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0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天考,问一题阅读JJ::波长的问题里tunnel指什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17:23:00 | 只看该作者

明天考,问一题阅读JJ::波长的问题里tunnel指什么?

第二十五篇:【社科】一种科学仪器解决人类看不到某光波长的问题

 

V1:还有一篇说的是一种科学仪器的发明弥补了原来的遗憾(考点),考了原文“tunnel“是指什么

 

V2(科學), 很繁瑣, 我這篇應該做的不好.第一段說到了, 某種光的波長不在人類可以看到的波長之中, 所以某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理論跟儀器, 但是在那時候無法製作出該儀器

第二段說到了, 現在科技的進步導致該儀器已經產生. 接著就開始解釋該儀器的運作方式, 有說到tunnel, scan, 什麼打電子, 反射, band, 如果太平滑就如何, 最後還要上下動, 創造出3D的影像.(運作的過程要精讀, 因為..會考)
   
後來想了想, 應該是"電子顯微鏡"可以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n_microscope

   1.
tunnel指的是什麼?
   
一种科学仪器的发明弥补了原来的遗憾

   2.
以下哪個選項不是該儀器運作的過程之一
   3.
為什麼第一段的科學家當初沒有發明這個儀器
   4.
忘了 

第一段:现在流行的几乎所有的显微镜,都有一个缺点:好像是通过镜片什么的来对焦,会有折射衍射之类的(defraction?反正就是测量珠峰那篇里面的那个词)。某个科学家,很早之前提出了一个方法来观察测量精密的atom之类的,但是一直无法实现,因为not until recently,才发现了能够达到那么高精度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你可以让他只膨胀或者缩小1微微米那种,这样材料做出来的显微镜精度高)(这句话好像有题)

第二段:说这个新型显微镜“XXX tunnelling microscope”的工作原理,这个显微镜就是通过control(大概就是支架)来控制一个probe,由于这种材料能够精密控制大小,这样能够让那个probe尽可能的贴近标本的表面,但是不接触。这样足够近的情况下,两边如果有电压,就会产生一个"tunnel",实际就是两者的gap中产生电流了。(有题问tunnel是什么,就是the nature of currents between probe and specimen这个电流的强度,是由probe和标本中物质粒子的距离决定的,probe会在整个标本上移动,当他经过一堆atom上时,电流就强,当他经过atom之间的相对空白的地方(想象两颗石子中间的空当),电流就弱,所以根据电流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标本的表面的形状。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1有题问tunnel是什么,就是the nature of currents between probe and specimen

2还有一篇说的是一种科学仪器的发明弥补了原来的遗憾(考点),考了原文“tunnel“是指什么

两个答案.应该是哪个???

第一段:现在流行的几乎所有的显微镜,都有一个缺点:好像是通过镜片什么的来对焦,会有折射衍射之类的(defraction?反正就是测量珠峰那篇里面的那个词)。某个科学家,很早之前提出了一个方法来观察测量精密的atom之类的,但是一直无法实现,因为not until recently,才发现了能够达到那么高精度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你可以让他只膨胀或者缩小1微微米那种,这样材料做出来的显微镜精度高)(这句话好像有题)

第二段:说这个新型显微镜“XXX tunnelling microscope”的工作原理,这个显微镜就是通过control(大概就是支架)来控制一个probe,由于这种材料能够精密控制大小,这样能够让那个probe尽可能的贴近标本的表面,但是不接触。这样足够近的情况下,两边如果有电压,就会产生一个"tunnel",实际就是两者的gap中产生电流了。(有题问tunnel是什么,就是the nature of currents between probe and specimen这个电流的强度,是由probe和标本中物质粒子的距离决定的,probe会在整个标本上移动,当他经过一堆atom上时,电流就强,当他经过atom之间的相对空白的地方(想象两颗石子中间的空当),电流就弱,所以根据电流大小就可以知道这个标本的表面的形状。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然后又讲了一个反馈机制,就是反过来,如果电流强,probe就上移,如果弱,就下移,说白了就是始终跟标本保持一个距离,这样根据probe的移动,就可以画出标本表面的三位立体图来(类似于现在拍三维地型)。

1有题问tunnel是什么,就是the nature of currents between probe and specimen

2还有一篇说的是一种科学仪器的发明弥补了原来的遗憾(考点),考了原文“tunnel“是指什么

两个答案.应该是哪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3 17:28:57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6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tunnel就是隧道,电子隧道显微镜,即电子束通过的路径,应该是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的好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0-19 00:3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