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0841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2-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杀了2次GMAT成绩都不理想,第一次是心态之故,第二次是准备不足。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关于GMAT备考的过程还是颇有心得。 一、What is GMAT ? 1. General Introduction 如果作为09或10级商学院学生的你,有志于前往欧美继续深造,并且偏好与金融、管理(including MBA, Marketing, Accounting etc.)方向的话,那么GMAT是一道你必须跨过的门槛(当然,依然有不少欧洲名校不需要GMAT成绩)。GMAT全称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中文名称为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人们也比较习惯称之为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通常我们把它和GRE统称为G, Although GRE and GMAT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they remain some difference。这门考试顾名思义,是用来检验你是否具有一名商业领袖的资质的(听起来很高档有木有!)的确,GMAT号称世界上最公正的考试,甚至有人声称成绩和IQ呈正相关。但是,不要被这些说辞scare到了,通过充分的备考,即使你只是一个商学院里的小白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因为,你是中国学生!大家懂的。 在鬼子眼里,650分是一个分水岭。因为650+就表面你的位置处于应试人群中的前20%(Which means you are superior to the rest 80% people);而780和720也没有实质性差别,因为已经是属于the top of the pyramid。 但是现在这个分数对于一个有3~5年工作经验的申请者才够用。Why? 因为,你是中国学生! 由于近几年留学的升温,中国学生的分数标准也水涨船高。5年前700+还是个稀罕物,岂是人人都能有的;然而现在750的高分也不一定够申请牛校。 So, 你的目标,应该是700+,甚至是750+。当然,如果你已经一战730之类的,而备考又要花很多时间,我倒是建议你去做的其他的比如实习、实践、志愿者神马的。基于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两者的效用和产出大家用脑子想想就明白。 2. The Structure of GMAT GMAT的考试内容结构和GRE很相似,现在新GRE一出更像了。 分为三大部分: (1)分析性写作评价(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AWA) 考试时间1小时,驳论AA和立论AI各半小时。每部分满分6分,作文成绩为AA和AI取平均。 AA=Analysis of an Argument,就是给你一段文字,可能是一个广告或者建议神马的,看似合理,其实中间暗藏着2个以上的逻辑漏洞。而你的任务就是找出Logical Flaws,然后驳倒材料中的观点。 个人认为这个体型是我受益最大的部分没有之一,并且为之后的逻辑题打下基础。我备考GMAT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思辨型思维,面对众多信息的信息能够轻易找出其中的逻辑不足和推理失误。这点恰恰是中国教育中欠缺的,而为国外教育中所必须的。 应试的话“七宗罪”总够用了。自己整理一套写作模板(千万别照抄前人的,后果很严重),上考场先找逻辑错误,然后打模板,再往里面填字,码到450+个字,OK!AA是最容易拿高分的。 AI=Analysis of an Issue,给你一句话,一般是一个观点。据此确立你自己的观点(Yes/No/Mid)并进行证明。这部分尤其需要举例子和字数。例子不要举什么国内的历史名人,老外知之甚少。举一些欧美的名人,比如我举过林肯总统,爱因斯坦等。 (2)数学(Quantitative) 75min,包括37个多项选择题,内容涉及数据充分性(Data Sufficiency)和问题解答(Problem solving)两种类型。提醒一下,GMAT数学比GRE稍难。你战略上藐视数学没什么不妥,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都很过硬,中国人平均据说都49点几;但是GMAT数学满分我从来没见人拿过,51分现在也不是很多,我两次一次50一次51。其中的排列组合、因子、质数合数、利率有点棘手,但是不成大碍。 PS大家很熟悉,就是让你算一个答案,然后再5个选项出正确的。 DS相对麻烦,给你一个背景和结论,再给你2个条件,为你在这俩条件下结论是否成立。有时候会解决与到底只要一个条件就能成立还是两个条件都能成立还是都不成立。 (3)语文(Verbal) 同样75min,语文部分包括41个多项选择题,内容涉及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逻辑(Critical Reasoning)和语法改错(Sentence Correction)三种类型。 RC一般会有3~4篇,每篇3~4道题,一开始会不适应。GRE的同学会发现GMAT阅读介于长短阅读之间,但是重要性更大;没接触过的同学会被其中的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搞晕。 Eg. 某鸟人说,密西西比河的某个水坝阻碍了大马哈鱼逆游到上游繁殖,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应该把大坝拆了。砖家跳出来将,你拆了大坝也不好,影响河的水质,最后反而害了鱼儿们。又一个砖家跳出来说,擦,你们这群傻X,光顾着扯生态环境,想过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木有,大坝一拆,发电减少,还会发洪水,老百姓咋办?当地ZF官员说,表吵,这个事情要开个听证会才来赛的好伐?作者觉得呢,恩...俺也不知道,再看看好了。囧。 SC,俗称语法。考过老托福的童鞋会觉得灰常熟悉。一场考试有16~17道,所占比例最大。一个长句,其中一部分划线,下面5个选项是划线部分的替换,A选项和原题中的划线相同。5个选项只要一个书面语法上最优。 有不少你平时觉得正确的语法和口语在GMAT都是不合理的。比如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GMAT里面你看到这选项不要太happy,直接排除!因为it是不能指代一件事情的,必须改成Just do so.所以选的是“最优”的,而不一定是“对”的。 SC靠平时大量的语法积累,说白了就是死记硬背n多语法规则,然后做题练语感。借XDF白勇老师的一句话:“当你有这样的感觉,GMAT语法就这么回事,考来考去就这么几个知识点,我都可以去教GMAT语法了——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粉墨登场了。” CR,貌似逻辑题是许多GMATer的噩梦,但是这体型倒是我最先上手的。题目给你一段文字,然后问你如何削弱/加强/评价/补充文中的观点。Boldface可以包括在评价题里面。 每做一些题,回头看看自己的思路和答案的思路,慢慢向答案的思维方式上面靠。如果看完题目你心中就出现几个可能出现的选项内容,那你的逻辑题摸着门道了。 二、Whether to take GMAT? 这个问题真的见仁见智,我前面也说过,想申商科(金融工程FE除外)一般都得考。 就像电影《无间道》中开场韩琛所说的:“路怎么走,我让你们自己挑”。 当你纠结与GMAT与GRE时,问问自己到底想读商科还是经济、EF、抑或其他文理专业?做一个自我评估,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What you want),自己客观需要什么(what you need),目前自己有什么(What you have)。 记得前阶段看到过关于选择GMAT还是GRE的一个帖子,一时没找着。找到了把链接放上来吧。 有问题在日志中留言,我很乐意解答。That's all. Good lu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