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7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换工作的一些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22:57:52 发自手机 Web 版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场白:我自从博士毕业之后换过两次工作。跟大家分享一下经历心得。

一.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英文里有一句话,叫"keep in touch"。意思是保持联系。当然如果用在面试了几轮但最后没被录用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一句客气话。很多人真的在没有成功之后也不再跟面试过的人保持联系了。我却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廉价的机会。因为保持联系可以只是在某社交平台上建立一个连接而已。但以后说不定真的会有回报。

我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做过四年多的经济师。这是我博士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第一份是在BlackRock。在BlackRock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发现IMF的模型预测组有一个经济师(economist)的机会,虽然钱没有业界多(跟我当时的工作比税后砍一半儿吧),但我一直希望可以在这个机构工作,也算是为了“梦想”就申请了。也面到最后一轮了,但没有被录用。在结束的时候呢,有两个面试人员就跟我说希望“keep in touch.”

可能当时人家就是那么一说,但我就那么一听之后一想还是保留人家的联系方式吧。到不是经常要去打扰人家,都忙。但一年打一到两次招呼也没啥成本。比如在社交平台上点个赞啥的(当时还没开始用微信,就是这么个概念)。

然后过了一年,突然收到一封邮件,意思基本可以总结为“那啥,还想来不?”然后也没面试,在我说还想之后直接进入定价和定报到时间这个环节了。基本就是这个组里又有名额要招人了。人家可能也面试一些其他人感觉我挺好就把我录用了。

后来发现一开始那个名额被一位工作经历和年龄都至少大我十年,而且一直在这种机构(比如说英国央行)的经济师得到了。所以一开始我没被录用事后看来我认为很正常,也很公平。而且感觉我都能和这个阶段的经济师竞争了还有点儿小欣慰。

这个段子的中心思想就是,有的时候一个行业(比如经济师)圈子很小。职业发展找工作也是重复博弈(repeated games)。保持个联系没啥成本但说不定真的会为以后找工作铺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二. 一次面试就当场被拒也要看拒你的人是谁

在IMF工作了一年多,当时感觉也不错。虽然那时候还没有非常急迫想换工作的想法,但也会偶尔了解一下还有啥其他机会。主要也是想间接了解一下在IMF的工作经历的边际效益。打个比方,如果加入一个工作之前年薪是三十万,然后开始这份工作一年之后有人愿意花四十万年薪雇我,那虽然可能该工作本身年薪不那么高,但市场还是对这段经历有一个定价的。当然这个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不是很严谨。同样的工作对每个人的边际效益也会不一样,但至少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吧。

我当时呢,三十二三岁。还不知道外资投行里有“九大投行”或者"bulge bracket"这种说法。当然,这些投行我肯定是听说过的。毕竟读博士以前还在这个群体里工作过。只是不知道有这种说法而已。非常偶然,其中有两个投行都在那年有大中华或者亚洲地区首席经济师的职位出现并面试了我。也有人把这种职位称为首席经济学家。英文里就是chief economist,就这么个概念吧。就叫A行和C行吧,跳过B因为谐音容易搞笑。

当时A行只有一个面试,没成。但有意思的是一上来面试我的就是全球科研组的话事人(global head of research)。这个面试的感觉就是特意把我叫来告诉我不能录用我。一开始上来就说,太年轻,不行。想换工作可以安排,但当这种大地区的首席经济师,哈哈,不行。

再具体一点儿呢。这位话事人很直白,基本就是,竞争这个位子,我这个年龄段的简历能出现在他桌子上他都感到奇怪。但推荐我的人他很尊重,也出于好奇细看了一下倒是能明白为啥了,因为我的确很有潜力。如果我想找个首席经济师的头衔,小一点儿的机构,就是去了基本就你一个经济师的那种,也应该没啥问题。但像A行这种重量级的投行,人家的原话是“The math simply doesn't work out.”但如果我一直有在这个数量级(bulge bracket)做这个位置的想法的话,等四十出头应该可以了。

不知道大家听到这种反馈会是啥反应。但我当时还挺高兴的。首先我没觉得人家是来消遣我的。反而认为这么忙的人特意跟我约了时间,就是为了听听我对一些经济问题的想法并告诉我这事儿没戏,我反而觉得更有信心了。所以就算一上来就被告知不行,还是非常礼貌的跟他交流。有点儿自己篮球打得还行这时候突然过来一牛人专门找时间来跟我打一场就是为了告诉我现在还有差距。这不挺好么?他还非常耐心的把在业界当经济师都看重哪些能力,每个阶段都干啥,待遇区间等,都跟我分享了一下。这些信息对我后来发展还有讨价还价的时候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虽然没成,我不但感激这位话事人,更感激推荐我的人。

至于C行,当时是通过猎头找到我。面了好多轮,反馈都不错。但没成。不过还是保持联系了。长话短说,两年后,我加入了C行,成为其大中华地区经济组的话事人。现在还在为C行工作,目前也负责亚太地区日本之外的经济组。

三. 别人的路可以参考,但还是要走自己的路

自从跟A行和C行交流过之后,虽然没成但觉得的确可以是一个职业发展上的目标了。当然,在那之前也是有考虑过的,只不过觉得还比较遥远,先一步步走着。突然发现自己的能力已经进入这个竞争圈了,也很自然的会开始增加了解。

当时已经开始用微信了。还记得有不少分享讨论是关于“首席经济学家”的。甚至还有一个帖子专门讨论从IMF出来的首席经济学家。基本总结下来呢,在IMF当过经济师到不是必要条件,但的确不少是有过IMF经历的。但有一个当时我以为是必要条件的事实就是最近这十多年到二十年,在九大行坐上首席经济师位置的都是先到某个大投行的经济组,在首席经济师下面先干着,学习并等待机会。

其实这个路子我自己也感觉挺合理。中国甚至亚洲地区的首席经济师,九大外资投行一般把这个位置和其团队设在香港。我当时也惯性思维的认为不走这个过程就不太可能。如果这里我硬说当时我就感觉要走自己的路,我就是手拿菜刀砍电线的人才,后来成了,那真是不但套路,而且还不要脸。的确,从结果来看我怎么说都行,但我还是实话实说吧。事实就是我自己也没想到其他路子,甚至都放弃过这个职业目标。

但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我第一点里说的keep in touch。反正两年后我离开IMF时拿到的岗位就是九大行之一的大中华地区首席经济师。利用当年A行得来的相关信息,比较了一下没啥太大出入就同意了。至今入职两年了负责地区上有所扩大这个上面简单提到过但就不细说了。毕竟我现在全职工作具体干啥不是这种个人娱乐分享的重点。所以这个段子主要还是想说,就算有些时候出于其他原因认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需要改变,或者某个目标不能完成,也不妨保留一线希望。说不定会有转机。

2020年疫情全球都受到影响,对职场肯定也有很大冲击。在祝大家身体健康的同时,希望上面的分享对一些网友有参考价值。
收藏收藏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4-12-26 18:5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3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