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法在脑海里存储了好久,今日不吐不快。工作了几年,近来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感觉活得有点累。得出了结论,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去国外读书的决心。什么结论呢?我们的生活质量的问题,无疑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质量高,但生活的总体质量又不是我们自己所完全能掌控得了的。学过经济的都知道,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基础的两层是: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也就是每个生存个体的衣食住行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在现在的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比如上海,衣食住行这样的基本需要的满足都变得非常不容易。“住”,资料显示2000—2003年间在市区中环内3000元左右每平米的楼房现在能卖到20000多元,或更高。涨了7,8倍。这就足以另一个非上海无背景的又想买房的大学毕业生去“房奴”大半生。如此生存安全的需要都保证不了,还谈何更高层次的需要的呢?而这简单的现象的背后是大量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情感,家庭,婚姻。小三,包二奶,灯红酒绿,浮躁混沌。办公室政治,帮派挤压,黑心落井下石。等等。根源是什么?资源的有限和匮乏。试想一锅粥本来4个人喝就够了,现在却要13个,14个人喝,能不争,不抢吗?这样也使得平常不好不坏的人为了抢到粥喝,而不择手段甚至落井下石。使得良家女孩因为生存所迫而选择当小三或二奶。《蜗居》里的小三好像也是因为买房缺几万块钱才走进了钱色纠缠的漩涡。而生活在婚姻里的女人也是要时刻堤防,当不在年轻的时候,出色的丈夫身边常常是前赴后继的年轻漂亮女子。例子有胡紫薇因为丈夫张斌“婚外情”大闹央视。(胡原是北京电视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生活得能不累吗?说来如果不是当初毛爷爷的一句话:“人多力量大”,早早的人口控制,总人口控制在4亿---6亿之间。那么一锅粥也最多是6个人喝,而不是现在的13, 14个人喝。恐怕也不会上演太多的杯具餐具。有粥喝的人,衣食住行无忧的人恐怕没有几个愿意去做小三二奶的吧(比如好像没听过哪个富家女去当二奶的);有粥喝的人,也不太会为争夺那么点有限的资源,而大搞特搞办公室政治,帮派倾轧,落井下石吧,因为他的工资买得起大城市的房子,不会回家挨老婆数落没出息。当然上述情况也不能概括所有的问题,还有很多更复杂更深层的因素和现象。诚然也不都能都怨毛爷爷,毕竟他哪里能考虑的那么远,知道我们孙儿辈的人现在大城市里因为套房子可能要心身受累大半生或一辈子。衣食住行还没搞定,谈何自我实现呢?不禁想起欧美的一些国家的报道,那些孩子从小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也就是他们早已小康中产,他们的发展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的,可以说直接奔上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他们的生活除个别大城市外,也没那么多的灯红酒绿,他们的生活重心是家庭。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迷乱,有的只是专注的追求自己和家庭的目标。不是崇洋媚外,只是看到了祖国和那些国家的差距,希望祖国快快赶上他们,虽然是个艰巨的任务。一家之言,欢迎各位本着客观的原则拍砖~~-- by 会员 更上层楼 (2010/9/28 16:07:50)
同意楼主,我现在很向往安静的资本主义“农村”生活。要求不高,中产足以。一套房子,两个孩子,一条狗。这些在国内想实现付出一辈子都不一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