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0293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4-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想到哪写到哪,完全无逻辑,文笔一般,大家将就一下。
开篇名义/给未来申请者的建议: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你也不要放弃希望,你要坚持,在科研这条路上,除了passion就是commitment和adherence。这是我能给的最好的建议。
背景 (按照申请重要顺序排序):
1. 推荐信:
1封来自top10商学院faculty的强推
2封来自top10商学院faculty的一般推(毕业三年没怎么做research确能拿到推荐信我已经感恩戴德了。所有写推荐信的老师都是你学涯上的恩人!请keep好这样的connection,对将来是非常有帮助的)
2. research:
和第一个faculty有一个ongoing project,我相当于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跟进这个research。所以我们合作的方向其实不像是ra,更像是collaborator(当然data cleaning 这些当然都是我做哈哈哈哈,但是之所以觉得像collaborator是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他会让我提研究方向的建议,但是大方向上他肯定还是主导)
3. education:
under:国内某985/211 econ major
masters1: 美国某top econ跳板项目(应该是把能修的phd的课都修了)
- note:我这里走了弯路上了一堆math531/econ701,703,707 之类的,很虐可是用处不大。。。如果有学弟学妹想申请强烈推荐:707前半部分 (其他的7字头的课可以不用上了),stat601(bayesian那门课)。其他的根据方向选上吧:如果感兴趣structural那上一下io(任何教blp)打下基础,如果感兴趣ml可以上一下对应的课程。但是最重点还是做research,一定要找商学院的老师做research!我当时就是专注上课没怎么做research,所以当时的申请比较一般。
masters2: 美国某top 商学院marketing science项目 (应该上的都是phd的课)
工作:在一家data consulting company做data scientist接近3年
4. 其他硬件:
gre:v166 q170 aw4 toefl: 112(s25w28) gre可能背单词早上背一小时晚上一小时这样的背了一个月,verbal和quant大概也是早上一套晚上一套的做了一个月。实在是没时间写作文了,所以考前完全没写过。这种没准备当然也反映在了成绩上。toefl就真的是裸考了,口语没想到最后一题还怪难的,考了一个生物题,完全没有finish。虽然知道很多学校卡26但是我时间比较紧就完全没有再考的想法了。
motivation:
warning:下面这一段可能有点preachy, 仅代表我个人建议。
这几点是我申请的时候考虑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考虑点,仅供参考):
1. 你毕业了是否想在academia 如果不想在academia我会劝你读硕士/mba,他们会更加industry oriented。
argument 1.1 读博5-6年其实是一个净亏本的买卖,你的opportunity cost其实是业界的工资(which大概2.5-3.5倍于你的stipend)。
argument 1.2 业界更看重的能力虽然在读博也能锻炼,但是非常inefficient,conditional on 同样水平的两个人,一个读博五年,一个业界工作五年,我觉得业界的这个candidate会在industry有更多的优势。
argument 1.3 that being said,五年是很长的时间,很多人可能心态会发生转变,目标也会发生转变。但是至少在这段旅程开始之前你的目标要是明确的。
2. academia is a marathon! 最短最短是phd 5年 + ap 7-11年。而phd现在读6年的大有人在,ap第一次tenure不成功几乎是norm。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至少12年里,你要上紧发条。如果你是想找easy way out,申请商科phd,商科phd+tenure是一个身心俱疲的过程,而且很可能付出不一定会有instant的good outcome。如果你是下意识的觉得念了硕士就应该读博士,那么没有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可能你的发动机无法支撑你能够跑完这场马拉松。如果你觉得ap薪水高,jd/码农/ds/mbb都能给你更好或至少comparable的monetary compensation.
第一个硕士结束,满怀信心的进行了第一次申请,当时也拿到了好多面试,但是当时自己确实对这个field不太了解因此只收到了一个学校的录取,思前想后实在是觉得不太满意就没去。机缘巧合之下读了第二个masters。读第二个masters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也没有申请,就去业界当data scientist了。虽然能接触各种不同的有趣的数据和客户,可是我只能解决客户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模型为了accustomed客户的timeline总是不能做更多的check,客户也永远不在意endogeneity, 有些客户更不在意causal effect。It is always the fancy deck that catches attention instead of my model. 虽然负面很多,可是这三年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之前不具备的business skills。
申请过程/结果:
选校:
申请了20个学校,拿了12个面试,最终收到了5个offer,提前withdraw了一些最后决定去nyu stern啦。作为一个离开学界3年的人来说,虽然有一个on going research,可是part time ra只做了15个月,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感觉那些一开始你就不想去的,就算有了面试其实你也会subconsciously的表现不好。而且大家选校的时候真的要注意research fit!那些和你research fit 不一样的老师,你一对一聊天的时候就很痛苦,就要找话聊,相反的和你research interest很类似的老师,不需要太多的topic你就聊的很顺畅,半个小时感觉眨眼就过去了大家感觉都很快乐。
面试:
这个我觉得不同学校风格都不太一样,大致上都是research+闲聊有关cv的内容。我碰到的面试官大多数都很nice(ymmv),唯一比较尖刻的也是20个学校里research跟我最不fit的学校。有些面试可能真的要筛选人,就会更偏research相关的问题,有些面试可能真的就是气场测试,从头到尾都是和你闲聊哈哈哈哈。anyway,强烈推荐找人mock一下,至少准备两个question:1. introduce yourself, 2. introduce your research.
最后的最后,所有对academia有passion的人我们都会相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