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huhailing在2005-12-7 22:51:00的发言: 听说过这个学校,比HKUST差了点,但学费比它高。在MBA tour上见过
谢谢zhuhailing说“听说过这个学校”
但为什么说“比HKUST差了点”?传统?名望?血统?师资?校友?环境?这是个快速变革的年代,识时势者为俊杰。
尊重HKUST,但是不承认“比HKUST差了点”,各有千秋而已。
给长江5年,问亚洲,谁是英雄? 给长江10年,问世界,谁主沉浮?
10年后希望either 我以长江为荣or长江以我为荣,呵呵。
能否如愿,除了靠李先生的支持,教职工的努力,更需要我们MBA学生自己的努力,因为学生是最终的产品,这本身对每一个学生就是一种挑战。
有幸加入长江,还没正式开学,已经感受到学校教职工和学长的鼓励和关怀,同学们的激情,相互的关怀,数据分析的理性,直觉判断的感性,丰富多样的经验,尊重传统又不服传统,寻求新的突破,这是我发现的同学们的共同点。
当她是一个美丽的梦也罢,为之付出和努力,哪怕最终落空(当然除了不可抗力,已不可能落空),又有什么所谓呢? 套用老掉牙的句子“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至少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我曾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看破红尘,碌碌无为,无所追求,我错了(也许我还不到那种境界),自当努力,亡羊补牢。
我辞职时说我要去长江商学院读书,50多岁的老板说如果你去复旦,交大读书也罢了(如果在北京他自然会说北大清华),为什么要去没有名气的学校呢?我知道我50多岁的父母也是这样想的,这就是传统的力量,我无语。。。我是交大毕业的,我热爱我的母校,但这并不能妨碍我去追求新的生活,尝试新的路。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