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外资投行中,投行部负责业务主要有三大类:企业股权融资(Equity Underwriting)、债务融资(Debt Underwriting)、并购收购重组咨询(Financial Advisory)。
进入外资投行部门的途径可以分为校招和社招两种。一般来说,校招在简历筛选时,会更加重视学校的brand,并不太在乎专业的匹配度;社招则更加重视过去工作经验的匹配程度、工作成绩、人脉和交际能力。
1校园招聘简历筛选关就校园招聘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简历关的筛选。
在秋招时,外资投行的full-time analyst position往往有上万人投递,但是只录取几个人,所以HR为了减轻工作量,往往会直接根据学校的名气筛人。国内的target school一般有清北复交这四所,其他像人大、浙大、南开、对外经贸等学校这几年也有成功拿到offer的牛人。
如果自己本科学校不是target school的话,建议争取保送/考上这几所学校的研究生,这样通过简历筛选的机会大大增加。至少在实习层面,职小问可以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某家二线外资投行招聘实习生,当时有位清北的研究生投递,结果对方一看学校,都没有面试就直接打电话过来问愿不愿意去上班了。
除了学校之外,HR也会看重过往的实习经历,下面为大家列出几个拿到Bulge Bracket Investment Bank offer的同学的实习经历,供大家参考。
Case1:
清北本科,非四大审计实习经验,纽约大学Stern Business School交换半年,大摩IBD summer intern(HongKong),最后拿到大摩的return offer
Case2:
人大本科,伦敦商学院master,有过几家四大审计的实习,做过贝恩咨询七个月的PTA,两家精品投行的M&A组实习分析师,最后拿到德意志银行IBD London office的offer
Case3:
对外经贸本科,从大二开始积极实习,曾经在一家国内小券商、高盛高华、麦肯锡、中金实习过,最后拿到中金的return offer
Case4:
人大本科,GPA较低,但是有过外资PE实习,成功拿到某家Tier1投行的summer intern和return offer
根据职小问的不完全统计,一般拿到offer的大神主要在投行、四大、咨询公司这些专业服务机构实习过,并且不少都是拿的return offer。小小八卦一下,大摩HK Office去年的summer intern有二十多个,最后大部分都拿到了return offer;这也导致去年秋招时对外招聘的岗位只有个位数。建议有志于投行的小伙伴赶紧多参加几份实习,MBB这类咨询公司、四大、国内券商等,如果感觉第一份实习非常难找,不妨请关系好的师兄师姐/同学/老师或者家人帮忙推荐,一旦找到第一份正式实习,后面的就会轻松很多。
此外,由于近来外资投行的return offer很多,建议大家在大三/研一的寒假就开始投尽量多的投行暑期项目。
网申笔试面试关每年秋季招聘时,各大投行网申的开放日期都较早,比如高盛和UBS是在8月中旬就开放网申系统,截止日期一般都在十月上旬。这里的建议仍然是尽早申请,因为投行的网申一般需要填写不少开放性问题,一般都会有“Why this firm? Why this department? Why you?”这类经典问题,建议有志于申请的同学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笔试关没有什么好说,一般投行都用的是SHL网测,这个只要反复练习几个星期就能通过。
对于面试中behavior question的准备,建议在面试前找好过去面经中的问题,然后找同学帮忙进行mock interview。根据一位小摩IBD的offeree 的经验,她在正式面试前找同学mock了四五次,从同学那里得到了不少改进意见;之后在申请季至少面试了十几家投行,每次面试完她都会总结有哪些表现的不好的地方,并且进行针对性改进,面试水平不断提高,最后终于拿到小摩的offer。
在准备behavior interview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为什么想进投行,为什么我适合投行”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准备的每一句答案都尽量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在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这个阶段,介绍自己的每一段经历都要突出这段经历中自己做出了什么贡献,体现了什么能力。此外,在组织答案时,尽量使用总-分-总这样逻辑清晰的结构,让回答更加清晰明了。
2社会招聘外资投行社会招聘的名额非常少,而且候选人一般都来自于其他外资行、顶尖咨询公司等,但并不是没有例外。
举两个例子,一位人大毕业后去了四大行总行的一位大神,工作两三年后跳去了高盛;另一位在邮储总行的大牛,工作六七年后跳去了瑞士信贷。
在社会招聘阶段,候选人能不能带来新的人脉、业务资源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如果是希望通过社招进入顶尖外资投行的小伙伴,在工作时就需要多多积累自身的人脉资源和业务能力了。
最后,职小问想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进入高盛、大摩这些外资投行固然好,但如果没能进入的话也不要遗憾,毕竟投行越往上走,对资源的要求也越高。不少投行人士都是抱着入职两三年进入买方的想法。因此,如果能够去买方基金或者一行三会等监管机构工作,前途并不比在投行差。举个例子,九鼎的创始人吴刚和黄晓捷之前分别在证监会和人行工作,积累下了丰富的人脉,之后成功创立了九鼎投资这家PE,目前身价数十亿元,岂不是比在投行工作更能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