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些感想,如果是马上考的,就不用看了。
本人在职,零零星星每天看 1-2 小时,复习了三个月,最后三周几乎全天复习。成绩不能和这里 NN 相比,一考 700 出头。不想再战,太累了,失去了很多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这种无聊的考试就是满分又如何,实际中又有多少用处,文章比 NY times , Economists 上的难懂多了,能练到将 NY times 上的文章很快读懂,有时间练练写出那样的文章比这考试实用多了。不同意者不要拍砖,这里仅仅是我的想法。本人水平属于大众型,下面主要就想谈谈和我一样的大众来如何和 GMAC 过招。
首先是 SC 。 SC is the king , the key 。这是实力,而且本人认为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最近常常看到这里对 OG 和 Prep 的讨论,所以我就先说说自己的感受。 OG 和 Prep 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别人能明白我们说的话。但是 OG 的侧重点不同,是什么呢?是通过语法错误让你明白句子不对。另一方面 Prep 不仅考察的是语法,而且是逻辑意思,实际上更侧重于后者。所以读懂题,明白句子想要说的内容是关键。当然语法仍然是重点,大多数题仍然是通过语法来的错误来判断。看个例子:
Possible long-term consequence… , the gradual warming of the Earth’s climate, A) may include polar ice caps that are melting and sea levels that are rising, B) include melting of the polar ice caps and a rise in sea level.
语法上将 AB 都是正确的,可能会有人说 possible 子后不能用 may ,但这不是主要的。 AB 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体会体会。
以前可以说不太管不划线部分,仅仅考虑到划线的部分就可以选出答案,现在有点难度。所以当我们从 OG 中总结的语法规则不使用现在的考试时,我们会非常迷茫。考点在那里?
当我们在听会看别人给我们的回报时,什么样的最好? 什么样的会让我们困惑? ----- 是那些不能将事情讲清楚,从汇报中不能得到唯一的解释、概念, 即修饰、指代产生歧义的。如果一个句子不同人读会产生不同理解的句子绝对不是一个好句子,也绝对不是 GMAT 的正确选项。看看这个例子:
Students AA are four times more likely than are students BB in planing to …
Students AA are four times more likely than students BB to plan to …
不是完全考试原句,但基本意思框架一样奥。 那一个好呢?显然第二个会带来歧义,会使人有不同理解, to plan 是可以修饰 BB ,也可以修饰 AA 和 BB 。 在看一个例子
A is more efficient than B to plan 。。
该句子没有问题。看看和前面的不同,能不能就说 than 后面的句子一定要加 do ?不一定奥。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不要试图去总结规律。总结规律是人的本性,也是处理问题的方法的途径之一。问题在于我们总结的规律是不是正确的。在 GMAT 的这个 Game 里我们会发现,仅仅靠自己总结的规律,往往会有一个瓶颈将自己限制住。本人深受其害,靠规律, SC 基本在 70% 的准确率,但放弃规律, 20SC 一般也就错 1-2 个。当然了,有些 NN 悟性高,规律总结得好,但是我这里说了,我的感想是针对大众型的,不要拍砖。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说将了这么废话,核心是什么呢?怎么分析呢?我这里结合我的经历 1 )认识真正的原则, 例如主谓宾一致,任何时候,没有歧义,任何代词有所指,平行对称(如 and 的链接前后就要求平行 , 否则牛头不对马尾)。平时做题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于正确的答案,而更应该看看错误的,明白为什么错 --- 很重要的奥。
RC : reading 就是太多的修饰,使得人读起来费劲。所以平时读的时候要抓关键 --- 主谓宾。就像 GMAC 并不要有我们读懂没一句话,但是要知道大意。
此外对 jj 也有些感想。毫无疑问, JJ 对理解的帮助是巨大的。但现在的 GMAC 将答案弄得差别很小,不小心就会掉进其陷阱里。所以如果能知道出题点及大概的方向将会对鸡精的利用起到锦上添花之效。现在每月都有鸡精。前一段有一个 NN 甚至整理了好多 RC ,这是 CD 的财富。所以如果有时间,建议将考过的能更新,添加进去,尤其是考题及答题方向,重要的是要 share 啊。每月有超过 50 , 大概需要半年就可以将其更新一遍了。这个需要大家齐努力,将这一比 CD 的财富发扬光大。也许今天为别人,明天为自己。众人拾材火焰高。
最后,考完了,要面试了,录取了,毕业了,然后有机会面试别人了 ------- 千万不要向极少数人那样,对和与自己长得像的人的苛求远远超过对外国人。用流利的外语或者向炮一样的提问将你打发。再流利的外语也没有土生土长的人流利,再聪明的人也有比他还聪明的。任何时候,同胞多的地方里总是利大于弊的吗。等我们的选人标准是 — 就是我们长得像的时候,我们也就更强大了。不同意者也不要拍砖,仅仅是我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