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研究学什么?
耶鲁的东亚研究只有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学位,是属于国际研究的一个分支。耶鲁的国际研究中心叫做 Macmill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rea Studies。除了东亚研究,还有欧洲研究、斯拉夫研究、英国研究、拉美研究、中东研究、国际关系、全球事务等专业。研究生院的国际研究里的每个具体专业招收的人数都不一样,国际关系是第一大专业,每年大概招收 40 个人左右。其他专业人数基本就是个位数。
东亚研究今年招收了 7 个人,2 个中国人,1 个英国人,剩下的都是美国自己人。他们分别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牛津大学、浙江大学等等。
大家研究的方向也极为不同,有研究日本政治、历史的,也有研究中国历史、社会的,我研究的兴趣主要是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经常有很多人问我:“你们东亚文化研究研究什么?”估计是大家混淆了另外一个专业,叫东亚语言文学和文化。那个专业主要就是研究文学文化的。而东亚研究属于交叉学科,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主要方向就是政治、历史、社会、人类学等。
这个学期我选了 5 门课,一门人类学、两门社会学、一门经济学和一门语言。
人类学的课是亚洲市场与文化,老师带领大家把 17 世纪以来,亚洲地区的贸易发展进程通过跟随这人员、货物、资本流动的方式研究,而不是按照国别来研究。由于我以前没有任何人类学的背景,学起来既感觉非常新鲜有趣,也感觉到不能很彻底的理解人类学的思路。不过人类学的阅读材料真的是所有课中读起来最有趣的。
社会学的两门课都是研究中国的,一门课叫后共产主义时代中国贫富研究,一门课叫当代中国社会研讨会,都是我们系主任上的。贫富研究的课上主要讨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不平等,每周一个主题,比如性别不平等、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政治身份差异、医疗、卫生、教育。
这些问题在国内其实讨论得非常多,不过这边的探讨方式全是建立在看大量的论文基础上的。尤其是讨论部分,由于那个课上只有两个中国人,当其他美国同学讨论的时候,我刚开始真的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尽管他们的确是在讨论中国。
课上的所有同学基本上都会中文,有些说得很流利,有一些则属于初级水平。
这门课有个讨论的部分在上课完了周后的晚上,讨论部分所有人都用中文发表观点,我去过这个讨研讨会,听完之后真的是感触颇多。当代中国社会研讨会, 每周系主任都会请不同的教授来给我们做讲座,这些教授来自美国各个大学,都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比如 UCLA 的 Chim Kwan Lee、斯坦佛的周学光、耶鲁的陈志武等等。
经济学的课叫做下一个亚洲,由 Stephen Roach 教授开设, 主要就是讲当今中国、日本、印度经济发展会对未来的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学习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阅读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难点,但是由于每周每门课都要看大量的 Paper 和 chapter,我基本上从来没看完过所有的资料。
上课主要就是发言很困难, 老师讲的时候都能听懂,但是自己被叫道发言或者主动发言的时候常常吞吞吐吐。期末除了语言课,其他基本都是写论文,一般就写 20 页左右,对于刚出国的任何人都是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