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来看,一开始这些投资银行家在干嘛呢?他们是在头上戴一个高帽子,帽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是票据。他今天可能用比较低的价钱去买到票券,然后他再用比较高的价钱再去把他卖掉,然后他是这个样子戴着帽子到处服务。慢慢演变到后来,我们就把投资银行叫sale side(低买高卖的销售业),那资产管理叫buy side。投资银行卖的服务就像是,比方说假设我是投资银行的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的人,我就去到处拉客户说:「你好,要不要来我们公司下单啊?」就跟证券商的那些营业员是很像的,只是他销售的对象是投信(即资产管理公司)而已。在华尔街and许多金融中心的交易所,交易的方式并不是电脑程式化交易,而是由一堆交易员在场内那进行喊价的动作。事实上他在里面交易的时候,他到底喊到多少其实是没有外人知道。这也是投资银行他销售and交易部门的获利来源(当然现在又有越来越复杂的赚钱方式)。
比方说假设买方是某间投信公司好了,卖方是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的人,今天卖方向买方报价时,绝对会跟他讲说:手续费帮他砍到最低0.01%,那卖方到底要赚什么?因为就算交易量再大,手续费还是很低。乍看之下好像IB还是赚不到什么钱,其实他赚的钱就是在场内喊的价格and给客户价格之间的价差。因为最后IB到底喊到多少AM没有人知道,事实上AM也不关心,反正你IB就是我AM下什么单,你IB就负责成交就对了。各位不要小看这件事,当交易量极大的时候,要以萤幕上的「市价」成交是很难办到的事。以上讲的是最简单的故事,后来还发展出如风险套利等比较复杂的作法。长此演变下来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也产出了最多投资银行业的CEO,只有在并购比较兴盛的那几年或是那几个时期,如1980年代and2000年左右投资银行部会有一些人占据投资银行高位,不然其他时候投资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其实大部分还是由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的人来出任的。(所以各位有志于投资银行业的人请慎重考虑一下要不要去做一下这些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的工作。)而且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他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个工作and你的家世背景相关性会比较小一点。
可是在sales and trading division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从去拉客户的那个叫sales,然后那就下指令交易的这个trader分成好几关,从在交易室里面按按键的人,到交易所交易厅的pool里面比手势的那些人,那是一整组人马啊!哪一家公司能够喊到最好的价格,就是各家公司真正的功夫。所以通常一个人跳了,也就是sales and trader如果在公司间跳动的话,他的客户比较不会跟着他跑。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跟公司的reputation比较有关的部门。
在Sales and Trading部门你最需要的就是机率思考(probabilistic thinking)的能力,and高度抗压性的人格特质。最近美国前财政部长、也是前高盛董事长的鲁宾写的“不确定的世界”(时报出版)里面对于机率思考的益处有详细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鲁宾以前也是交易员。接下来再讲的就是投资银行部,那投资银行部大家就比较熟悉投资银行部就是做并购、承销股票,海外公司债这些。在生意很好的时候,比方说在2000年左右或是说在1980年那个时候,每一笔桉子他们抽的钱大概是交易金额,听清楚,是交易金额的6%。就是说我要发行100亿的公司债,交易金额就100亿,那投资银行部门一个team大概是六个人左右,这六个人就去分这当中的佣金,大概会在6%左右,也就是六亿就六个人分。这只是一个case而已,你在报章杂志上甚至电视电影里面看到有关投资银行可以赚很多钱的故事几乎都是这一种的。不过基本上这些大的case就这么多而已,不见得每个人都可以做到那样子的生意,更何况是之前在网路上有一篇新闻,说荷兰式拍卖逐渐取代传统IPO做法,传统投银的获利空间变小,有兴趣的人你可以去网路上看。再谈谈那第三个部门。
那种国际再保险集团他们会雇用科xue家定期监看各种科xue期刊,他们会组成一个小组去决定说什么东西大概值多少价钱。像之前我看到一个报导他说,气候变迁将会使全球损失三千亿美金,不过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来的,但他们就算得出这个数字。那这个当然是科xue家and精算人员合作的一个结果。那工程师的话就是,其实很简单嘛,比方说北京奥运的场地,那北京奥运的场地,他这个地方这个东西,比方说你保额就是它的建造费用的话,你这个保费到底要定到多少?盖的时候有没有偷工减料,或是设计的好不好,或是其他週边的各种因素,就是所谓的工程的专业知识有在里面。这个东西你要怎么换成保险的术语跟价格?这是工程师在保险公司的一个作用。还有就是财务跟经济xue家。像现在大家比较熟的一个词就是财务工程,也就是说现在衡量风险的方法比起以前要复杂很多,有一些已经不是传统精算人员能够做了。所以保险集团里面有些这样的人。那经济那不用讲了,就景气上上下下,或投资热潮从中国移到不知道是哪一国,哪些国家会有怎么样的风险……。还有就是律师,有些律师是帮忙准备诉讼用的,有些是帮忙定保单用的,因为真正那种大额的保单上,每一条规矩、每一条限制到底相对是多少风险的调整,多少的可能损失,万一上法庭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这部分都需要律师的加入。保险公司里还需要IT人员,当然就是搞电脑的,这就不用说了。那另外一种人叫做underwriter,他在投资银行里面叫做承销人员,但在再保险集团里面他叫做核保人员,他在再保险集团里面有关键性的地位,他是再保险集团里面做生意的那种人。To insure or not to insure, that is the question……就是underwriter在做的事情。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比方说一个非常大额的保单,你要保还是不保,或者说是条约里面有没有哪一条要修改,或者说是价格如果比对手高的时候,万一我们提出来价格比对手还要差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当场立即反应知道成本是多少?能不能够把价格降下来,这就是underwriter在做的事情。那你要做underwriter的话你需要比在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的人比较好的数xue能力,and不比他们差的做生意的本事。这种人坦白讲不多。各位有机会的话,可以再多研究一下underwriter这个工作。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两种人,数xue电脑很厉害,在世界上非常有名,这两种人是哪两种人,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第一种人叫做华人,华人意思就是中港台,你也可以算进新加坡。第二种人就是印度人。我这样讲你可能很快就想起来,这两种人数xueand电脑的功力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在硅谷的部分不管是软体还是硬体都有相当好的发展,我不敢说这两种人已经支配全世界的IC产业,但基本上他们在IC产业的表现大家已经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有人把所谓的IC industry叫做India China Industry。现在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金融业不会是另外一种、至少现在还看不出来,不是另外一种IC产业?为什么印度裔的人跟华人在金融界的表现还没有非常突出,那反而是犹太人在这个领域如此出色?到底是为什么?犹太人到底是掌握了什么?或者我该这样讲,犹太裔的银行家到底掌握了什么,使他们今天在金融界有这样的地位?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应该要放在xue习犹太银行家成功的秘诀?那这个秘诀到底在哪边?其实我刚才已经把答桉写在黑板上了。秘密就在……像这个时候就要来一段工商服务了。马上走开,不要回来!
再来又讲回金控。 1933的时候,因为经济大恐慌,美国通过Glass-Steagall法,禁止商业银行and投资银行跨业经营。1956年时,又通过Bank Holding Company法,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保险公司且降低银行承销保险之风险;但是1998年时对于citi及travelers的合并桉给予两年试用期。1999年时,终于通过了Gramm-Leach-Bliley Act,废除了Glass-Steagall and Bank holding Acts从此美国金融业才能成立金控。但是欧洲一直没有这种限制。美国如果不是经过这几关的话,全球金控排名绝不是你今天看到的这样。应该美商金控的势力会比今天大一点。喂,那些金融巨兽每差一名是相当于多少资产啊?
台湾受过高等教育一群人之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两种人彼此没有办法沟通,或是说这两种人之中能做为沟通媒介的那群人实在是太少了,如果你就是这些沟通媒界之一的话,两边的人都可以为你所用,因为只有你可以跟两边的人沟通。我真的是这样子强烈的建议大家,就是说你修的那个系颁发的是bachelor of art,你就去选修bachelor ofscience的这种系,反之亦然。那在选的时候,如果你是文组的,你能够选数xue或资讯以外的系是最好,因为数xue跟资讯并不包含太多的实验在里面,也就是说你要做一些逻辑论证或推导的时候,其实你是根据某些假设,那些假设不一定是真的,只有实验才能去验证这样子的假设,所以最好的状况当然是去修物理之类的基础科xue,可是对于高二就没有读物理、化xue、生物的人来说,痛苦应该蛮大的。当然我这样讲的文理互跨双主修是最好的,不然也可以跨xue院双主修,最起码你要去修一些外系大二、大三的必修课。不过跨xue院至少有一种例外,就是管理xue院修经济系,就是这两种东西你可以说理论and实务相结合,可是他的世界观是非常非常接近的,或者你可以这样讲,根本就是一样的,那你就没有办法达到我刚讲的那种跨领域xue习,开拓自己的世界观的效果。修的时
You will never know probability until you learned decision sciences.
我推荐大家的书是「思维与决策」第三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xue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在普林斯顿大xue心理系讲授 The Psychology of Decision Making and Judgment指定的教科书。(当然英文好的人上面几本就直接读原文啦)
你要知道「为什么?」你要知道你是被怎样的力量在影响着,你也要知道他们不是什么都不会。你的头脑虽然比他们好,但是,but they have guts!知道吗?tech当然是必要的,不过说实话,搞tech(optimization)我们再八辈子还是玩不赢MIT出来的人,当然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有人进得了MIT。不过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MIT, Stanford, CIT毕业的tech超强者,会继续活在Harvard, Yale,Princeton校友主宰之下。因为后面这一群人掌握了constraint,就这么简单。xuetech(optimization)再怎么强,了不起就是孙悟空七十二变,还是跑不出如来佛五指山的。希望各位从今天起就努力xue习如来神掌,早日练成万佛朝宗吧!不管是什么时段,比方说今天晚上,那大xue四年,或是比方说你二十一岁、二十二岁、二十三岁、三十岁的时候,这都是你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你一旦决定做某些事情,你就永远不会再有,在同一个时间点,选择做另一件事情的机会。反正就是择你所爱,爱你所择。那下个礼拜你还会不会在这边,或者下xue期你还会不会来这个社团,其实你的人生就会慢慢开始产生变化。那没有什么怎样一定就好,或是怎么样不好,也没有说是出类拔萃就好,平凡就不好。坦白讲你也不一定要在金融业发展,因为未来的路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