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以此帖献给携隐! (因为携隐的帖子实在是过于Hot,回帖的太多,所以起一个新贴,怕被淹没了,呵呵 ) 首先声明,坚决支持携隐MM!!! 不好意思来晚了。其实携隐提到的这个问题,偶也深有同感(不好意思,又马后炮了一下)。不过因为自己本人没有拿到什么“好”的Offer(按照一些人评论哥大、Duke和Ross的说法,我这根本就不敢拿出来现,但是我自己还挺满意,呵呵),没敢说话,怕被被人骂(还是携隐MM有勇气!!)。 CD是多么好的一个平台啊,大家从准备GMAT、TOEFL、到申请、签证、到最后入学,CD可以提供所有的相关信息。从我本人来说,开始准备GMAT后才知道有CD,在我准备的过程中,真的是获益良多,不管问什么问题,甚至跟一些CDer索取一些资料,大家都非常的无私。 很遗憾,在申请区这里的确有些人过于偏激,发言不负责任。我觉得携隐所作的真正是我们需要的,把Ross学习的体会、找工作的信息等真实得再现给大家。而且在这么作的同时,她牺牲了自己宝贵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读MBA的人大概都知道时间的宝贵。我觉得从目前来看,Ross是给CD网友提供信息最全面的学校,而这些都是携隐带头再做。当然大家都会对自己的学校或多或少有些许偏爱,这绝对是好事!总不能进了这个学校之后,对这个学校一句好话都没有吧。但是,我想大家在争论学校好坏的时候,是不是出了感情之外,能够为我们大家提供更多、更全面、更客观的信息和数据呢?我想这样是不是更有说服力?不好意思,在这方面又是携隐为我们作的最多!  关于学校,我觉得大家还是清醒一点比较好。我不想下什么结论,给大家几个真实的案例吧。 1)我在国内Big 4工作的一个同事,在2000年去了UNC读MBA,UNC恐怕按照很多人的标准好像实在不咋地吧(因为我竟然看到有人问Darden是不是值得去读,在BW上UNC比Darden排名还低两位,就业数据基本相当)。大家也都知道2002年毕业生有多惨吧,但是我这个同事毕业就拿到了McKinsey美国的Offer,去Atlanta Office工作(每个今年UNC的申请人在看UNC的宣传光盘的时候都会看到她)。我不知道TOP 10 里的中国的学生有几个最后拿到McKinsey美国Office的Offer的,但我想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努力在个人“吧!!  2)还是我一个同事,他是2002年去USC读书,那时候好像USC还没排进前30吧?具体情况不详,USC的兄弟姐妹别怒,呵呵。但是,他现在在Ernst Young New York Office的Transaction Service工作。 3)又是我一个同事(上面那个同事的太太),她今年从Ivey毕业(这个前一段时间被骂得不行了的学校),她现在已经拿到好几个所谓的TOP TIER的IB的New York Office的Interview了,因为4月底才毕业,她现在人在加拿大,只是圣诞节的时候去New York顺便找了找工作,打算毕业后去了NYC再正八经找的。前几天跟她聊起来网上有Ivey的校友狂扁Ivey的事情,她说,她从来都是积极正面的去面对问题,有些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停止抱怨的,但是这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4) 这里再夸夸Ross,前一段时间我拿到一个学校Waitlist,看到去年Ross有一位同学从Waitlist下来,被Ross录取了,就写信他索取经验,结果很快得到回复,而且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非常感动。他最后告诉我,的确他是被Waitlist然后才录取的学生,但是他现在是Ross中国学生里唯一一个拿到Consulting Firm美国Office Intern的。 我在国内的时候也认识很多做IB或者VC的朋友,有不少是大家最梦寐以求的TOP 3的学校毕业的,有非常优秀的,但也有很“垃圾”的,我就知道前一段时间Intel裁员的时候,Rotman毕业的留下了,但是TOP 3里毕业的就有人被裁掉了。  更近的案例,好像CD的精神领袖“子溪”也不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学校毕业的吧?但是看看她为大家所作的一切! 我想,每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去奋斗的人,只要他/她付出了努力,都应该得到尊重,不管结果如何。大家真的已经很幸福了,想想吧,全球前500名的学校里,350所是美国的;即使有很明显倾向性的FT的排名里,前100的商学院57所示美国的。 所以每一个付出了努力申请人,为自己鼓掌吧。同时不要忘记了向别人送去真诚的祝福,不论她/他是成功的,或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人生的路很长、很长。千万不要以一时之成败而下结论。 几十年后,你再回首的时候,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努力了,我经历了,我做了我想做的了。恩,我很满足了。”这时候你或许你会体会到真正的成功的感觉。 最后,真诚的感谢携隐帮我Review申请的Essays!! CD正因为有了这种无私、互助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口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6 6:43: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