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3572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9-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本人在读master的时候,有幸认识了一位读教育的phd,他跑过来statistics修课,研究方向就是电脑标准化考试,毕业后去了ETS。以前作为同学,聊了很多东西,现在写出来当是回馈CD,各位朋友当八卦看看吧,不一定准确。
1. GMAT 原理
假设学生的水平已知(740),然后通过题目去确定你水平的上下限,如果无限做下去的话,在统计学上,是可以将这个区间收敛到你的真实水平。
这个原理包含两个assumption
1)这个题目具有很高的辨析度,例如一条600分库的题,那就应该600分以下的人都答错,600分以上的人都答对。
2)这个是真的可以无限做下去。
2. 结论
所以从原理就可以读出一些结论。
1)IR不选用和veral的模式,是因为题目数量太少了。
2)Verbal里面的题目,有时候会变形(不提Quant),是因为GMAC修改答案来提高题目的辨识度。所以有时候GWD里面某些SC题目,很牵强的解释时,我会直接忽略掉。思路就是我个人认为那题是异常值,应该抛弃它。
3. 干货(Phd同学提供的观点)
1)就算不懂也要try your best去选
答对自然最好,但其实在错误选项中,选择哪个错误选项都是有区别的,不同选项对应不同水平,这种情况通常在考试初期,电脑会提出最具辨析度的题目给你,所以同样的正确率,有些人就掉库了,有些却没有。
2)时间控制
答题时间是次要影响因素(相对于正确率而言),其实很容易理解,一个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个错误答案的人,水平上应该比一个很快选择同一个答案的人,因为后者更有可能是太快忽略了某些因素。
以下内容未经证实,据说是ETS的研究结果。
(1)在考试的前期,电脑基本上能大概判断出你的成绩区间,而在考试后期,主要就是要收敛区间到你的成绩。
(2)在后期电脑是会根据你的剩余时间挑选题目,目的是希望在有限时间内让你完成更多的题目,更加准确地收敛到你的成绩。
(3)所以在最后部分,电脑有可能突然跳库,即如果你剩余的时间较多,可能会给你高难度的高辨析题给你(原因是高难度题平均解题时间要长一些),如果你答对了,可能会有效提高你的分数。而如果你剩余时间不多时,则会相反,给你一些低难度的高辨析题,如果你不小心答错了,那就悲剧了。
3)测试题
很多人都知道GMAC会在考试中加入一些测试题,其实是为了让这些题目得到一些基本数据,例如每个选项是区别度如何,答题时间的分布等等。而另外一方面,大家也会发现,题目的选项甚至答案会有改变,其原因也是在于让题目变得更具辨析度。所以对于阅读考古,不要过度依靠旧答案,理解考点出在什么位置更重要,等自己上考场,看了文章再对一下,会更有意义。
另外,测试题不会在考试前期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认为前10题重要,因为这10题基本上不会有测试题(I guess)。
4)阅读题目的区分度
有人反应同内容的阅读,有些人见到的是3段,有些是2段,这是题目区别度的问题,(这里不是说说段数越少越容易,有可能将其中2段融合成1段会让人更confused),但从我整理JJ的角度,我发现其实要考的点(包括一些细节),两种情况都会说明清楚。遇见变形阅读也别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