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6837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0-9-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先说背景:在职准备,一战700,IR 8,AWA 5。在论坛各路大佬中完全抬不起头,也没达到预期中的结果,但勉强够用,暂时也没有精力和需求去考虑二战。所以写下这篇帖子谈不上什么成功经验的分享,也没有什么太多技术性的内容,更多的是怎么去认识和看待GMAT备考这个过程。在整个这段时间,在论坛里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和帮助,一方面通过这个帖子回馈社会,希望能帮助到各位仍在奋战中的xdjm,另一方面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总结和回顾。
【心态】
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放在这里再适合不过,对于GMAT的备考,首先要放下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从我的感觉来看,GMAT是一套有着明确规则和逻辑的考试体系,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完全可以通过系统性的复习和准备来去应对,所以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以免技术变形。但在准备的过程中还是要避免侥幸心理,踏踏实实的看要点刷题目,一分付出一分回报。
考虑好GMAT是以备后面两三年内需要时使用,还是有现实的需求,需要尽快拿到GMAT成绩(毕竟还要把二战三战的可能性考虑进去)。
- 如果是不急在一时,选择的空间会更大,无论是自学,还是请教周围的大神朋友,亦或是找培训的机构,都不失是好的办法,见仁见智,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适合自己的方法;
- 如果是短时间内就需要GMAT成绩,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请教一下周边有经验的人,获得一些外部的输入,比纯粹自己准备会有效率的多。决定要参加考试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把考位尽早预定上,有了沉没成本,心态上也会更严肃些。
【时间管理】
从9月初开始准备,10月中考试,7周左右的复习时间,虽然包含了一个国庆的假期,但严格算有效的复习时间应该在100小时左右。现在看还是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不够高,而且复习的整体时间也不足,印象中按GMAT官方的说法,至少应该保证150-200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个人感觉这个说法还是靠谱的,需要必要的时长才能逐步感觉到GMAT出题的大致思路和习惯,然鹅我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TT。
对于在职的朋友们,我强烈建议大家尽早开始准备,时间永远不嫌多,什么时间管理和平衡,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受控的,所以给自己多留出一些富余量。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可以的话,每天还是要适当的翻一翻书,或者是做那么几道题,不在于多,而是保持一种感觉。我在中间有过间隔一两天偷懒没看,重新开始看就又是一团迷糊。所以说思路的连贯性真的很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好的帮助你提升效率。
话说回来,工作是自己的,GMAT也是自己的,到底孰轻孰重,时间上怎么分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取舍,但投入到复习中的时间还是要高效的利用,手机、电视这些都是复习的大敌,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自控能力(自罚三杯),能够物理隔离就物理隔离,别给自己可乘之机。
- 我的时间安排是,每周开始一个新的题型,看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初步的单项练习,同时顺带着练习前面的内容,这个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强弱项来分配,我当时的顺序是SC-RC-CR-Quant,但其实到后面还是拖长了,所以其实题刷的并不够。所有内容都扫完一遍之后,系统性的开始做题和自测,自测的时候顺带开始IR,最后再看AWA。
【考试准备】
开始准备前,最好还是找个自测做一做,我手上当时有一版16的OG,包含了一套自测题,今年的书里倒是把这个取消了,也不知道官方是个什么思路。不过GMAT的网站上仍然保留了mini quiz,简单花点时间,一方面是对题型有一个感性认识,一方面也是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各类题型上的优劣势。拿我来说,自测最差的是SC,其次是CR和RC,所以在时间投入上主要是针对了SC,CR和RC精力基本一致。最后考试的结果上看,SC的正确率最高,RC其次,CR最差,基本上还是和准备时的整体投入程度是成正比的。
准备的材料我用的并不多,基本只用到了OG和Manhattan,论坛里有更全面的总结,相信有时间去消化的话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 自测的时候这个是最懵的,我后来和朋友也交流过,之前如果完全没接触过的话完全不懂这类题目是要干嘛。但其实SC应该是一个基础性的内容,告诉你怎么去用标准,没有歧义的方式去合理的写句子。SC这个方面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一定不要相信所谓的语感(特指准备不充分的时候,一段时间准备之后有的时候其实是隐约能猜到的)。要搞清楚GMAT官方都是一群心思狡猾的老头,出的题目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为英语母语的人而设计的,人家那语感都能给你挖出坑来,我们那更是一跳一个准。另外SC是面向书面表达的,而我们很多常见和熟悉的表达都是基于口语,所以存在着大量的陷阱和语法错误,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 SC的宝典在我这里一定是Ron神SC系列视频,深入浅出,大巧不工,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好好消化领会。唯一的问题就是Ron神真的语速太慢了。。1.5倍速起步吧;
- 记住常见的问题类型,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上下扫视题目和答案的习惯,SC的解题很重要的思路之一就是找split,也就是看不同选项中区分点在什么地方,尤其是在没有头绪的时候,这个技巧能够帮你快速甄别甚至是排除一些选项(当然有的题目也不太灵,比如下面提到的communication类的题目);
- ESR上其实会把SC分为两类,一类是grammar,一类是communication,个人理解grammar的题目强调没有错,比较好训练。communication的题目更强调语义表述顺畅,往往会出现大段句子划线,前后内容的调整,这个我暂时没有总结出特别好的方法,只能多靠做题来去体会不同选项间的区别,如果有大神有什么好技巧欢迎交流。
- CR真的吃了大亏,想想完全是自作自受,没有充分引起重视。CR其实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多在论坛看看大神们对于题目的分类和讲解吧,我也是到后面才隐隐有一点感觉,就不献丑了。
- 不知道其他英语考试的阅读是个什么风格,但GMAT的RC基本都是有固定结构的,例如主论点-支撑1-支撑2,或者过去的理论-现在的发现-作者的观点,RC一个关键的地方在于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结构,快速的抽取主干信息,了解核心含义;
- 文章高频的就几个方向,自然的:像什么生物、天文,社科的:像什么政治、女权,做过几篇之后,回过来做一下总结,看有没有明显的短板,可以做针对性的提升;
- 词汇量很重要,尤其是对RC,有时间的话还是要稍微背背单词,不然真的会看不懂或者理解上出现偏差。另外对长难句的理解也很重要,还是那句话,有时间别落下;
- RC很多的题目(主要是detail),基本上都在文中能找到直接的对应,所以别怕麻烦或者怕浪费时间,该回头找原文就找原文,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
- 没啥可说的,基本盘,刷就完事儿了;
- 700+以上的题目和700以下的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别只看OG,我感觉OG整体上难度应该在700左右,但在Quant这个环节上其实更偏简单,所以早早开始看高分题,别和我一样,到最后才发现有诈。
- 这个真是一言难尽,我第一次模考时候才开始接触IR,答完得了2分,后面也是起起伏伏,高的时候7-8,低的时候2-3。但要说它难其实并不难,关键还是要对题型熟悉,所以可以适当的提前看看,别和AWA一样到考前才开始;
- IR最关键我觉得有两点,一个是小心题目中的陷阱,比如图表给了增长率,结果题目出个实际数。第二个就是时间的控制,按Manhattan的建议,如果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其实是可以适当的猜题,只做最有把握的题目,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因为确实有可能会给到比较复杂的题目,需要跨多个图表去找信息,要真的节奏乱了可能会影响整个IR的结果;
- 归根到底,IR就是一个Verbal和Quant的结合,前面的认真准备,技术上IR肯定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熟练度的问题了。
- 模板要提前准备好,不管是搬运还是自己写,一定要熟练,考试的时候通用的部分可以直接打好;
- 虽然大家都说AWA可以速成,我也实际上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但我实际的感受是AWA并不是一个完全靠短期记忆模板就可以搞定的内容,主要是里面的论点怎么去考虑,除了模板外,肉的部分怎么写,还是要稍微写那么一两篇练练手,不然真开始写还是会有点懵。我应该连上考试一共只敲过3篇AWA,考场上感觉在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基本就是铃响收卷,内容上的组织不是那么顺畅。不过AWA和IR并不是最关键的内容,时间有限的话还是把精力花在前面的部分会更有效。
【其他】
- 关于寂静,不幸撞在了裤头上,没什么发言权,不过过来人都说好的,还是需要充分利用;
- 练习的时候有意识的就要控制好时间,pace这个玩意儿不是考场上看时间就能控制住的,而是平时养成的一个节奏,而且考场上各种因素也会影响到你的pace,极大的影响心态,我也是作为受害者现身说法,verbal部分血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pace没控制好,开始的几题大脑一片混沌,导致后面疯狂的赶时间,有的内容根本来不及仔细琢磨。没什么好办法,练吧,熟能生巧;
- 考试顺序上,我先选了Verbal,貌似更多的同志是先从Quant开始的,不管从哪个部分开始,一个part完了就调整心态,别再想之前的内容,好好利用中间休息的时间,当然也别超时了,进出考场都要重新走一遍诚信流程,还是挺麻烦的。
有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但没付出,也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GMAT这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在职党一定是一个煎熬,但苦日子总是会有个头的。后面想到有什么重要的再更新吧,最后祝大家都有理想的前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