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6101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先报下分,不算高,719一战,Q51,V34(这个忘了34还是36了不确定),AWA6,但是IR很悲剧地只有3。卤煮其实对总分就不满意,在昨天看到这个让人无语的IR分数之后更加坚定了九月二战的决心……ps,卤煮是申请14fall的,8.24准备二战托福(两年前考的106的T过期了)这里只想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跟大家分享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下纯属个人观点:
先说说背景,卤煮自觉英语还算不错的,四级668,六级纯裸考600,大一的寒假上了新东方托福高强班然后过了半年多到大二上考了次T,平时都在练阅读和听力,基本上最后两周才看口语和作文,最后R29L27S23C27。这一次考G也是大二暑假上了新东方然后大三暑假来考的,考前也是看了两周,主要就是把OG过了一遍,然后翻翻错题,做了三次prep2012,一套GWD,平时零零星星看了一些曼哈顿精简版和作文模板。在到后期做prep和GWD的时候V一般错6-9个左右,基本都可以40,但是Q倒是从来没拿过满分,基本都在49左右。所以这也导致在最后冲刺阶段给我造成了一个错觉,因此反而轻视V而没有花太多功夫,最后也就果断悲剧了……
关于寂静:
谈谈血泪教训吧……最大的教训就是关于阅读寂静的运用。由于考前还是很紧张额,很怕Verbal的阅读看不进去,所以把当时能找到的阅读寂静全看了,觉得心里很有底地就上了考场了。结果考V的时候不知为何紧张不起来,看文章的时候脑子里不自觉地就会回想寂静,结果阅读质量反而下降了。另外,由于阅读碰到了不少寂静,所以反而pace不好掌握了,有的阅读过得很快,有的又看很久想很久,导致最后有一段一度以为不够时间了都是看到一个觉得像答案的就选连所有选项都没读完……最终做到倒数第三题的时候,发现还有五分多钟,就隐约感觉到要悲剧了。当然阅读寂静对每个人的作用都不一样,我觉得大致看一下还是可以起到稳定心态的作用的,但是不能太重视,否则反而会被寂静反噬。前面说的这些都只是针对阅读寂静,至于语法和逻辑个人觉得就更没有必要看了。但是作文和数学的寂静个人认为是很有必要看的。作文的话在平时练了的基础上拿寂静来练习找攻击点,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拿几篇来练手。这次卤煮作文高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归功于寂静。考前一天开始看作文寂静,大概看了一下,然后就中了。虽然考前没有写过寂静的作文,但是对着寂静练一下思路还是很有用的,所以写的时候也异常地顺,平时都是掐着时间写完,这次考的时候竟然还有五分钟的时间修改。数学寂静的作用不多说大家都知道了,就算碰不到原题,看寂静也能了解当月题库的出题思路。比如7月的题库就很多考放水的题目,有一些比较难的几何,这样在最后冲刺的时候也能比较好的有的放矢。可以说这次Q的高分也都是寂静的功劳,使得卤煮做题速度提高了很多,因此面对后面没见过的难题也比较坦然,能够花比较长的时间解答好。
关于基础:
很多人说GMAT不像T那样比较受英语基础的影响,很多即使英语基础比较薄弱、T始终冲不上100的人通过寂静仍然可以取得高分。其实我觉得这种观点还是很片面的。或许G的运气成分的确比较大,有底子很好但是临场发挥不行而遭遇滑铁卢的,也有底子不怎么样但是全碰上寂静而拿高分的,但是总体来说这种情况都是极少数。想要取得高分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在基础上下功夫。所谓底子,其实个人认为在G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语法。阅读的话,说实话G的阅读基本上只要你能找到这道题在原文中的考点,并且阅读速度和长难句过关(当然这也是基础的体现),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而逻辑的话,则是一个思维的问题,只要读懂了题,就不受个人英语水平的影响,关于逻辑后面卤煮会细谈一下。卤煮自认为应该初高中英语语法的基础都比较扎实的,上了大学因为准备交换考T所以也没有放下过英语,平时也超喜欢看美剧(从老友记、绝望主妇、GG、VD、2broke girls、bigbang、摩登家庭、凯莉日记到新闻编辑室、纸牌屋……自己都记不清了)所以基本上语感什么的都保持的不错。这次在准备G的过程中,语法相对来说也没有特别吃力,基本上做完OG熟悉了考点之后,看了一遍曼哈顿中文精简版再温习了一遍以前学的一些知识点就上考场了。做题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靠语感的,读一遍选项就大概能知道哪些是很不地道的表达,native speaker是肯定不会这么说的。然后再用语法点排除一下基本就能做出来。其实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个核心意思,英语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只要你长期浸泡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有些东西是会慢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而且每一门语言都有其对应的特定的思维方式,只有长期immerse在这个环境中才能逐渐学会他们的思维方式,才能学会一些很native的东西。所以卤煮一致认为英语就不是一门“学”科,因为它不是“学”得来的,而是暴露在这个环境中才能去通过模仿逐渐习得的。当然这些都只是对英语学习比较general的想法,对于应试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它不是那种立竿见影的东西。
关于逻辑:
说实话卤煮深深地觉得逻辑就是GMAT的核心精神。不仅仅是V中的逻辑,其实整个G都在考查你的逻辑。从最开始的作文,evaluate一个argument就需要你从逻辑上找出这个argument的漏洞去攻击;IR则是需要你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把几个材料结合起来一起应用从而得到一个结论(IR其实我比较没有说服力啦这么低分=,=);数学不用说,更是逻辑能力的直接体现;阅读则需要你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找到作者的推理过程(用什么做论据支持什么结论);语法虽然说是考查语法点,但其实很多语法点其实看逻辑上是否make sense或是根据语义就可以排除了(比如平行结构比较对象要一致、主语和谓语搭配等等)。刚考完G那段时间简直是强迫症的感觉,跟人聊天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从逻辑上找别人每句话的漏洞,尤其受到逻辑七宗罪的影响,从各个不同角度去evaluate别人每个观点的validity,简直要疯了><...然后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其实GMAT给我留下的最大的财富不是一个可以拿去申请的成绩,而是这种对商学院学生非常crucial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最近卤煮在实习的时候,接触到一些关于行业的分析报告或是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分析一类的材料,就觉得这种商业的逻辑对于商学院的学生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要说明一个企业有持续盈利的能力,那么就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支持这个结论,例如你可以说这个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毛利率一类的指标如何,然而你要把这些指标跟别人比较才能说明你的企业怎么牛吧,跟行业平均水平,而这个样本的选取以及你从哪些方面去分析这些数据,都会直接影响到你这个statement的可靠性。虽然说理论上已经有很多的模型、框架或是范式去指导我们做这些工作,但重要的是,要使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在你的脑中根深蒂固,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candidate。
说了这么多发现我一直在扯很不找边际的conceptual的东西,那最后就来说一点点technical的东西吧,
关于复习资料的使用:
卤煮除了OG和一本作文题库范文,所有的资料都是从CD上下的。其实大家听说的资料也无非那么几种,但是个人认为基本上只要是有口碑的资料,选哪一个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用好你手上的资料。之前经常看一些人做了很多题,但是依然提不高,原因就在于做了题之后没有吃透做过的题。所以卤煮觉得翻看错题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一定要一题一题地写解释,如果嫌麻烦的话,但是一定要把每道错题的弄熟,多翻几遍直到把这种思路嵌入你的思维中为止。
好了,罗里吧嗦地就码了这么多字,其实挺多都是废话的=,=,还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也祝所有CDer能考到自己满意的成绩、申到理想的学校!天道酬勤!~
欢迎拍砖欢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