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5732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20-5-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1.遇到两片长文,merger和发展中国家出口
2.
1. 是讲关于水星的core是不是实心的。第一段引出这个话题,第二段应该是讲了某种实验方法去验证水星的core是不是实心,应该跟水星和太阳的距离有关。但是这种方法是有点缺陷的。第三段讲了另一种方法,是从地球发射某种光波到水星上,然后从接收到的波分析水星的内部构造。给出了某个标准,然后最终科学家得到的数据是刚刚提出标准的两倍。第四段是作者的分析,作者最主要的观点是,至少水星的core和外面部分中间的夹层是液态的。
2. 第一段是讲发达国家的service sector增长但是随着service sector的增长,manufacturing sector会随之下降,但是发展中国家就不会这样,两个sector都可以保证同时增长
第二段主要对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能做到两个sector都保持增长作出解释。一共给了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我记不清了,第二个解释是说政府花钱保持了manufacturing sector的增长,还有一部分原因跟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有关。最后还提到了prime sector(农业之类的第一产业),虽然发展中国家的prime sector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能够支持manufacturing sector的增长的
第一个解释刚刚想起来好像跟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上升有关,因为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脑子里想到了恩格尔系数…主要是第一个解释它没出题。
3. 第三篇是讲某种能够分解泄漏石油的化学物品。第一段提出这种分解剂对于珊瑚是有害的,因为分解剂和石油混合之后的droplets会沉积在珊瑚上,杀死珊瑚。政府一般会在石油没有散去的迹象的时候使用分解剂。(因为有的时候大风大浪会把石油冲掉,好像问题就不大了)第二段和第三段都在做实验。实验过程大概是是讲科学家去某个海域采了珊瑚到实验室培养,分了三个组。第一组是直接把石油倒进去了,第二组加了石油和分解剂,第三组直接倒分解剂。过了大概一周,第一组里珊瑚和大部分其他微生物有90%的存活率,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珊瑚是肉眼可见地死掉了。第四段讲分解剂和石油的混合物确实是对珊瑚有害的,但是科学家说,一般在真正的海洋环境下,分解剂不会那么浓,因为会被水流冲散,所以对珊瑚的负面影响不会像实验室里那么大。
其他有一篇有提到一个贝多芬,讲的某个什么音乐体裁之类的吧。有篇是讲冰川时期的什么。。还有个讲了广告,postive 的广告还是negative的广告对人影响效果更好
那个马达加斯加的高地以前是森林来着的那个
地球轨道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