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是什么玩意儿? 文/ 耿人健
众筹和非法集资有什么差别? 最近有个段子很有意思,“拿钱没跑的,叫众筹;拿钱跑了的,叫非法集资。有的众筹的虽然拿钱没跑,但是钱也都没了,然后股东们一起发愁,所以叫众愁,又叫重愁,还可以叫众仇。” 笔者近期参与了由跨界俱乐部发起的众筹出书《我的跨界人生》的撰稿和审稿工作,也顺便对众筹的模式做了些研究和思考,在此和大家做一分享。 众筹一词,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也就是一堆人凑钱做点事,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众筹由发起人、支持者和项目平台构成,发起人往往是有创造力但缺乏资金的人;支持者是对发起人的故事讲述和投资回报前景感兴趣也有能力出资支持的人;平台是连接各方,供发起人和支持者共同驰骋的舞台。 众筹募集的资金干什么?实际上,它可以被用来支持各种活动,如创业、竞选、艺术创作、设计发明乃至灾后重建。
众筹是如何起源的呢? 众筹的“模式”的真正鼻祖是佛祖释迦牟尼,他开创性地完成了一次次众筹,并最终实现了自我修行和信念传播,创造了东方文明最著名的佛教。 随后,和尚僧人纷纷仿效之,通过民众齐心协力、捐钱捐物,建设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在历史上,这些地方也成为民众的避难之所。 近代众筹的兴起源于美国网站kickstarter,该网站通过搭建网络平台面对公众筹资,让有创造力的人可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以便使他们的梦想有可能实现。 “众筹”一词在中国,叫开来大约始于去年下半年。只要有人有比较好的点子,就可以发布想法,集合一群有类似想法或者信念的人,一起出钱,一起谋划,做点事情。 传统的融资方式下,你要获得银行贷款,光凭一个想法是远远不够的。众筹之下,在获得项目启动资金之后,就可以先试起来,这给一些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众筹急速扩散开来,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且迅速找到出资人。
众筹为什么容易失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众筹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1、低门槛:不管你是谁,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发起项目。 2、多样性:众筹的用途可以五花八门,音乐、影视、科技、游戏,无所不包。 3、普通性:它是依靠大众的力量,也就是说支持者通常是普通的草根民众,而不是专业的机构、企业或是风险投资者。 一堆非专业人士,凭着一个自认为好的想法,凭着一腔热血,想干成一件大事儿,谈何容易啊?
众筹如何能够搞得好? 众筹要想搞得好,我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1、 深思熟虑 众筹只能说是一种新的资金筹措方式,如果奔着通过众筹“发家”的主意去,很可能让人大失所望,乃至让一批人前赴后继地倒下。 项目之初,稍不留神,容易不知不觉地夸大它好的一面。发起人必须先将自己的创意反复斟酌,在理论上站得住脚,是第一步要夯实的基础工作。否则,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点子,不具操作性。
2、建立规则 众筹不是捐款,大家本着美好的梦想而来,而且渴望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些美好的愿望要得以落地,规则的建立和遵守是必须的。 通常,众筹项目必须在发起人预设的时间内达到或超过目标募集的金额才算成功,万一项目筹资失败,那么已获资金应该全部退还现有的支持者。 筹资任务完成后,按照预定的目标用于款项的开支,并且要有人监管。
3、专人负责 我们都知道,一堆人做事,最容易职责不清,每个人都认为别人会管,结果到头来没有人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的词,叫“责任稀释定律”。 应该注意到,尽管众筹,每个人的风险共担了,但对于投资项目的风险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项目风险本身与资金来源的渠道没有多大关系。 要做好项目,要控制好风险,还是要专人负责,由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儿。 总之,众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严肃又好玩,既追逐梦想,又连接公益。如果本着“开放、参与、互动、体验”这样的意图,通过“深思熟虑、建立规则、专人负责”这样的手段,加入到众筹之中,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想众筹还是很有意思,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