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654|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始] 9.28四战分手放狗,分享一些备考心得+资料+考试经验

[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21:38: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60(q50,v42),从四月份开始接触g到现在五个月终于四站分手(710-700-730-760),在备考期间从CD上获取了很多有用的方法和资料,现在脱离苦海写了些杀鸡的经验回馈cd,希望能帮到还在奋斗的朋友早日分手


先放几个狗

阅读
第一篇考了说金矿的形成,一共就一段,小半屏
说africa某个地方有大量的gold,科学家要研究它如何形成,来更好的引导发掘队寻找金矿
有两种theory,一种说是水里的金子沉淀出来的,一种说是和土里的iron反应产生的。
第二种要是对的话金矿里一定有iron,而iron很好探测(有题
第一种有个问题就是科学家觉得这个地方金矿储量太大了水里没有那么多金子可以沉淀(有题
主旨题选discuss a science controversy....对就四个字,其他选项看起来对但细读都有问题

第二篇是population density/interaction/和innovation的关系,一共三段
第一段说population density越大,约密集,人与人的interact越多,innovation就越多,举了一串古代文明的例子说他们的文明都伴随着人口激增
第二段说在这个背景下social skills就很重要了(为了interact,需要social skills的工作工资会很高,而且在大城市这样的工作机会很多
第三段说所以要增强interact的frequency和quality。frequency通过change the shape of city来促进(就是建的小一点吧?),quality通过教育小孩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skills来实现。(这段对应关系写的不是特别清楚,我调整了一下,有考题)


第三篇篇考了futures那个,寂静很全了
有个题问哪个说法符合文意 选futures can stablize the market+allow investor make profit

第四篇忘了...

数学
1.一年里第294天是周五,问第365天是周几

2.贷25000半年,年利率是r,减去利息之后到手24625,求r
我选的0.3

3.一个数列rn+1-rn=(-1)^n(1/n)
比较r1、r2、r3的大小

4.假设一个正整数n有different prime factor:p1、p2…pn。那么它的K值=n(1-1/p1)(1-1/p2)…(1-1/pn)
求60的K值是多少
我选的16吧好像

剩下的想起来再补

作文
E公司想reduce training cost by imitating company F

我自己备考没有报任何班和网课,从四月份开始刚接触G到现在分手成功,基本一切关于gmat的了解都来自cd。论坛上的各种经验和资源分享帖差不多都翻过,大牛们分享的各式各样备考资料都试过,在正文里我总结了一下把自己觉得最好用并且一直在用的的材料都附上了链接,点击直达原帖下载。


(除了我分享的资料之外,CD上还有很多很棒的资源。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都不尽相同,希望大家能活用cd,闲的没事就翻两下总能发现适合自己的好东西)


*此外我模考用的是(学)(慧)gmat模考网站,界面挺逼真的,全免费,注意一下它的gwd模考有大概5%的题答案是错的,prep模考我没做过不清楚。

*顺便强推bing搜索国际版,搜sc题第一个出来的就是Manhattan论坛,一步直达知识的殿堂,不像百度要翻半天。


(一)定位和策略

我觉得开始正式学gmat第一步是要定位,
数学先不谈因为对国人来说基本大家都能拿到50/51,对于verbal需要在正式刷题之前搞明白三件事1.了解自己的目标院校和目标分数,2.知道verbal考试中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单项(og诊断测试或者随便找一套模考题做做看),3.然后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计划和考试策略


1. 目标院校是要自己搜索或者去和中介了解的,定校之后看看往届offer holder的分数基本就有个概念。确定了分数之后推荐大家看一下论坛上一个分析gmat小分的帖子
可以得出结论verbal正确率和成绩之间有个大概的对应关系即:

70%~v35,

80%~v40,

90%~v45,

所以如果假设数学拿到50or51,目标700的同学verbal正确率要在70%以上,目标750的同学verbal要抓80%左右。


2. 以我自己为例,我对自己verbal这三项有个还蛮清楚的定位:语法差,阅读与逻辑还行。
从小到大我语法就差,高中英语单选题二十道错一半很经常,幸亏我那届取消了单选题才侥幸逃过一劫。大学好不容易不用学语法了,但是sc完全让我找回了一度活在恐惧中的回忆;相比之下阅读逻辑我做起来还算顺手,除了需要适应一下gmat的时间限制和pace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省很多心。

我的目标分数是760,根据上一步得出来的结论我的verbal总体正确率要达到80%。因为sc单项瘸腿严重,分配下来我对v各科的正确率的期待大致是sc70%,cr与rc90%+。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再刷题,不管是单项练习还是做套题,思路都会清晰很多,也很容易评估自己和目标的距离。

3. 针对以上的自我定位,我的做题策略是:
· sc只掌握最基础也最好判断的语法点,保证简单题不丢分,难题不过分纠结、速战速决(纠结了也做不对反而浪费时间)。确保sc最多最多一道题不能超过1:30,平均在1:00上下解决。
· 把时间留给擅长的逻辑和阅读,保障这两科正常发挥,做题过程中即使卡住了也可以有时间回头多看几遍直到能选出有把握的答案。


我一战二战失利就是当时sc还有点拖泥带水导致cr和rc时间有点赶,结果正确率全线崩溃,三战四战复习的时候一天一套模拟题做了一共12套牢固了一下pace,关键是无论怎样都不要慌张,做完这几套模拟之后感觉有把握了很多,果然也分手成功。

最后说一句数学真的很重要,能拿满分的话完全是王者,一战三战的成绩分别是710(q50 v38)730(q51 v37)可以看出来三战看似不错的成绩完全是归功于数学满分。我个人知道自己马虎粗心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所以对数学没有太高要求,做了论坛里的一个经典题型合集之类的文档(隐约记得是在某大神的分享帖里下的,原帖找不到了只能把文件附在最后)就没再管过。但十分建议学风严谨的有志之士可以努力一下数学,付出回报比十分喜人

(二)

接下来重点讲一下我学sc的历程:
/
先插播一点之前在某位大牛分享帖里看到的:sc排除了某个选项之后就把它划掉思路会更清晰。因为我一直在电脑上做题没法划,就伸出左手把排除的选项捂住,挺傻的但是很好用。

sc首先照例拜一下ron大神,完美不足以形容,切入题目的风格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给出的analogy也很精辟,爱爱爱不完。

我主要的学习工具就是manhattan论坛+prep07/08/12的语法题(prep是在论坛下的完美排版版本,字体特别好看)+bing搜索,每道题都可以manhanttan上找到ron的解析,简单快捷的收获快乐。

四月份开始学gmat,我先用了一两个周把manhattan语法看了,目的是大概知道sc主要的考点有哪些。(后来发现manhattan可能更适合刷了一些题总结了一部分语法点之后再来看,能更好的理解书里的内容)然后开始做题,og做了一百道左右做不动了,感觉解析总是不痛不痒的摸不着头脑,然后看了论坛的经验开始做prep。体验完全焕然一新。prep语法我全做了一遍,07有一部分过了两遍,错题都在manhattan上根据ron的解释做了笔记,可以说学语法我基本全靠这三套prep。

我第一部分说了sc我没什么天赋,刷了这么多题也没有所谓的茅塞顿开.......但在做题和整理笔记的过程里我发现有sc几个语法点经常出现反复的被考到,而且应用很僵硬,特别好掌握,对我这种语法无能十分友善。只靠这些语法点大概能快速的做出来70%的题,剩下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就比较零碎和多变,我基本选择放弃:在刷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会整理一下但不多做研究,考试的时候遇到了的有时间就具体分析,没时间就快速凭语感选。(我的语法点笔记附在最后有需自取)

*我的语法点笔记记录了我自己用的很顺手的一些语法点,举个例子就是两个不同选项列出来我能一眼说出来哪个对哪个错而且100%确信的,我觉得每个人可能在这方面的敏感度都不一样,比如说我comparasion一直搞不明白,一出现as with xxx,xxx the case就头疼;但是句子结构问题我看一眼就能说出来哪儿对哪儿错。有人可能和我的情况恰恰相反。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自己整理适合自己的笔记,我的版本仅供参考。


再讲一下做题的具体步骤,我一开始做sc就是胡乱的扫题看选项,看半天找一个最顺眼的,完全没有找splits的意识。后来发现这么做题效率太低,才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做题方法,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模式。我是一般会把原句从头到尾读一遍,目的是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可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run on?)和未划线部分里的hints(平行?单复数?修饰对象?时态?)。用这两个先排除掉错的明显的选项,剩下的几个再从头开始找splits,择优选取。




(三)简单的说一下阅读和逻辑

阅读和逻辑我觉得主要是阅读速度,速度上去了什么都好说。杨鹏长难句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看一看,此处强调一下背单词很重要,背完单词之后做题速度和精度都明显上升。我没买单词书,在论坛上下了一个好心人整理的的gmat单词,自己先筛了一遍然后打印出来闲的没事儿就看看。

我把单词分成四类,
第一类小初高翻来覆去背过闭着眼睛都知道它什么意思;
第二类不太熟,但想一下基本能猜出意思的的合成词或者见过几次但始终没完全背下来的词;
第三类不太熟也猜不出意思的的非生僻词;

第四类是生僻词

第一类不用管,第四类(拼死拼活的背了可能遇不到几次所以)也不用管。拖累做题速度的主要是第二类和第三类,第二类看两遍能迅速地记住,第三类可能就要翻来覆去的强记,但是绝对值得,背完之后做题瞬间如鱼得水亲身感受飞的速度。

btw有个很重要的词说一下,因为太简单了所以容易忽略:
qualified是贬义,审计里qualified report就是说报表有很多很重大的错误或者疏漏。
我们熟悉的高考3500词汇里出现的那个是qualifying,褒义词,能胜任的。

gmat阅读我觉得最难的是是时间紧迫所以要在最快的时间摸清文章思路给出答案,相比雅思一篇阅读有15min,gmat一篇只有8分钟左右。
我做阅读会先略读一遍原文,跳过不影响理解文章的细节,如果遇到细节题不确定的选项再回去找。主旨题如果一下子有点懵就再回原文看一下开头结尾,基本就没问题了。

然后逻辑我就是直接做,读完题自己一般会有一个预想的方向,去找和自己的想法方向相同的答案;有的题看完了之后没什么思路,但看完答案之后会突然开窍。
做逻辑题的时候一定要清醒,必要的时候可以一边读题一边自己在脑子里复述一下题目的逻辑,来强化对题的理解。有一次状态超级差做逻辑大概正确率只有50%而且怎么都想不明白,第二天睡好之后再回头看才懂,所以状态真的很重要。
此外人人都说好的helr逻辑我下下来看过几遍也试着按他的思路做了大概30-40道题,但说实话我觉得对我没有帮助大家自行斟酌吧

(四)
最后分享一些考试经验。

·中午场考试的话建议早点吃午饭,吃少油少盐少淀粉高蛋白的,健身餐最合适了,吃完不会犯困。

·数学答得快的话最后一题可以先不选确定,躺在椅子上调整呼吸闭着眼冷静一下(别睡着)。

·笔最好在进考场之前试一下,要不然进去了发现不好用很难办。三战当时两支笔都是坏的,举手换了一次又换回来两只坏笔一度陷入绝望但是莫名其妙竟然考出了我唯一一个q51,不懂。

·题简单不代表没戏了,我最后一次考试三篇阅读都只有半屏用词清新易懂逻辑清晰明了做的时候死的心都有了结果发现咦v42。

·四战都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考场,工作人员特别好。

·考了四次觉得gmat出分和实力运气状态都有关系,有的时候题就是顺手,有的时候就是怎么选都怪怪的。考出的成绩上下浮动30都是正常,一次考不好不能证明什么,别灰心找个好日子再考一次。我记得当时有个六战760的大佬对我影响特别大,当时看了他的分享我就想我给自己六次机会,六次考不到我就放弃。三战之后我妈着急了说让我别再耗着了赶快去准备申请,我说再给我一次机会起码要考到750我才甘心,结果没想到还真分手成功了。

最后想说感谢cd一路陪伴,我一战二战没达到预期果断取消成绩,三战拿了一个勉强合格的分,直到今天四站才考出想要的成绩。中间有一系列的琐事,有的时候情绪起伏超级大,一度太茫然了不知道如何是好转锦鲤来寻求寄托,也想过要不然就留着700出头的成绩去专心申请。但多亏了有cd的上的朋友,每次翻大牛们的经验分享帖都感觉很受鼓舞,打开论坛发现有很多无论三战四战一直在为了目标分数奋斗,让我不再孤单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再最后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CDer都能如愿以偿,u will get what u deserv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收藏收藏8 收藏收藏8
沙发
发表于 2018-9-28 21:39:43 | 只看该作者
恭喜LZ!LZ分享一下学习经验吧。:)
板凳
发表于 2018-9-28 21:45: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楼主,顺便蹭个喜气!
地板
发表于 2018-9-28 22:05:51 | 只看该作者
蹭好运!
5#
发表于 2018-9-28 22:14: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6#
发表于 2018-9-28 22:29: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考了说金矿的形成,一共就一段,小半屏
说africa某个地方有大量的gold,科学家要研究它如何形成,来更好的引导发掘队寻找金矿
有两种theory,一种说是水里的金子沉淀出来的,一种说是和土里的iron反应产生的。
第二种要是对的话金矿里一定有iron,而iron很好探测(有题
第一种有个问题就是科学家觉得这个地方金矿储量太大了水里没有那么多金子可以沉淀(有题
主旨题选discuss a science controversy....对就四个字,其他选项看起来对但细读都有问题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14619734-300-after-the-gold-rush/

是原文吗?

THE gold in your ring or your filling or your watch could well be South African. Nearly 40 per cent of all gold ever mined originated there, enough to make a golden sphere 16.6 metres high and worth around $5 billion billion. It all comes from a relatively small province known as the Witwatersrand (see Map). Nowhere else has so much gold in one place, and only a handful of similar gold fields have been fou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despite decades of searching. Extraordinary processes must have combined to form it but people are still wrangling about the nature of those processes despite a hundred years of research.

It’s not that the gold is all gone, but at almost 4 kilometres below the surface, many mines are approaching unsustainable depths. Now mining companies are looking to researchers to help them find shallower and more accessible ores. The problem is that geologists have split into two different, often acrimonious, camps with two rival theories that predict that new, shallower gold fields will be found in completely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absence of a consensus, mining companies are being forced to try out both predictions, or use more methodical – but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 – search strategies.

There are some things that everybody agrees about. The Witwatersrand (known as the Wits) gold fields formed around 3 billion years ago when the Earth was very young, in a region about the size of Ireland that lay between high mountain ranges and an ancient sea. Wind and rain eroded the rising mountains, shedding debris into fast-flowing rivers. As they reached flatter lands, the rivers slowed and formed braid plains – places where many waterways joined and parted – and dumped sand and gravel in the channels. The land sank as a result of tectonic activity, and the amount by which it sank matched the rate at which sand and pebbles were deposited until a 7-kilometre thick layer of pebbles, gravel and sand had accumulated.
讲的是河床有啥pebble好像,然后iron不是铜和银

But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of where exactly the gold came in. Enter the rival theories. According to the “placer” theory, the gold was deposit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pebbles. The idea is that among the debris from the erosion were “placers” – particles of sand, gravel and gold containing gold that were also carried to the Wits valley by the ancient rivers (see Diagram). The “epigenetic” theory, however, has the gold arriving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years later, when hot water containing dissolved gold squeezed its way through pores deep in the rock, reacted chemically with the iron and carbon in the pebble beds and consequently dumped its gold there (see Diagram). If the placer theory is right, new gold should be found in all pebble beds in the region. But if the epigeneticists are right, there is no point in looking at any pebble beds that do not contain plenty of iron, and gold might even be found among other ironbearing rocks near the pebbles.

Some 2.2 billion years ago, says the epigenetic theory, hot waters loaded with gold-sulphur complexes, arsenic, cobalt, nickel and sulphur invaded the Wits basin deep underground, moving through pores and cracks across an area bigger than Ireland. When these waters reached the river bed sediments, they began to react with the iron minerals, releasing dissolved gold and forming pyrite from the iron and sulphu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7#
发表于 2018-9-28 22:31: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8#
发表于 2018-9-28 22:31: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哇蹭蹭欧气!感谢放狗!
9#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22:3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bzy! 发表于 2018-9-28 22:29
是原文吗?

THE gold in your ring or your filling or your watch could well be South African[/backco ...

对!(好强
10#
发表于 2018-9-29 00:08:15 | 只看该作者
很能体会复习中迷惘以及情绪的起伏。因为自己也正经历着这些。
恭喜楼主挺住了并且取得了好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0 00:38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