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 l 资料选择: 1.LZM、菜鸟or 白勇:LZM和菜鸟都不要看。你需要的是:OG+大全。最多加一个白勇。之所以不推荐LZM而推荐白勇,是因为在LZM的书里,说的大多是所谓的“规律”,这是很生硬很中国化的应试,不利于应付灵活多变的真实考试。而白勇的书里,虽然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规律”,但是绝大部分知识点都来自语法书,都有语法方面的解释,这样理解起来就会从根源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以后做题都会有依据,并且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依据”发散开来,不断攻克新的形式的题目。而且白勇的书是分类总结的,就相当于是一个菜鸟手册的横向总结。 之所以不推荐菜鸟手册,是因为我认为总结总是要自己做的,不要借助其他东西。而且OG的题目,大多都有很多考点,硬分成几类,效果不能保证。白勇的书,每类中选取的都是典型的题目,已经足够进行横向总结了。 2.OG:OG 3遍太少,直到考前都不要放开,每天坚持反复看,要把OG的解释每一句话都吃透,没有吃透的就查询讨论贴。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OG SC。你在做大全的时候,也要看OG。OG是剑谱,大全是江湖,你在江湖中历练的同时,不能抛弃剑谱,因为每次新读剑谱,你都会读出新的看法,并且能更好地将这些看法融入到江湖中去。一边修炼,一边演习,这才进步的快。 3.大全:大全一天3个section练习,关键在于控制pace和把错题标注出来好好研究,看看自己最弱的部分在哪里。大全的好处在于各种考点的各种形式几乎都会在里面出现,做完以后看看自己的错题就知道自己没有掌握的地方在哪里,以前弄错的地方在哪里。有些题目看看讨论贴你就会对OG解释和这个考点又加深一层认识。 4.做大全当然不能放OG,两手要一起抓:大全是最好的揭露你问题的东西。既然觉得不好,就赶紧针对性的改正。看看自己错的都是什么题目,怎么错的,pace是不是把握好了。 总结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不在乎做了多少题。每天三个section是为了保持题量和题感。但是光做不总结分析也是没有用的。 5.对待大全的态度:不要只当作题目来做,一定要分析,尤其是错题。大全是让你看清楚你自己弱项的很好的材料,你正确率这么低,就要去分析,为什么这么低,错的都是什么题目,为什么会错,针对性的去改正。 6.OG VS 大全----正确率:即使OG真的看的总结的很好了,也不代表你就一定能保证大全的正确率。换句话说,你不用奇怪自己大全要错30%。OG是剑谱,大全是江湖。你剑谱背的再熟,到了江湖,也不一定就所向披靡。就好比王语嫣,剑谱算背的熟了吧,可是根本不会武功。大全的作用,其实就是用来给你测试自己的水平和弱点的。要让大全正确率上升,光看OG是不够的,需要你自己去分析大全。大全的每道错题,怎么错的,讨论贴怎么说的。大全的每道正确题,是不是所有错误的地方我都能够找出来,有没有模糊的地方,模糊的地方讨论贴又是怎么说的……要这样来分析,你大全的正确率才会逐渐上升。 7.Tonyadidas的语法总结:SC语法我不建议用tonyadidas的总结。道理还是我讲的,总结要自己做。OG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语法和考点解释,tony的总结看过也许会帮助你理解,但是最终还是要以OG为依据,自己总结出考点来。 l 关于考试的时候语法题的做法: 问:是迅速看一遍题目,找到句子的主干,然后就看选项,寻找出题点以及选项间的差异,即使做完了题目,可能还不是完全了解这道题目表达的意思,只是对于难于排除的选项再回原文看意思来选择?还是稳稳地看一遍题目,知道题目在说什么,然后找语法点? 答:我是全部看的。但是看的时候有轻重,脑子里面浮现的肯定是主干。不过,浮现的不是架构的主干(主语是什么谓语是什么之类),而是意思的主干(谁怎样的做了什么事情),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我是在看主干,但用更好的表达方法,我应该是在看key points。 一般来说,理解句子意思之后,会对做题有更大的帮助。我都是从头看到尾从来不跳的,只是看到有些key points的时候更加留意一些。不过必须要说的是,我并不是每句都看懂了才做题的,有时候单词不认识,有时候句子太长,都有可能看不懂,但是一样可以做题。 这个都要靠平时大量的练习培养出题感。 l SC瓶颈 问:原想用菜鸟筛选功能按考点过几遍OG,发觉菜鸟手册有些我认为的考点没有涉及,而且和自己所能理解的分类不大一样,有鉴于自己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最后是每道题仔细看了一遍OG的解释,并利用菜鸟手册自己加了几项考点。决定在未来的一周每天一至两个知识点分类总结,并且结合CD上语法知识点汇总的链接帖子。但是怎么说呢,觉得语法这一周没有进步反而有些退步了。确实通过阅读理解OG的解释,发现了许多知识点,也渐渐体会怎样避免歧义等的一些细节,但是这两天每天做了20道左右的11OG的SC,每次要错5个左右。比我以前做10OG错误率(5/30)反而高了。。。感觉就是好像看到题目有点不敢下手,反映到脑子里的东西突然多起来了。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答:你以前考虑题目没有现在这么细,可能根据大的考点能解题,就觉得过去了。现在你按照考点来横向总结,突然发现,原来一道题目里面有这么多讲究的,原来并非是只找出正确答案就可以了的,需要从这些宝贵的例题里面,学习更多考点的用法。你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再回头去做题目,当然觉得比以前混乱了,因为你心中有更多的知识有待你去消化了。这不是什么可怕的现象,这是复习过程中正常的经历。你正是要经过这个阶段,去分清楚各个考点的轻重缓急,去培养自己做题时候判断的顺序,去发现自己容易忽略的要素,去逐渐把一团乱麻在心里整合成一个虽然庞大但是非常清晰的考点体系。
RC l 逻辑简图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逻辑线和架构,逻辑简图只不过是把这个架构和逻辑主线用自己的语句总结出来了而已,要怎么写都根据你自己的理解来做。如果真的觉得写不下手,那你就总结段落大意吧,把每段段落大意用一句话或两句话总结出来。连起来就是逻辑简图了。 l 细节 略读? 我说细节略读,不代表不读啊。而略读的意思,就是你记住重点就可以了,其他修饰语等等成份都可以不管。你把细节题和原文的对应都找出来,等你这样分析完一遍,你就大概知道该怎么读细节了。 读文章有轻重之分,细节也要读。其实看起来很多的信息,记忆起来并不算太多。关键在于你每隔一段就要去回顾本段内容,来加强记忆。有些信息分析多了以后,你就知道肯定不会考,或至少考到的机率比较小,你就不用记忆,最多记住位置,真考到了回头定位。 不回去定位?不回头定位也是一种方法,当你在阅读的时候比较仔细,重点细节都能记住时,就不用回头定位且可以节省时间。但是,不定位一定要基于你肯定这个答案一定绝对是正确的基础上。如果你心里对这个答案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就必须回头定位。 要做到不定位,你首先要熟悉各种语言现象,在阅读的时候就稍微多化一点点时间,培养起识别“重点细节”的能力(就是看到这个细节就猜到可能会考)。其次要抓住文章架构,因为很多细节题并不需要你记住具体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对应法来排除不正确的答案的。只要你记住细节出现的地方和大致概念,就可以用排除法解题了。 l 选项 选项的细小差别不觉察:把你错的所有题目集中看一下,看自己到底理解偏差在哪里,到底怎么错的。有时间的话,把错题的OG解释也看一下。把阅读题目中经常出的那些词摘出来背下来。 l 阅读第二遍总结 RC做完一遍分析之后,可以再做一遍,往往第二遍会有跟前面不一样的感受。或者你觉得第一遍已经很详细很好了,就再看一遍。看完第二遍以后,你可以按照题型进行归类总结,把主题题全部一次性看一遍,再把作者态度题等等一次性横向对比看一遍(细节题可以不用总结,耗时太多了)。再有时间,你可以练习做逻辑简图,把80篇的逻辑简图一次性做一遍(每次做逻辑简图,你会发现后一次的比前一次的就简单,逻辑关系更明了)...在这个过程中,每天尽量保持一定量的练习。GMAT阅读80篇如果都被你分析的滚瓜烂熟,你也可以去做一下GRE中的人文类文章,不过不用太在意对错,关键是保持阅读量。 小安阅读法中提到的在短期内过一遍,是需要很大精力的,就算全职复习的人都未必做得到。你不一定要按照他提出的时间标准来做,但是,短时间内大量过文章,真的帮助很大。你可以用一个周末试一下,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延长过一遍需要的总时间。 l 什么叫分析? 阅读的分析,不是指把题目解出来就行了,找出答案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反复分析和浏览,巩固我们的方法和知识点。好比细节题,你知道答案不要紧,但是你要反复去看每个选项错的是哪几个单词?哪些地方错了?正确的选项对原文是怎么改写的,选项中的单词分别对应的是文章中的什么单词?整篇文章在哪些知识点出了细节题?细节题都考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看过几篇以后,回头看看所有的细节题,是不是会觉得有些内容特别容易出细节题?……要这样来复习,才达到了效果。 l 阅读笔记 不建议做阅读笔记,太耗时间,也不利于思路的整理和细节的记忆。 读的快慢,需要平时的练习来积累经验,慢慢你就会发现最适合你的速度。一般来说,包括读文章在内,一个RC题目平均2分钟是比较正常的。 我最开始的时候是做NOTES的,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方法太浪费时间,对我的定位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帮助,而且为了很快记下notes,我还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什么样的内容记成什么样的格式……notes记多了吧,花时间,而且回去定位的时候自己看着也糊涂,notes记少了吧,又不晓得关键信息在哪里。所以我放弃了notes。 二战的时候对阅读越来越熟练,就发现完全不用notes,强迫自己理出架构和记忆,不依赖记录,是最有效最快的方式。所以我不喜欢notes。不过,这个东西看个人的,你如果觉得notes对你有很大帮助,你就用。你觉得用了没有什么太大帮助,就不用。
l 文章句子看不懂 这是你对GMAT的句子不熟练。GMAT的句子之所以长、难,一是因为确实有些词汇我们可能不认识,二是因为这些句子都来自真实的文章,出题者要把长篇的论文压缩为简短的考题给我们考,就必须采用大量的从句、修饰语、倒装等等,来保证简短句子的巨大信息量。所以,只要你熟悉了GMAT句子的架构,看懂就没什么大问题了。至于单词,经常出现的那些,你把它们记下来,背出来就可以了,一共没有几个。 杨鹏难句:架构强烈推荐看杨鹏难句。你时间紧张,看完前面的难句概论,再每个类型看个三五句就行了。 l XDF方法 我觉得关于GMAT阅读的特点,XDF的杨继,已经算是非常深入的了,还有一个杨鹏,这两个人对于GMAT阅读的分析,已经非常之详细了。虽然我个人不是完全赞同XDF的方式,但是,XDF的方法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他们总结的“语言现象”、各种题型的解法、主题题的常见单词、文字对应法……通通是非常有效的阅读工具。入门者不妨从XDF的阅读方法开始,逐渐自己领悟GMAT阅读的精髓。但是,随时要注意,批判的接受,XDF所说的不是全部都对,要随时自己总结。同理,我说的也不是全部都对,仍然要自己来判断。 l 实战 而我之所以做那样的分析,则是考虑到很多TX在阅读这篇科技类文章时,在时间压力下肯定是读的云里雾里的,没有办法立刻抓出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我的那句总结,就是希望大家在庞大的信息量里面,迅速识别出最重要的关键信息,用来做题。我还希望通过这样的总结,告诉大家,如何在阅读的时候就判断,哪些内容比较可能出题,哪些不太会出题,从而把握阅读重点,加快解题速度。 总结来说,就是,我的分析是基于“怎样在考试的时候读文章和解题”来进行的。这样分析多了,就容易培养出考试时的阅读习惯。当然,平时复习,有时间的话,还是可以详细的分析一下文章的整个逻辑架构,每段的逻辑链,来进行对GMAT文章的熟悉。 l EXCEPT EXCEPT题大多数是出在排比的地方。所以当文章中出现四个排比时,你就知道这里会出EXCEPT题了。你说的覆盖整篇文章的题目,是最难的一类题。这类题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你在阅读时就培养出好的习惯,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在每段和整篇文章读后,都花几秒钟去记忆这些关键信息,这样,即使不定位,你也可以轻易选出正确答案。第二,如果你还没有办法做到阅读时候就记住关键信息,那么,找出选项中最长的、最难的、最生僻的单词,进行原文定位,然后用文字对应法或直接从原文中判断该选项正确与否。 如果时间不够,你必须放弃某些题目,那么这类就是你应该放弃的题目了。 l 长文章 遇到120行的长文章该怎么办?首先你应该狂喜:哇哈哈哈这代表我进入高分区啦!然后沉住气,平时怎么做的,考试还怎么做呗。谁说长文章你就不行了?平时复习到位,什么样的文章都不用怕啊。 长文章,我个人觉得,跟普通文章没有什么区别的。信息量不见得会多多少。GMAT还是比较公平的,一共就那么点时间,不会特意出过分长的文章,长文章则一定有简单之处。就算没有,也多不了多少信息量。你掌握架构就行了。阅读文章的架构一共就那么几个,我前面的分析指出过,作者要阐明他的观点,一定就是遵循那么一些架构。你平时做多了就知道了,不需要特意练什么长文章。关键是看到长文章不要慌就是了。 l 读过等于没读 读过等于没读,就是说你还没有熟练掌握active reading的方法。读的时候,就要在心里构造一个文章骨架,细节就是骨架上的这些血肉。就好比你刚认识一个女孩子,你从头到脚看了这个女孩子,然后让你向别人形容这个女孩子,你一般会先说:这个女孩子大概一米六左右,有点胖,然后你才会开始形容其他部分,其中,你会特别注意脸部(文章的开头),然后,才注意其他的细节,而每个部分的细节,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手是手,脚是脚,对不对?文章也是一样,你掌握骨架,细节自然会在脑中再现。 文章读的有轻有重,不是说就要故意略掉一部分内容不读,或草草读过,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重的部分,是帮助你掌握文章骨架的部分,你要用来构造整个架构的,轻的部分,就是血肉,但是连在哪部分骨架上,怎么连的,你一样也是要记住的。 回读这个习惯不好,要硬掰回来。 l 关于OG1作的解释 我的确就是没有回读就记住了这些细节的。我不觉得记住这么点东西有什么不行的。我在文章的分析中就重点说到,要记住第一段出现了小A和A1A2,第二段出现了PH,第三段出现了茶碱,第四段出现了IBMX, 而且我还反复强调,读完一段,就要花两秒回想本段内容,读完全文,又要花两秒回忆全文内容。如果你做了这些事情,并且平时一直都坚持是这样练习的,最后怎么会记不住这些简单的信息呢。你只要记住这些新名词在哪段出现,就可以做你提到的那个题目了,怎么会记不住呢?记不住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为这些细节打通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是混乱一片不连贯的信息,那怎么记得住呢?你最后脑子里剩下的,应该就是我写在每段后面,以及整篇文章后面的那些内容啊,这些内容,并不是你看第一眼就可以变成那样的,当然需要你在脑子里做过整理,将有用的信息相互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提倡要花几秒钟总结每段和全篇文章内容的原因啊。 还是拿女孩子来做比方,如果你见了一个女孩子caffeine,然后,她委托你去她哥哥那里办事,她哥哥说,请你描述我妹妹的样子,来证明你就是我妹妹派来的人。那么,你会怎样描述呢?你除了会说,你妹妹大概身高一米六,骨架适中不胖不瘦之外,你还会说:眼睛很大,鼻子不大不小,嘴巴很小,皮肤……之类。然后,你可能会说:今天她穿了一件黄色的夹克,里面是红色的小背心,下面一件磨白的牛仔裤,一双NIKE的球鞋,戴着SNOOPY的手表,脖子上还挂了一条很炫的项链。请问这些信息多不多?但是你会不会把这些信息混起来,告诉她GG说她脚上戴了个手表,上面穿一条牛仔裤?文章也一样,你需要把不同的细节充填在骨架的不同部位上。文章先阐明观点,所以小A必然出现在第一段(就好比项链一定戴在脖子上),然后举出老观点,所以代表老观点的PH一定出现在第二段,依此类推,第三段用意在于举实验结果和其他例子来进一步验证作者理论,所以实验以及茶碱的内容必然出现在第三段。最后一段是作者用来解释例外的,所以代表例外的IBMX一定出现在第四段。--你要时刻注意,细节是黏附在骨架上的啊!脸上的器官不会跑到脚上啊。 你一开始,不能达到这种效果,也是正常的。不过,你可以通过反复的分析,慢慢培养这种能力,所以,现在不用着急。我说的不回读,指的是读文章的时候任何内容都只看一遍,除非特别重要,或一下子看懵了,否则不要回头再看。你现在无法记忆所有的信息,回原文做细节定位完全可以。慢慢就会达到不用定位的状态了。 l OG以后的正确率 不要以为OG很顺就一下子觉得自己考试就是这种水平了啊。OG只是让你明白怎么读,怎么做题,具体的应用当然还是要去做新题来巩固。这跟SC的道理是一样的,OG读的滚瓜烂熟,但是一做大全可能错的很多,这中间其实缺少的是一个把分析结果消化和灵活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经的,不要指望一下子跳过去。 l 什么是架构? 我要提醒的是,我说的记忆架构,不是指纯逻辑的东西,不是你说的“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个作用我是从来不记的,我从来不记首段起什么作用后面起什么作用,我记的是主要内容。就像我们小时候学语文,老师要我们总结段落的主要内容一样。你可以把OG的文章,找一天全部一起看一遍,不要看后面的题目,光看文章,看完一篇,就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连成一条线看一遍。以后做GWD分类,也这么做一次,对抓主要内容很有帮助。 l 从定位到正确选项 如果发现定位以后都找不到正确答案,建议你把所有的细节题的正确答案,都跟原文印证一下,看看这些正确答案是怎么对原文进行改写的,看多了就知道了。 l AWA~~RC 个人感觉,最终我作文拿5.5分,不是我在上面花了时间,而是我在SC和RC上分析的很多。SC各个考点,尤其是模糊点的详细分析,反复总结,建立了我对句子的感觉,不知不觉我就能够写出很简洁并且意思清晰不产生岐义的句子了,而且写完我还会下意识地检查一下,有没有指代岐义,有没有不清楚不简洁的地方,呵呵。 RC则建立了我对整体文章架构的感觉。GMAT的阅读,尤其是议论文,辩论文,真的非常佳妙。看多了,架构分析多了,就会建立一个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论证思路严谨又开阔。很有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5 10:22: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