-5-16 18:37
我后来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如果单看那一句话,母语者和我的理解一致(我问了5个母语人士,来自不同国家的 ...

说的没错,时间紧张。我只说个人经验哦,以我的水平读不完的,所以RC备考过程的很大一部分重点就是训练对关键点和对出题点敏感,以及对哪些可能有坑的地方注意,以及考试策略上是否取舍、如何取舍。如果有培训机构(我没买过课程,听过一两节公开课)应该会把所有关键点都整理好,成体系告诉你,你要做的就是按照方法磨练磨练再磨练;如果不上课,就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肯定是慢的,比如这道题限时做,两分钟内肯定要做完,但是结束后的总结分析工作经常要花五倍以上时间,但好处是能得出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总结。

以这道题为例,我其实有看six这部分(毕竟明显是要知道TK写的是啥才能对比嘛,咋能不看呢?亲爱的如果真是这句完全忽略的话那感觉蛮危险……)但是,我总结,是因为当时for example已经让我先入为主的觉得TK是归属于scholar一方了,所以看的时候忽略掉了writers这个词,再加上踩了第一个坑(咱俩错的方向其实不太一样),都不用看题目,仅文章我就已经足够问号脸了。但是瞎了一样忽略细节对我来说并不是偶然性的,我自己的错题总结中大概有一半都是这种问题。——这种总结完全个人定制化,我不确定机构能不能在短时间的课程中给到我并帮我提高(机构的一对一vip课程真心不便宜)。

我觉得这就是自己vs机构的差别吧。但我个人还蛮乐在其中,而且总觉得自己都已经摸着么久了,就还不太想上课。但是允许我踩肩膀的巨人们,包括公开课,输出的很多精华,我也很受用的。

总之,如果时间紧张又期待比较高又对英文+逻辑+数学能力不是特别自信,可能机构还是能帮上忙的吧,尤其是刚开始复习,对培训费又不太敏感的情况。更多情况可以移步走出困境板块取取经

btw,方便的话能咨询一下母语朋友们,我之前highlight的for example 用法是否合理么?还是我理解有误??‍
7#
 楼主| 发表于 2021-5-16 23:51:29 | 只看该作者
再战请勿拦 发表于 2021-5-16 20:53
说的没错,时间紧张。我只说个人经验哦,以我的水平读不完的,所以RC备考过程的很大一部分重点就是训练对 ...

特别感谢您每次的回帖都这么认真,打这么多字,方便的话能否加个微信(我给您发好友请求了,里面写了我的微信)?我目前也是在自己复习,互相交流探讨一下学习方法。

别说咱俩读不完,我找母语者测试过让他们在4分钟之内读完文章+题目,他们说“扫完”是可以的,但他们的感受是“扫完”后题目还是不会做(和我的感受一样),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考试里的题目不是直接抓原文里的句子,还需要经过一些分析理解,你看他们都是母语者,我相信他们都能大概懂文章的意思,但结合到题目(比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每个人的分析理解不一样,他们选择的答案也不一样;第二个原因是他们“扫完”后也记不住细节,而题目中好多都是针对细节的,所以他们说不知道选哪个(如果想做题的话就得回去再专门仔细读那部分细节内容,可是这样的话就超时了)。说实话,我的感受基本和他们说的这两个原因一样,所以我推断出这个考试的确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是的,咱俩错的方向其实不太一样,您比我错的更高级一些,我感受到您在做题中还是有一些技巧的,不像我完全是瞎跳着读,我也知道那句话挺重要的,不是我不想看,而是我没有抓到那个点,所以我说我完全不懂任何技巧。您提到的那些公开课在哪里可以听到呢?

另,回复您的要求,我很多同事都是母语人士,问他们很容易,只是您这个问题会让他们比较难回答,因为我同事他们并没有接触过GMAT考试,他们完全不懂这里面的体系和逻辑,他们没法帮到您分析问题(不要问他们涉及需要分析的问题,因为他们会说每个人的分析理解不一样),他们能回答的就是那种简单粗暴的(比如,如果咱们哪句话没读懂意思,可以找他们确定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2-5 14:5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