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体会篇: 二 学习方法很重要,听到这话是不是有点感觉像是语法老师告诉你,GMAT语法首先要主谓搭配啊?古人说: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就是我们的器。在学习之前,我把几乎所有的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都看了,都在CD网上,我也下到一个文件夹里,迷茫的时候就看一看,确实管用,而且有些大牛们的心得需要看多次,或是你自己的复习有了进展时才能体会到。偶这些东西实在算不上学习方法,方法尽管看牛牛们的,绝对有用,偶只能说说体会吧: 总体上:GMAT确实是总体思维的把握,不管是数学,作文还是语文。也就是考验你是否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他的要求和作研究(GRE),作法学(LAST)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我理解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在庞杂的头绪中,抓住中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哲学贯穿了GMAT的每一个题中。 比如:语文部分,无论是阅读还是逻辑和语法,一定强调对整体文章和题目的把握,这是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趋势。你首先得明白出题者想说明的意思,才能做对题,也就是中国古话说的听话听音,听准音了,即使来不及细看,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举个逻辑题的例子,某个地方检查出的肠道病少了,卫生官员很高兴,说饮水条件改善,问削弱,其实就像我们平常聊天说:“这帮人又在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哪是什么卫生条件改善,其实是原来检测出的肠道病现在检测是溃疡了,说到底,还是他们丫本职工作没作好,卫生条件不但没改善,连检测都错了”。美国社会也是这样,包括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其实题目只是把生活加了一层包装,识破这些包装对理解GMAT的思路很重要。 关于阅读: 是英语能力的基本体现,我说个道理大家就能明白,如果把所有的题都译成中文,可能没几个人不会吧。如果阅读不好,对逻辑和语法都有很大的影响。阅读没有办法,只有多读,一定要做文章的逻辑简图,抓态度。谁说了什么意见,谁反对了,谁赞成了,作者的态度是什么,说实在的,偶学习的时候也知道这样,但最后读起来还是一锅粥,有时候真希望找到携隐MM那种“享受阅读”的感觉,至今没有,碰到机经照样屁滚尿流。必须强迫自己这样练,练一段,就会发现有进行,能从架构上把握了,知道在哪儿定位了。 阅读的另一个解题方法就是对出题点要敏感,这是阅读和逻辑语法的最大区别。比如语法的出题点已经画出来了。但阅读需要找,一大篇文章怎么找,我的非典型经验是:通常对比的地方肯定有题,第二段首句如果是转折也会有题,举例子容易出in order to 和except的题。遇到大写的人名要记下来,定位容易。偶也是每天看,到最后两天才稍微找到点感觉,但一看生文章,又被打回原形。 关于逻辑: 这没什么多说的,就照lawyer大牛的方法和分类。我把所有OG上的逻辑题,(包括OG11两个版本的的,利用OG11和OG10的题号对照,因为我觉得OG11的解释条理更清楚,更利于宏观地把握)按照lawyer的分类,全都过了一遍,比如归纳题26道,假设题22,加强题32,削弱86道,解释题17道,其它题型若干。我把每个题自己理解的思路用蓝笔先写在本子上,然后对照OG,把OG的思路用黑笔写下来,如果觉得思路一致就很高兴,如果不对,就看哪些地方有出入,把OG的思路记下来,ABCDE每个答案都过一遍,即使做对了,与OG思路明显不一样的地方也记下来对照,因为还有下次做题啊。这种复习方法最好的作用我觉得是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才是提高的关键。比如我现在看笔记,很清楚哪个题是“没读明白”,哪个题是把题干意思恰恰恰理解反了,还有的是没仔细看题目等,或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出题者的意图等。我觉得这种总结对形成自己的思路还是有用的,一种题型看多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预测选项的方向, 这在做题和考试中很实用啊。 整理完OG,又把GWD过了一遍,而且又按题型分类过了一遍,而且在过的时候和OG一样,每个题都要CD的讨论,一定要看讨论,我觉得“讨论汇总”真是好东东,真是先辈们的心血结晶。可以帮你挖掘题目在OG以外的价值,比如OG给你这个题的价值就是5,但通过看讨论大多数能挖掘到9甚至10分的价值,而且就看思路就行,即使碰到历史难题,也不要被绊住,只要知道思路就行,真到考试,碰到的概率非常小,即使碰到了,也很可能是测试题,不计分的。总结完之后,我感觉非常好,但也很花时间,我是几乎快到考前一个多星期才把这些东东做完。但居然一道GWD也没碰到。 我复习完逻辑感觉上比原来难度大了,原来通过一定的规律能相对容易推出,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原文预测答案,现在直接从题干推出答案的可能性不大,至少要推两三步,有很多东西需要进行抽象的理解。比如有一道“对大学筹资人的业绩评价”那道题,是问加强,原文是说“筹资人的虽然拉到很多老客户,但不能说业绩好,因为业绩评价是以新增捐款者数为标准”,答案是A,A的意思是“筹资人拉到的新增款不比其它学校多”,初一看,极其费解,但看多了讨论,就明白了其实都是在说“筹资人的业绩不能认为好”,因为和其它选项相比,就这一个和原文意思一致。看多了就能总结出:这一类属于加强类题型的难题,就是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再碰到类似的题,就明白做题方法了。 关于语法: 语法我也是把OG11上所有的题,做笔记,只是没有时间分类做笔记了,但我自己还是整理了一个,把agreement,logical structure,parallelism等OG上列的几种(这三类是最重要的)题型分类看了一遍,比如今天光看agreement,明天只看logical structure,看多了,也会掌握的规律,每个都看讨论,讨论真是好。有时讨论的贴子有十几页,但当你对一类题目豁然开朗的时候,一切都deserve it。 但语法我也遇到困惑,复习的时间最长,但到最后几天做大全的时候(牛牛们都是最后要每天20多题,保持感觉,还是很有道理的)错误率一直在三分之一,真是灰心啊,就象你有三个孩子,你花功夫最多的那个最不成器。不过今天考完居然才感觉到妙用,语法题好象不是那么难了,如果把题干意思看明白了,正确选项还是比较明显的。我通过复习感觉到,语法对整体逻辑把握的要求也提高了,其实从总体逻辑把握上更容易理解和做对。比如有一类题,是关于n+that+v,如果that之前的名词为复数,that之后的动词就用复数,比如OG中有道克利夫兰大湖的那道,但做多了就会发现这个规律即使OG中有例子也不是皆准的。that之前的名词是复数,但再往前单数名词呢,用哪个可能就搞不清了(有个例题是一类鸟的就是这样的)而且都有正确答案的例证,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简单化,看that之后的动作发出者是谁,——也就是句子的逻辑意思——如果动作发出者是复数名词,动词就用复数,如果发出者是单数名词,就用单数,如果只记单纯的语法规律,绝对应付不了现在的GMAT考试。 数学就是三点,1 基本概念,2仔细,3机经。
数学就是三点,1 基本概念,2仔细,3机经。 这三点说是简单,做到不容易:偶这次数学满分也是没有想到,也是历次模考和真考中最高的一次。 我觉得数学能满分,首先是复习战略是对的。偶是文科毕业,从中学到大学从没学过数论,方差,概率。数学和语文不一样,语文再难,看解释能看明白,但数学真是看不明白。但我发现真正不懂不会的题并不多。有些题你永远都会的就不要耽误时间了。比如我对图形题比较敏感,对这种题我只过一遍,看看出题和对图形的理解,就再不耽误时间。然后专门把不懂的和我认为的难题类进行归类,再突破,比如现在考试趋势是集合和数论的题增多,概率的趋势减少,偶就把重点放在数论和集合上,基本上弄明白了,事实上也算赌着了,今天没遇到一道概率和方差题。然后是看机经和讨论,比如最近有一道方差的机经,我不会,但通过发贴,我的收获是:大概知道在一个数列中插入一个和方差相同或者小于方差的数,整个数列的方差会变小。对我这种数学菜鸟来讲就够了。 机经尽量弄明白解题思路,即使会的,也要弄明白,解题思路的作用在于考试时节约时间。千万不要直接用机经的答案,一定要算一遍。这也不用多说,出题者和应试者历来玩的是“猫捉老鼠”的游戏。即使不会的题,也没有关系,讨论一下,也知道解题思路,或者说是猜题思路就行。 另外,数学我也是总结,把每道做错的题都标出来,10个错题里有9个是不仔细,所以偶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仔细上,以下是结合前人的经验,加了自己的总结, 数学TRICK的地方有主要以下几点 1 度量单位不一样,每个数字指代的对象有差别,通常英制的会给出换算,但公制的如厘米,米不会给出换算。另外是时间的换算,今天考到一个类似三个管抽水和放水的题,给的条件是小时,问的是分钟,还有就是半径和直径不要弄错,注意一点:半径的周长=半圆+直径,而不只是半圆,本月JJ有一道这样的题。 2 PS题:是求比率,还是求数值要看清;比率的话要看问题是“谁和谁的比率”, 3关于打折是打掉的部分还是折后价要看清。 4、题目经常有隐含条件:如integer,consecutive, different, nonzero等,总之,任何一个条件都不是白给的,都得考虑到; 5 DS题:不求解值,只看能否求出。DS题尤其注意,当准备选C的时候,一定看看B是否单独充分。 6 有时候计算不困难,但要看清楚问题,今天还考到一个,是三个人走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很容易,但要看清楚问题问的是哪个人走的,因为从列式子的角度来讲,都会设第一个为X,而最后问的是第三人走的距离 7 关于零,正负号的问题一定不要漏掉,还有就是末位数字的1,5,6,这时一定要考虑零——CD的管理员,你不想着他,ZEROS就让你得不了高分(这难道是天意?) 8注意题目暗含的条件,这里会用到常识,为什么叫(problem solving)其实GMAT已经把解题思路给你了。有些题单纯从数学角度来讲是一种解,但从解决生活问题来讲又会有解,比如人的分配,卖汽车,都不会有分数,有整数解就行。还有就是树的影子问题,这暗含的条件就是相似三角形。这些规律还很多,大家自己总结效果是最好的,印象深刻。 我都把做错的数学题(粗心部分)用HIGHLIGHT标出,写上,“我真想抽自己”写几次,你就会发现这些东东会越来越少。 关于作文: 英语学习是偶心中永远的痛,语文部分是其中更痛的,而作文是最痛的一部分。但反面经验还是有的,还是那句话,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当看到“某某牛牛3天6分”“某某牛牛1天6分”,“某MM考前一篇没练”,“工作中用英语来往无数”等这样文字时,要想一想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有几点我觉得尽量做,ARGUMENT的题目尽量过一遍,不是说你看不懂,而是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时间,如果真是第一次看题目,阅读水平一般的话,有的题目就要花好几分钟。孙远的宝典和CD上写作区都有提纲,包括AI/AA都有,还有的讨论链接,把题纲和理由,范文,高频题都看一看,上考场至少不慌了。 最后说说OG,很多人都说OG熟的不得了,但如果让你把OG重做一遍(就算你背过答案了,虽然牛牛们主张看解释,就算我让步一下)能做到全对吗?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基本功是否扎实的问题,说句汗的,最后作语法大全,好象错的多的都是OG的。 其实OG也是分难易的。我发现不论什么题,逻辑还是语法,或是阅读的后几篇文章,OG的最后30道题都有难度,即使错了,第二次也不容易对。有的题我错了四次(汗如雨下)如果你觉得OG实在是烦了,放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拿OG后面的题练练,对自信心也许也是个考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4 2:22: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