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6084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0-7-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前天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很放飞地考完了GMAT,结果比预想中的好很多,Q48(67%)+V35(76%), 总分680分在82%的位置。虽然还得再考,但这次的抱佛脚思路或许能给后来的同学一点启发。
我是英语专业,词汇量应付GMAT基本够用,所以所有的精力都花在熟悉题型、考试时长和各个部分的做题策略上。准备的时间线是考前28天左右拿到OG21,8天看完OG题型介绍(彼时我还没意识到时间有多紧迫),中间十多天每天上午(因为我约的考试时间是上午,而且上午没什么课)用网页版OG21做medium难度的q+v题,8天十一假期努力刷了刷hard难度(q和v各留了三十多题没做完),然后就上考场了。
可以看到中间真正在做题的时间满打满算20天,基本上只做了OG 中高等难度的题,也没有每天6-8小时泡在上面。但最后之所以考出能看的成绩,除了发挥还行之外,我觉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做题策略的原因。以verbal为例,市面上讲SC, CR, RC做题策略的辅导书非常多,国外的有曼哈顿的书, Thursday with Ron系列视频,国内也有毕出,等等等等。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认为不应该一上来就去看这些五花八门的策略书,而是先做一些OG里中等难度的题试试看。只做一组可能察觉不到什么,但多做几组的话肯定能察觉到一些无法通过自己刷题总结经验克服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我觉得就可以开始看辅导书了。但注意,不要逮着一本就从头看到尾。通常每本书的第一章都会介绍大概的做题思路(methodology),我用的方法就是找到一本书,看完第一章,自己做好总结,然后用这个方法再去做一组题。如果觉得这个方法对做题没有太大帮助,不一定是自己的原因,可以再换一本试试。SC部分我一开始看的是曼哈顿SC,但曼哈顿那个方法我始终用得不好。后来看了毕出的SC视频(关键词应该是 毕出+语法题),觉得他对这个题型的处理方法更适合我(把SC理解成成分结构+语义),所以改用了他的SC思路。CR和RC我都用的是曼哈顿的方法。CR我一开始做得非常不好,不理解应该怎么在题干找突破口,后来用了曼哈顿那个background, premise, conclusion的方法理解题干结构就好了很多。RC也是,我的初始阅读速度一直在4min/篇,很不够用,但曼哈顿RC第一章刚好讲的是如何在2-3min之内抓住一篇文章的结构 —— 然后天雷勾地火,我就忽然会做RC了。
主要想说的就是这个。如果复习时间不够充裕,就先做做题找到自己的薄弱点,然后找能够准确解决这些薄弱点的的辅导书和解题策略,再做题把这些策略练熟,起码能跪得不太难看(玩笑,祝大家都能一次过)。
另外,复习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正确率不高也不要灰心。因为并不是平时保持正确率90%以上才有机会在正式考试的时候考高分。我做OG hard难度的verbal正确率没有上过80%,状态不好乱做一气的时候40%也搞过几次。所以谁知道呢!心态好也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