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haseDream Career七月刊文章推荐》--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0:3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
文/Leila


 每个人都有个最初的梦想吧,这个梦想或多或少也牵引着职业的选择。那如果选择进入媒体这一行,你的初衷是什么?想做个无冕之王、发挥第四权力为弱势群体发声?在采访中积累人脉,然后来个华丽丽的转身?又或者是想成为下一个杨澜、下一个战地玫瑰?
  成为一名记者,一个媒体人,是我从小的梦想,想着自己的采访能为社会带来什么变化,现在想来这或许只是年少的轻狂,但也正是这种愤青的热情支撑了新闻人的前仆后继。
  为了更好地学习新闻,在内地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去香港继续攻读硕士。为什么是香港?来看下香港政府的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香港共有45份日报、多份电子报章和699份期刊。而相信在5年后这个数字还会有上升。一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却有这样丰富的媒介资源,无疑对一个热衷传媒事业且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当然,还有个原因:在80后学新闻的人中间似乎都或多或少有着一个凤凰梦,能来到香港这个凤凰卫视总部所在地,离梦想似乎又近了一步。
香港新闻教育更贴近“实战”
香港大专院校对于新闻学硕士阶段的课程设置分为授课式及研究式两种,后者更注重新闻学理论研究,一般为2年,前者则更侧重新闻实际采写的训练,学时为1年,而实际学习的时间仅9个月,要完成8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当紧凑。记得入读时,经常挑灯夜战——狂赶报告或是第二日演讲的内容。新闻采写类课程的任课讲师,多为香港本土报章的资深从业者,布置的课程作业也会模拟真实报章采访的要求,除要求新闻专题外更会要求学生在现场观看香港政府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的发布,并在“死线”前完成新闻的采写,而最难的就是要抓住独特的新闻点。
  9个月类似于一个培训的课程结束后,当然就是就业的问题,大部分内地来的同学都会选择回国内的大中城市发展,我选择了留下。而香港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或许来的太过柔弱与扭捏,经过三个月的实习、找工作,真正留在这里进行媒体工作却又是另一种挑战。
起薪几乎与洗碗工无异
  对于香港当地人而言进入新闻行业对比内地来讲要更容易些,因为其对入行者学历要求较低,一般中五、中七便可以入行,平均入行月薪约8500-11000港元。入行学历要求低,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学历的不重视,港媒更看重工作经验,那么对于内地来港就读的硕士毕业生入职就业,薪金待遇方面也不会有太多提升。而这个工资水平是什么概念呢?在前一阵香港通过了最低工资立法后,一个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左右的洗碗工的工资水平已超9000港元。当然你可以自我安慰说,或许新闻行业更有前途。
克服粤语难关乃一大挑战
  
  同时在港就业还要面对的一大困难就是要克服粤语问题。香港传媒本土化程度很高,粤语采访及粤语写作占有很大比例。在我第一份电视台工作时,老板就提出不容许在公司内讲超过三句普通话的要求,如果听到即可“炒鱿”,当然也可以解读成是一种鞭策聊以自慰。
无“车马费”报道更公平
  大学毕业前,我曾在内地报社实习,在奔波于每日的新闻发布会中也颇感到作为记者的自豪,内地的文化中似乎也习惯对新闻工作者高看一眼,而在港传媒界工作却难有这样的感觉。究其原因:首先,香港是一个主要以金融、服务、地产为支撑的自由贸易港,涉及金融的从业人员众多且与医生、律师等职业并列为专业人士,更易受到尊重;其次,相比之下,媒介入职不存在资格考试(内地媒体从业者通过考试获取由政府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以新闻自由理念著称的香港无相应资格证书)或入职门槛相对较低,另外,娱乐记者狗仔队的形象深入人心,故难以得到在内地记者享有的光环。而这样的好处在于,似乎对比于内地有的媒体记者编辑的颐指气使,香港的媒体从业者更接地气;同时,由于香港廉政公署的存在,记者采访不存在收取“车马费”的情况,如参加记者会有送礼情况,该礼品则要少于500元,并且记者要向公司汇报,而不收受利益也保障了报道的公平性。
工资是在跳槽中提升
  
  回顾在港新闻行业工作的3年,作为内地在港读书的毕业生,似乎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与港式文化和香港同事的融合问题。前面提到香港传媒界本土化程度很高,同时也保存着相当完整的港式文化,工作拼命、无偿OT (加班)……或许值得学习,但同时金钱至上、急功近利的理念也样样不少,而这点对我而言很难适应。
  现在是我的第二份正式工作,在《文汇报》。它有中央的背景,是香港传统左派报纸,同事几乎一半是内地人,文化氛围相对熟悉。另外,香港的跳槽文化我好像贯彻的还不错,至少在香港媒体行业,从业者都相信工资是在跳槽中提高的,以我自身为例,从第一份电视台的工作到现在这份报纸的工作跳槽的过程中增加了逾4000元。
香港受众视听惯性严重
  传媒的存在当然就少不了受众,香港受众本土化思维严重,对于普通话的接受程度不算太高,所以凤凰卫视在这里也吃不上太多的香,而比这更严重的是收视惯性,读报一般就是《苹果》、《东方》,没耐心看长于800字的文章,这两份报纸更大肆报道耸动新闻、增加风月版,并美其名曰是遵从市场需求。究其原因?一个研究文化的朋友就概括称,这是后殖民时代,商业与政治纠葛的遗风。电视方面则是永远的TVB,无论肥皂剧情多么狗血,主宰着香港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师奶们似乎都可以忍受。
未来传媒市场在内地
  现在,我每天工作八个半小时,基本上要阅读一到两万的字的中国新闻稿件,然后综合整理至五千字左右,在排版员的帮助下制作成版。最初的梦想似乎被每天工作的琐碎磨平,幻想所谓的无冕之王的光环也渐渐变成了任劳任怨的新闻民工,对凤凰卫视也没有了最初的痴迷。报纸行业毕竟属于夕阳产业,其未来发展将步入电子化,而这一改变在英国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已逐步展开,中国内地的报纸存在产权特性与不对称内容管制的问题,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国内报纸也将全面面临这种媒介融合的数字化转变,所以新闻从业员也将面临获取素材、采写、编辑手法的变革,建议后来者要多加学习多媒体技能。另外一颗追求新闻的热情之心更是必不可少,到了职业中期你会发现这份热情可能是唯一支撑你继续这一行业的理由。而对于电视行业,无论男性、女性都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镜头面前光鲜,可背后却是付出了很大的辛苦,我始终记得在电视台时,曾三十六个小时连续工作,曾连续半个月没有放假,一度右腿外侧因拿摄像机脚架被撞倒,持续淤青……
  至于是选择内地还是香港,香港从业者专业化程度较高,新闻理念与西方相近,可以作为职业初期的选择,而未来主流市场还将是内地。但有时,一旦适应了一个地方就放弃了环境的改变,这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1-19 14:5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