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2495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7-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2015年申请留学,从CD受益不少。整理一下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艰难申请的大家一些帮助和鼓励。
1. 我的背景
211财经院校非金融专业,GPA 3.1/4.0,基本上是非常垃圾的成绩了
gmat 710,雅思8还是8.5来着
总体说来在学霸众多的中国申请人里应该是不太起眼,所以说当时申请的时候非常没有信心,很多所谓名校都没有敢申请。听了太多中介坑爹的事就也没有找中介。
幸运的是当时有个发小在加拿大读书,在文书上帮了我很多。所以我的文书应该是在外国人看来比较专业地道的,而不是中介批量生产,或者是中国味道很重。另外我自己口语还可以,面试给面试官留下的印象不错。最终除了大众保底校以外还录取了wlu的coop项目,最后自己也选了这个项目。毕业之后网申进了加拿大最大的一家投资机构(买方)的new grad program,干了近两年以后跳到了现在的公司,一家加拿大的PE(美国mega fund的peer请别嘲笑),现在在做private credit。
2. mfin
说实话中国本科的教育在知识上很扎实,在培养能力方面非常欠缺。如果本科认真学了,金融类master的课程不会吃力。陆本留学生最吃力的应该是presentation,写paper,找工作,面试和和人打交道。mfin的前几个月我的压力非常大。虽然说在中国的时候好像自己口语还挺好,但是出了国感觉自己说的英文就像小学生,感觉跟一起上课的本地学生完全不在一个level,想到要和他们一起竞争实习就想自我毁灭。
80%的我们会申的master项目,中国人都挺多的(要不然面经啥的咋来的),所以绝大多人出国念的master,同学是中国人,朋友也是中国人。
所幸我心态还比较好,性格也比较外向。虽然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和其他中国的小伙伴一起,但是上课的时候也愿意跟本地学生一块做case,一来二去跟同学课友也混熟了。后来这些本地的同学在我找实习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3. 实习工作
工作三年以来,自己对中外文化差异体会还是挺深的。申请工作的时候会觉得有巨大的沟通障碍,一是因为语言,二是因为表达习惯,三是沟通能力。语言就不多说了,看外国同学写的CV,resume,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人家写的好在语言,但看了几十篇之后就意识到,native speaker的表达思路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沟通能力上,中国的义务教育重数理化,轻文史哲,我们并没有系统训练过如何阐述自己观点,思辨能力上也欠缺不少。相信在北美工作的小伙伴都会有同感,这一点是我们需要用很多的时间精力慢慢追赶的。
回到大家更关心的找实习找工作上。在找实习和找工作期间,给我最大帮助的是一个同program的cbc小哥,小哥不仅分享了他的面试经验还帮我改了resume。每次我投dream job的时候也会找关系好的老外帮我检查一下简历。(现在小哥在London某大PE) 找工作跟申master有点像,虽然大家都说套瓷,networking啥的,但是大部分人最后还是网申申到的。所以自己文书过硬,能够巧妙的体现你的优势太重要了。这两年我一直在给自己mfin program在读的小朋友们做mentor,在加拿大,工作都是找得到的,但如果想和本地人竞争好工作,自己还是要在沟通上努力,也要多跟老外学,毕竟师夷长技以制夷。
说了这么多,希望给大家一点鼓励,虽然申请很辛苦,但是努力就会有收获。
最近自己工作不是很忙,身边也有一些native speaker的资源,如果申请或者面试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加我微信:gracetianc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