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85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haseDream Career 2015年2月刊文章推荐》--职业规划到底该从何时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15:3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职业规划到底该从何时开始
——兼谈大学生职业选择误区及矫正

文/ 陈德智

朋友最近办了个公益机构,专门针对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他邀请业内知名专家、猎头顾问和知名企业的资深人力资源经理,为这些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培训、讲座、咨询甚至一对一诊断与服务,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和基本职业能力与素养,最终提升求职能力,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位朋友的这个公益机构设想起源于他的一些同学和朋友的求助,因为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职业的问
题,例如,有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找怎样的实习或工作机会,有的不知道该进哪一个行业,这些行业里的机会如何,有的不理解各种不同的职位或岗位是干什么的,对候选人有哪些要求,而更多的则是想学习一下面试技巧,希望帮助自己顺利通过奇形怪状的面试。有了这么多人的求助,这位朋友敏锐的觉察到这个市场很大,因此信心满满,决定进军大学生职业发展领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提高求职能力。说干就干,这位朋友开始在知名院校散发传单,开展宣讲,并利用一些大型校园招聘会或者知名企业的校园宣讲机会,发放了很多调查问卷,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又开通了简单的网站和微信平台,试图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他的机构,报名参加他的各类讲座。

趁热打铁,这位朋友立马规划了多场讲座,每场讲座都邀请了两三位猎头顾问和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主讲,阵容不能不说齐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分享嘉宾到位,静等大学生前来听课了。

第一场,零零星星来了10 余人。嘉宾本来跃跃欲试, 准备大讲一场,结果看着台下稀稀落落的人,顿时泄了气,自然发挥得很有限。不过,我这位朋友可没泄气,时隔一周,继续办了一场,结果一个人都没有来,偌大的教室里面,除了他本人和演讲嘉宾以外,空无一人。后来换了个地方,又计划了一场,结果只来了两三个人,讲座只好临时取消。折腾了几次,嘉宾没了兴趣,原来热衷与此的一些朋友也如鸟兽散,各奔东西了。是宣传推广不力吗?可能不是,因为这位朋友想尽了各种办法做宣传,网站和微信也有上百粉丝,讲座活动都是提前至少一个礼拜就广发通知,并事先向报名者做了确认。是演讲嘉宾不好吗?当然不是,如前所述,演讲嘉宾虽然没有明星那样闪耀全场,光彩照人,但是经验积累、演讲技巧和分享精神可算是出类拔萃的,为大学生设个讲座应付起来绰绰有余。是内容不对口吗?也不是,内容是事先调查问卷中大学生自己挑出来的一些重点关注项,都是大学生们关心的问题,例如面试技巧、行业知识、职位与岗位介绍等等。那么,是场地选择不好吗?应该不是,因为这些场地虽然不在学校内部,但是交通很方便,周围公交车很多,地铁也可以直达,几大学校过来应该很方便。是时间选择不对吗?也不应该,讲座安排在11 月份,那个时候学校已经开课,学生已经返校,也没有太紧张的考试,大学生们应该能找到时间前往听课,而且讲座在下午举行,就算大学生们睡懒觉,也不至于错过。

分析下来,上面所说的客观条件都排除了,只剩下主观条件——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职业规划不太重视了。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次讲座。那天,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请我们给该院的大二年级大学生介绍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汽车行业经常招聘的岗位和要求。这是他们的必修课,所以大家到得还算准时。不过,到场的大学生要不拿满了书(甚至还有英语、德语课本),要不两手空空。讲座开始不到10 分钟,大家就开始各忙各的:有的在写英语作业,有的在抄德语单词,有的做线性代数题目,有的在写《邓小平理论》的小论文,更多的是在用手机玩游戏、看微信……

显然,大学生们觉得职业发展规划没那么重要,与作业、游戏和微信相比,职业发展规划只能靠边站了。如果仔细合计,甚至可以说,大学四年,没有一个适合做职业规划的时候。为什么?大一当然不是职业规划的好时机,因为大一课程很多,哪有时间做什么职业规划?很多甚至连“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这些词都没听说过,连什么是职业都搞不清楚,怎么做职业规划?大二呢?课程也不少,时间也不够多,而且又不急着找工作,何必做职业规划呢?吃饱了撑着!大三呢?要开始忙着找实习了,找到实习岗位以后就开始上班,朝九晚五,早出晚归,哪有时间做职业规划啊?转眼就到了大四了。大四的时间就更紧了,既要忙着投简历、找工作、奔面试,又要忙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哪还有精力去做职业生涯规划啊,太“高大上”了。

就这样,职业生涯规划,就远离了我们绝大多数大学生。然而,正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一样,你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那你的职业生涯就会缺少规划,职业生涯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没有了目标和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职业发展很可能就会失控,走一步看一步,长时间原地踏步,进一步退三步甚至只退不进,白白浪费大好时光。可以想象,没有职业发展规划意识的大学生走进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对自身优缺点和职业兴趣、爱好没有准确判断和了解,所以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自己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什么行业或怎样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不适合做什么工作,因此,他们只能浑浑噩噩地在职场度日如年,或者人云亦云,盲目追随别人,追捧市场上热门的岗位,就算一个好的机会降临,他们也很难把握,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职业成功的状态是怎样的,享受不到职业成功的快乐。“海投”是大学生找工作的常用武器,其实也是常犯的错误,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适合怎样的工作,从而陷入盲目和被动。例如,有的岗位全国只招几个人,自己既没有类似的专业背景,又没有岗位要求的经验或能力,看到别的同学投了,他们也按捺不住,轻轻一点击,将自己简历投了过去。结果如何呢?当然石沉大海,纯粹浪费精力和时间,就算勉强通过筛选进入面试,也会止步于“一面”,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给自己带来挫折感。也有的投得太多了,投了什么公司、哪些岗位、工作地点在哪里都不知道,结果对方打电话过来通知面试或测评,连公司名字都想不起来,怎么去参加面试呢?

“跟风”也是大学生找工作时盲目的体现。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所以只能跟着别人走,跟着感觉走,看到同班同学投了这个公司,自己也就去投简历;看到同学参加那个招聘会,自己也跟着去;看到网上说某家公司福利待遇很好,或者听说某家公司对专业和学校没有限制,甚至风闻某家公司面试容易通过,于是心情激动,拼命去投简历。其实呢?同学看好的职位,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别人认为好的公司和岗位,对自己并不一定合适;对专业和学校没有限制的公司,实际上可能其他方面的要求更高,自然竞争更激烈;面试要求不高的公司,起点很低,往往工作没有价值,难以找到工作的成就感,甚至容易上当受骗。“跟风”不一定是成绩中等、条件不够好的同学的“专利”,一些成绩优秀、条件上佳的同学,如果缺乏自我评估和职业规划,也会犯类似的错误。有一家公司招聘某个岗位,首轮面试的时候,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同事问候选人自己手头有没有Offer,自己希望从事什么岗位,有没有职业规划。其中一个同学的回答让人
大跌眼镜。他说,他手头实际上已经有4 个Offer 了,其中包括一个属于“四大”的公司,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但是不知道该去哪一家,因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不明确。既然已经有这么多Offer 了,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面试,而且是首轮面试呢?他说,因为接到面试通知后,看到同学们都来了,所以也想来看看。很难想象,能够拿到所谓“四大”的Offer 的人,对职业规划也是一片空白。可能在应对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让他们谈起职业规划来时头头是道,而面临最终选择的时候,则会踯躅徘徊,选这个也不是最好的,那个公司也不是太好,另一个岗位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最终可能选了一个工资最高的,或者听父母长辈的话,选了一个最稳健的,或者还是老样子,跟着同学,去了个最新潮或者听起来最有面子的工作。真的上班以后呢?很难说,相信多数都会后悔当初的选择,老想着“要是我当时去了某某公司,日子肯定比现在好过多了”之类的。

也有的同学找工作“ 吊死在一棵树上”,立下誓言“ 非500 强不进”, 甚至“ 非四大不进”。这种同学职业规划倒是不错,职业方向也很明确,只是职业目标太偏执太狭窄了,没有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实际条件,因此不容易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如果不调整职业方向, 风险很大—— 找不到工作, 长期待业……要知道,500 强或“四大”的面试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他们的面试流程很复杂,遇到的面试官很多,对候选人的风格和能力要求也很不一样,而且大学生趋之若鹜,竞争相当激烈甚至惨烈,所以,不一定因为你很优秀、你很突出,就会被500 强看中;也不一定因为你在班里成绩最好、在小组表现最引人注目,就会被所有的面试官认可,“收入囊中”;更不会因为你对500 强情有独钟,表现得很急迫,就会被500 强录用。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的建议是,进500 强可以是一个中长期的职业目标,不一定非要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挤独木桥”,与千军万马逐鹿中原。更理想的做法是,大学毕业后先进一家行业里口碑还不错的中型公司,抓住机会锻炼能力,扩大视野,条件成熟以后再留心500 强的机会。那个时候你的经验、能力和成熟度都已经“今非昔比”了,胜算就更多一筹啦。而且,坦率地讲,社会招聘的流程和要求,比校园招聘要简单得多,至少遇到的面试官没那么多,没那么矫情,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少很多,自然要通过面试和测试,也就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如果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一个良好的规划呢?那情形和格局就大不一样了。职业发展来自规划,人生源于愿景。首先,他们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事情自己很擅长又很感兴趣,哪些事情自己做不好,哪些机会不适合自己。其次,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职业机会,这些目标将引领他们职业发展的方向。他们知道,就是市场上再热门,再新潮,如果不适合自己,那也是浮云;用人单位开的工资再高,待遇再好,条件再优越,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也不能长久,更不会快乐。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和适当调整职业规划,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不断找到成就感的快乐过程。

有关职业规划的至关重要性,最有影响力的是哈佛大学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研究,该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调查发现,3% 的人有清晰的长远目标,10% 的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 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而剩下的27% 则没有任何目标。25 年后,哈佛大学再次跟踪这些不同类别的学生,发现那3% 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精英、领袖;那10% 是各专业领域的成功人士,事业有成;那60% 是社会大众群体,平凡地生活着;而另外27% 的人,没有任何目标,结果生活不如意,工作不稳定,只能抱怨社会不公平。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最终会导致惨淡的人生、悲惨的结局。哈佛大学的学生素质和能力本来就不一般,而有没有职业规划的结局尚且如此,相信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加泾渭分明。

何时才是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时间呢?基本上,越早越好,具体时间倒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是一名心理学家,终身从事性格分析和职业规划,已经70 多岁了,仍然乐此不疲。他也是看到职业发展规划的如此重要性,并感慨于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的滞后和失败,毅然决定来到中国,投身于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他认为,职业规划越早越好,最晚也得从高中毕业、选择大学学校和专业开始。他说,多数中国高中生报志愿的时候,都得服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己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今后想做什么事情。他也接待过一些留学咨询的同学和他们的家长,大多数人甚至到了准备留学的时候,也是由家长决定学校、专业和方向,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其实,家长的选择不一定明智,即使选择是明智的,也不一定符合子女学生的兴趣、特长,更不应该是子女长期和人生的选择。因此,在中国,他和很多高中合作,开设一些职业规划和意识的讲座,告诉学生们职业掌舵者是自己,自己应该通过测评、觉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找到自己的特长、兴趣,更深地理解职业和方向,至少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不会盲目、不会被动,而会目标明确,选择更加靠谱的学校和专业。同时,他也和高中学校共同努力,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家长,通过点点滴滴发现子女的特长和优势,多找机会扬长避短,而在选择大学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引导和尊重子女的选择,不要将家长的意愿、意志或希望强加给自己的子女,更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子女作出抉择,让他们心存懊悔,甚至悔恨终生。

这样的负面案例并不鲜见。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所找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没什么直接关系。有的同学向职业生涯专家咨询的时候,他们告诉专家,自己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只要不是大学的专业就行!对其他方面都感兴趣,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大学专业!这意味着什么?至少说明大学专业的学习让他痛苦不堪,大学四年他度日如年,四年的光阴和精力,基本上白费了。我们并不能强求绝对的专业对口,只是反向思考一下:要是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就是就业的方向,要是毕业上班以后,能够把大学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那该多好!至少大学四年没有白学,四年的光阴没有白白流逝……

也有将职业规划工作做得更早的例子。我的另一个朋友也创办了一家类似的公益机构,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做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的培养。他们与社区、中小学校合作,邀请社会热心人士,为中小学生开设讲座,普及他们一些基本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包括怎样与人沟通、怎样解决问题、怎样规划和管理好时间等等,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如何找到职业发展方向,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一**地实现职业规划,走好人生每一步。这自然是有益的尝试,因为第一步走对了,前几步方向正确了,后面的步伐才有机会走正确,走扎实。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台湾地区的前任领导人马英九。他从七八岁读小学开始就每天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当总统!果真,他一直是朝着这个目标在努力,也正是这个长远的目标,激励他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在历次政治风浪甚至政治磨难中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最终年级轻轻就到达权利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一样,虽然出身卑微,家里经济条件困窘,但这并不妨碍他立下宏愿:当美国总统。为了实现这个职业梦想,他选择法学专业,并在读大学时就找机会加入各种级别的竞选团队,了解美国政治的特点、懂得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此后又在多种政治场合中露脸,得到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提携和支持,最终一步步从州长到总统,完成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在他上任总统以后,他抓住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契机,创造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当然,莱温斯基可能不在克林顿的职业规划里面,所以就出了差错,有了一个插曲。不过,这件事似乎并不影响克林顿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性丑闻”后的克林顿,民众支持率反而更高了。

因此,职业规划的意义就在于将目标与现状之间建立一座可达的桥梁。职业规划,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并鞭策我们去实现这个目标。

职业规划到底该从何时开始呢?如果你想有好的职业发展,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在为职业梦想添砖加瓦,那就从现在开始,做好职业规划吧!

刊于ChaseDream Career2月刊“职场江湖”栏目
编读往来信箱:journal@chasedream.com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沙发
发表于 2015-3-5 09:33:3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现实,顶!!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4:19:4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2-19 05:46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