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5247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8-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最近版里不少牛津的录取,刚好今天FT一篇文章提到牛津,顺手转过来,对数量化金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个研究院。MAN和AHL就不介绍了,搞金融的都该知道。
------------------------------------- 在2007年,AHL和牛津大学联合创建了OMI量化金融研究院(Oxford-Man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Finance),投资13.75百万英镑。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金融研究中心,涉及学科包括经济、工程、统计、数学、计算机和工商管理。其主要目标是,研究开发量化金融(Quantitative Finance)模型,确保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新一代的量化金融人才,并开发下一代的金融投资模型。 我问黄文耀,与牛津大学合作建立金融研究院是不是跟他从牛津毕业有关?“没有,没有关系。”他否认道。我接着问他:“没有直接关系吗?”“没有直接关系。” 黄文耀说:“当我去找一所大学时,当然,第一所我去找的就是牛津。但是,第一次我去找的时候,没找对方向,找大学的一个部门谈,没有谈成。后来,又去找了其它不同的大学。”
“哪些大学?”我问他。“这个不能说。”他表示。“帝国理工去了吗?很近嘛。”我追问道。“这个可以说,” 黄文耀表示:“我们没有特别去找伦敦大学,因为我们在伦敦,可以跟伦敦的大学有多一些合作的机会。当然,UCL、帝国理工、伦敦经济学院,它们都是可能的合作对象。因为在伦敦,与它们合作也可以通过别的途径。” 为与学术界合作创建量化金融研究中心,黄文耀在欧洲和英国走访了六、七所大学。跑了一圈之后,还是回到了牛津大学。这次AHL通过介绍在牛津大学找对了人。牛津大学的有关部门对AHL量化金融研究的提议不仅理解,还提出一整套计划,比AHL起初的想法更为全面。 当时,牛津大学没有金融学系。黄文耀介绍道,在与对冲基金合作成立量化金融研究的问题上,牛津大学有兴趣,有计划,也有具体想法。为了与英国金融业建立合作关系,让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相辅相成,同时能够让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与金融业界保持密切的联系,牛津大学提出,量化金融研究院应该由几个不同的学科参与。应该有工程学、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等,还应包括法律和工商管理。牛津大学还提出,AHL的员工应该与牛津的学者在同一地点、同一栋大楼里工作,以确保双方合作相互融合。 这些建议都与黄文耀的思路不谋而合,因为他不想仅仅与大学的某一个系科合作。如果只与大学的一个部门合作,从效率、效果上来说,都不理想。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牛津大学一开始就找到许多院系,参与合作,共同研究发展量化金融科学。“在很多大学,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常常不易,” 黄文耀说:“它们各自为政,你与一个部门合作,别的部门可能就不愿意介入。” 作为一家期货管理公司,AHL为什么有兴趣与大学合作进行量化金融研究?“我们的团队,与一流大学的研究一样,要找好的研究人员,不同类型的专家,彼此分享想法,相互讨论。需要一批顶尖的人才,互相帮助,协调工作。” 黄文耀说:“我们从大学招来的研究人员,离开大学来到我们这里,有很大改变。环境不同,这里是金融市场,是一个商业环境。” 黄文耀表示,如果员工只做自己的研究,远离学术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一个缺陷。 成立了OMI量化金融研究院之后,AHL一部分研究人员常驻在牛津大学,而在伦敦的研究人员,也经常到牛津工作,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黄文耀说:“他们可以和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讨论,可以接触国内外来访的专家和学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奖者,到处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题目。喝杯咖啡时,就可以和学者、教授,一起聊天,可能产生许多灵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