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CD上的资料,没有认真负责的版主们,没有其他热心的CDer们,2个月的part-time考到750,实在没什么可能。所以,考完后,在第一时间写心经,聊表一些谢意。
英语基础比较好,高中水平考了toefl,到北美念本科。本来打算继续master,趁了实习和GRE没改题型前,2个月part-time,没什么概念地惶惶进入考场,2300——呆视银幕半分钟 。结果毕业还是选择了工作,年初,磨刀霍霍地向ETS再次宣战……至此,人生算是完满了。
可能背景不是很具代表性,所以,我选择写些方法和效率方面的体会,希望可以给fellow CDer一些启发——即使没什么启发,就算是我精神上对大家的支持好了,嘿嘿
以上废话,没时间的可以略过,正文开始……
刚刚决定考试,还没什么概念的阶段
其实这有逻辑错误,来到CD的,都基本上有概念了……anyways,CD就像是巨人的肩膀,NN们的心经给了我们一个很高的起点。这个时候,经验值低,手上又没什么好的兵器,就该去看【必读FAQ】[Best of Best]GMAT备考全过程以及置顶【高分心经】更新:2005年4月20日:高分频出(见2楼),找个跟自己背景差不多的NN,并去 ◆置顶◆【GMAT资料下载】大全照着心经找适合自己的兵器。下载、打印,整装待发。
比较经典的几个材料——其实就是我用的几个
像我这种part-time复习的,每天回到家已经累得半死了,吃了晚饭,在沙发上再蹭一会儿,就已经9点多了。所以每天其实也就2、3小时,周末算一天——毕竟不是1个月内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储蓄体力是很重要的——直到考前1周,得到5个全天复习,开始闭关修炼。所以,在复习时间很短的情况下,效率便成为最critical的东西。
效率一说,一个是运用哪些材料;另一个,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
OG(Official Guide)
是ETS官方的复习材料,最为宝贵的是每题后面的解释。应试教育告诉我们,知道出题人在想什么,才知道怎样回答问题。所以,如果你没时间做其他任何事情,起码要把这本给啃了。在我看来,没有OG作基础便去花时间看非ETS的材料很容易迷失方向。
最关键的是句子改错,前人的心经中写道:OG是SC突破的关键。于是我这个语法很菜的小鸟,便每天10题地啃SC,在答案上圈圈点点。看了10+个答案后,发现了主要考点其实并不多,一边在答案上用1、2、3...标出考点,并highlight错题的答案,一边以考点归类错题,知道自己在哪个考点上栽的跟头最多,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啃完。过了一边错题,便开始第二遍OG。这时,就可以每天20个的速度挺进,也只看错题的答案,尤其因为答案已经画过考点,看起来也快很多。并且下载了OG语法手册超级菜鸟,copy&paste到自己的excel sheet中,保留每题的link,但语法点自己来整理,并只整理错题,且在错题自己所忽略的相应考点上做记号。这样到了总复习的时候,就只需要对着菜鸟手册重做错题,并很快地过一遍被highlight的答案,就把OG的SC搞定了。
tips:对于一些unidiomatic的考题,语感和常用phrase的积累可以派上用场,所以我另建了一个word file记录错题的idomatic form;而对于awkward,illogical,wordy之类的,除了看懂句意和尽量表多废话外,就很难掌握。但是,我发现往往awkward,wordy等在我看来很subjective的理由都是些secondary的考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致命伤”都是些非常mechanical的错,比如agreement,parallelism,verb tense。毕竟英语是门语言,再awkward的话说的人多了也就不awkward了。所以,花时间在后面这些上回报值会更加大些。
因为有GRE逻辑的基础,一开始做逻辑部分觉得很容易,因为时间又紧,就打算不做了。但没想到,做了一套GWD后发现,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其实,OG里逻辑的难度是渐进的,100题后开始逐步显露考试中会遇到的难度。
tips:所以建议逻辑好的,可以从100题开始做;如果从来没接触过,还是循序渐进地看答案中的思路。除了错题,答案我都没来得及看。发现2点是需要注意的:1。argument很长,但要抓住真正的conclusion,答案是不是relevant都是根据conclusion而言的;2。OG末尾有很多相对值和绝对值的题目,比如,90%是个很高的绝对值,但如果相对前年95%,其实下降了5%,所以相对意义上是低了。
仰仗了大学读课本的磨炼,我的阅读还算不错,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把OG作了一遍,我把看OG的阅读答案也省略了……
tips:我一直遵循高中英文老师的教导:“答案文中找”。读的时候不需要把每句都记得很清楚,但是记得整个structure,什么地方说了什么,看了问题后再到哪个地方去仔细找答案。GMAT的阅读章法段落还是很清晰的,不像GRE,认得我、我不认得它的单词太多了。OG的分析其实也体现了“答案文中找”,它不会泛泛而谈文章的意思,而会告诉你文中哪句句子就是答案。掌握了方法,就一遍遍地练习。
GWD
重新发布GIGI最新真题13套,是另一个宝物,感谢gigi的无私奉献。第二个月每周末一套,把它当摸考,看了时间做的。做完后,统计三类题各自的错误率,以找出需要多花精力的地方。对于每个错题,上CD各个板块看大家的讨论,有时候会拍脑门:“怎么又忘了这点”,但有时候也会对答案持保留意见,略过。到考前第二天,剩下一半gwd没做,只挑最薄弱的SC做完。天山是没时间碰了,但告诉自己:OG弄懂是根本,其他题目只是练手。没有要降低其他资料的重要性,但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宁可花时间在OG上。GWD的逻辑比OG似乎难了些,逻辑不好的同学,可以重视一下,以此作为OG逻辑的延伸。
费费数学
理科出生,考GRE的时候还是“用脚趾头做数学”的年代,所以开始有些轻视。没想到做了费费后,发现DS还是蛮让人头痛的。
tips:记得单看条件(2),不要忘记题干中已给的条件,不要忘记“0”之类的special case,还有就是注意题目是“sufficient”,即使问x>0,你推出x<=0,也是sufficient的。
800score,黄金80作文,224篇范文
作文是拖到考前1星期看的,觉得有些晚了。建议可以在中期看一下考写什么,读一下“七宗罪”。作文的AA跟verbal的逻辑是相辅相成的。看了七宗罪后,做逻辑题就更加有了章法;而做逻辑题的同时,也可以学学题目怎样描述问题,写文章时自然而然就用上了——通过做题目来积累文笔,还是很划算的一件事情。AI,我大致看了一下范文,得到些idea,并整理了个模版;AA就看了几篇,因为此时已把“七宗罪”记于心中,素材、模版都有了。考前各练了5篇左右,以此来记熟模版。
建议在职考的CDer们考前还是请几天假(除非你工作本来就不忙,那就另当别论),考前第2个周末我还在加班赶东西,没复习,又欠了一屁股睡眠债。因此,考前几个全天,一方面是调整生物钟,养养体力;另一方面也有机会摸考一下,并彻底总结。考前一天,我用pp3从头到尾摸考一遍,熟悉界面并了解什么时候可以休息。考试时,每次break都出去吃些高热量的巧克力,喝几口瓶装咖啡;数学我剩了20+分钟,坐在座位上伸懒腰……
最后,祝大家都能得到好成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4 16:55: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