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大数据备考新GRE阅读 作者联系方式微信:vcalive1203
什么是大数据? 依据Wikipedia ,所谓的大数据即是:Big data is an all-encompassing term for any collectionof data sets so large and complex that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processusing traditional data processing applications.(fromhttp://en.wikipedia.org/wiki/Big_data)
这些内容看起来貌似和我们生活和GRE的备考毛关系都没有,但读者不要急,耐心一点,毕竟,耐心也是一种美德。
其实我们对大数据一点都不陌生,如果你经常到淘宝或者亚马逊买东西,你就不难发现,这些电商是可以“推荐”一些你感兴趣的商品给你。可能你也知道,这些电商之所以知道你对什么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根据你以前购买商品的记录(这些记录你可以理解为数据),来判断和预测你的购买习惯和购买倾向,最后自然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来给你推荐你可能购买的潜在商品。
再说一个例子,大家估计都很熟悉苹果手机里的Siri, 对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为什么Siri居然可以听得懂我们在说什么,并且会正确地(至少有时候)回答你所提的问题,比如如果你问Siri,请问附近最近的厕所在哪里?如果你在中国的话,你的Siri很可能会告诉你离你最简单额肯德基就在前面不远处。作为一个machine的SIri,是如何准备地识别你的语言并且回答你的问题的呢?这就牵涉到语音识别的复杂问题,不过没关系,今天我们通俗简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让一台机器“学会”一种语言(比如说英文),大概有2种方法。第一种是你把所有的英语的语法、单词的发音规律、句法等等编程技术。第二种就是利用大数据,也就是把世界上人类有历史以来所有的表达:包括书面的表达,比如书籍和口头(oral)的表达,比如演讲等数据输给机器,因为这些数据足够大,包括了几乎所有的你想到的和想不到的问题和答案,然后某天比如你问它,离我最近的厕所在哪里?这时候Siri就会根据她本身存在的数据(主要包括你现在所在的位置的数据和那些厕所的位置的数据)来告诉你最近的厕所在哪里。同样,如果你能回答刚才我们问Siri那个问题,你也不过只是根据你脑海里的经验和经历(也就是大数据)回答而已,对吧?
那么问题来了,说了那么多的厕所的话题,和我们的GRE阅读有个毛关系啊?!!其实很简单,大家想想,你在学英语的时候,你是按照上文的第一种情况呢还是根据第二种情况来学习英语呢?
悲哀的是,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国内教育还是停留在第一种学习办法。也就是从小学开始(其实不少地方幼儿园就开始了),教你语法,这个从句那个从句,然后就是完形填空…但我们想想,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相信你的中文还不错吧,至少你说话和写作文一般不会犯语法的错误吧?
聊天时,你肯定不会说“吃你饭了吗?”。而且你更加不会一边说“你吃饭了吗”,然后一边想你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对吧? 我们压根就没有学过中文语法,那为何我们不会犯语法错误(至少大多数不会)?
其实很简单,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语言。我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问别人吃饭了吗就一定要说“你吃饭了吗?”而不是“饭吃你了吗?”。说得通俗是我们习惯了这种语言的表达,如果用今天的话题的话,那就是那些我们所习惯的表达就是“大数据”。你会根据你自己已经贮存的大数据去准确地表达。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利用我们的大数据来攻克GRE阅读呢?答案是悲哀的。
因为我们一直以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几乎没有人正确地教我们怎么看西方的学术文章,或者我们今天所说的GRE阅读。
比如我们看看现在大多数的同学是如何地备考GRE阅读吧。大多数同学都是,天天背单词的中文意思,然后呢?然后再看短语,然后呢?然后再看长难句,最终到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开始根据之前学习的单词和句子直接来个翻译。往往翻译得出来就是理解了,翻译不出来就是不理解。
可问题在于,国外的考试,比如GRE,不像大家国内那些文章或者托福,GRE阅读之所以难,除了本身词汇和句子的难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充满了大量的转折和不同观点和概念之间的对比等逻辑关系。考生往往是学会了语法、词汇的中文意思和句子的语法,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区分主题(main idea)和细节(supporting idea),理解main idea 和supporting idea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看出文章上下文同一概念的同义替换和清楚上下文每个重要单词和句子之间的联系—考生往往忽略或者说根本不懂这些。悲哀的地方还在,国内的GRE无论是书籍还是培训都没有教会大家这些最最重要的内容,导致大部分的考生记住了很多单词,学到了很多语法,一旦到看阅读的时候,大家的脑都是豆浆机,少数才是摄像机或者复读机。
既然GRE阅读(其实SAT、托福、GMAT等等考试)都是标准考试。所谓的标准考试,就是说这次的托福真题的所有考点,文章的结构,句子的结构,单词等等以后都会,而且一定会出现!!否则怎么叫标准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国外考试,比如GRE、托福等等考试都有加试部分(你不会告诉我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吧?!!)?那为何要有加试呢?我们考试本来就够累了,还要做那些加试题目,ETS你是想怎样啊??!!
事实上,正是这些考试存在的加试才让这门考试变得标准和科学以及公平。
我们都知道,GRE基本每个月都有考试,而且官方说成绩5年之内都有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可以做到每个月都有考试?凭什么GRE的成绩5年之类都可以有效?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GRE的科学性所致。GRE之所有有那么多的加试,其实那些加试的题目一般是不成熟的题目,也是不太科学的题目。GRE考试要做到公平性,就得要求每一个月的考试,也就是每一套题的题目基本上,从本质上是一样的:所有的考点、句法、文章的结构等都要要求高度的一致性!如果不是,比如说,1月份的考题容易,12月的考题非常难,那如果你12月份参加考试,当你得知原来1月份的考试无比的简单,那你岂不是想杀了ETS,对吧?公平何在?
所以为了做到公平性,几乎每一次的考题基本都高度一致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想在这个考试里获得高分,应该怎么备考? 其实很简单,在适合自己的时间范围内足够的熟悉所有可以拿到的真题!!记得是真题,那些所有的模拟题,就留给你们的情敌去做吧。
具体到我们的GRE阅读而言,到底地球上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真题呢?所有的真题无非就下面几种,我一一告诉你。 1,2014-08-01 ETS发布的最新150真题(简称150真题),里面有34篇(不包括前面那篇和og里面一模一样的例文)的文章。
2, OG里面的约50篇的阅读文章。 , 3, practice book上面的2套真题、PP II上的2套真题。
以上就是大家获得的自2011-08-01改革以来的所有真题了。由于改革后的文章和题目大部分和以前的题目一样,特别是阅读(之所以很多阅读文章和题目一样,你可以理解为ETS忙着赚钱,完全没有时间进行开发题目)。
于是,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2011年以前考的真题和2011年到现在可以拿到的真题来备考即可。 这些真题大概一共有:2011前的阅读约200篇+2011GRE改革后的阅读100篇=300篇。
时间充足的同学可以全部做完,熟悉,时间紧的同学好好滴用正确的办法熟悉100篇即可。
而且2011GRE改革以后,长文章(大约700个单词)的文章只有一篇(如果你考试遇到2篇,很可能其中一篇是不计分数的加试的)和大约9篇的短文章(大概是140个单词)。
于是聪明的孩子,如果你需要的分数是verbal 155左右,长文章基本可以在考场里随便蒙即可,因为考试中一共20道阅读题里,只有4道是出自长阅读文章的题目。只要考前把所有的短阅读都拿下,拿到自己需要的分数应该是不难的。
注:所谓的PPII 就是ETS提高的2套真题,大家可以到ETS官网下载,如果你购买了官方指南,里面会有一张光碟,里面即是2套PPII题目。该套题目和你在考试时碰到的题目难度基本一样。Practice book相当于纸质版的PPII ,里面部分题目和PPII的题目一样,practice book主要提供给那些没有条件使用电脑的国家使用,也是难得的真题,必须重视!
那么2011年以前的真题,我们有多少是可以拿到的呢?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其实你懂的…),在中国大陆我们是有很多真题的,大概200篇左右,其中大家熟悉的吴中东阅读就已经有约196篇真题还有翻译和解释。
这里,我们说说大家都熟悉的一些书籍或者真题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大家熟悉的大白本:也就是NO题目(NO来自 North America 的缩写),国内的考题。这些几乎就是几乎所有的阅读加填空等题目,这些大白本里面是按照当年的考试试卷一份份收录的,包括了以前考的所有阅读、类比、填空、数学等题目,有答案但没有解释。
36套就是一老师摘取大白本里面的一些阅读然后经过改编的阅读。一共36套,每套10道左右的题目,也就是36套为大白本的部分题目,并且经过作者的改编。
吴中东阅读也就是基本是所有大白本的阅读和题目,还有解析和翻译。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使用吴中东阅读即可。理由是36套只是部分改编题目,大白本除了阅读还有其他已经不再考的题目,而且没有解析等。
如果大家有足够长的时间和科学的备考计划,完成并且熟悉这些阅读的词汇、习惯每一个句子的表达,文章的逻辑结构,看得懂题目,并且知道正确选项是如何和原文的同义替换关系,那么到考试那天,大家由于脑力有足够的大数据,看起阅读来,简直比看中文还快得多得多。
当然,你肯定看过很多的高分经验贴,什么一周备考GRE330以上的,什么裸考GRE325以上的。
姑且不管他们是真的还是坑爹的。
问题在于,人家是看学术文章长大的或者说人家本身早就积累了大量的学术文章的大数据,所以拿下GRE阅读唾手可得。
你呢?
一句话,可惜那个备考一个星期不到就可以轻轻松松考330的人不是你><
而且悲哀的是,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他们的备考过程中,单词是背下来了,难句是看完了,阅读是做完了,可是到备考完了,大多数的学生脑里肯本一点真正有用的数据也没有,而且你会发现,很多同学都会很自豪地告诉你他们是裸考的(其实这部分同学在我看来是陪考的),这些同学这辈子基本没怎么看过那些学术文章,脑海里又何来的数据呢?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要想看懂GRE阅读,要想真的有一天在美国学校里混下来,就好好滴在国内积累自己的英文学术阅读的大数据吧。不要再想着靠RP,拼爹或者所谓的机经了…不然到了美国,就只能继续活在阅读的水深火热当中,痛不欲生,欲哭无泪。不信你问问你的那些牛人的师兄师姐吧,每天到底是有多少英文学术书籍需要看啊,简直没完没了,无法无天。当然,如果你只是想去美国混混,倒不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和宝贵的青春到GRE阅读里。
当然,肯定有人告诉你说,GRE的阅读大多数来自经济学人或者纽约客,所以平时你一定得看那些文章。而且不少书籍或者老师告诉你,那些阅读文章来自哪里。
但问题来了,你问问你自己,你现在连单词都没时间背。对了,专业课你要上吧?理科的同学,实验要做吧?文科的同学,论文要写吧?学音乐的同学,乐谱要记吧?已经不再单身的你,拖要拍吧?对象要处吧?对于社团里的同学,关系要搞吧?单词没背,托福还要考,阅读没时间看,那又何来时间看什么经济学人呢?尼玛你这是在逗我玩么?你又像那些和你推荐经济学人的人一样,是考试专业户,考试跟过节一样,对吧?
再说,你知道那些阅读文章来自哪里对你考GRE有个毛用啊?你又不是老师或者考试专业户,只有老师或者考试专业户才需要花那么时间去研究题目来自哪里(其实21世纪的今天,只要稍微懂点搜索能力都可以很快知道题目来自哪里)。记得,你需要的是掌握如何阅读GRE阅读,并且在考试里做对题目。
就算你真的闲得发霉,寂寞得空虚,你说你有时间看经济学人啊。
但问题又来了,你看得懂吗??!!!对吧。
所以说还是根据国情,踏踏实实地尽可能多地做完了并且熟悉真题即可。有同学就爱说,不行,我就是要看经济学人,不是据说在西方,手握一本经济学人是进入上流社会的象征吗?(事实上,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就是那些每天干着下流事情的人)
好吧,既然你一定要挤上上流社会,那么我们提供给你这样的经济学人,那就是双语配套的,并且把经济学人一些常用的概念、表达整理给你,要不?如果需要,赶紧加我们的微信平台:shangxiaogre,我们会给你适合你的资料,只是因为我们足够的了解你们,并且一直努力去了解你们。
对于那些实在想短时间轻松获得GRE阅读的大数据,那么你们最好上一个培训班。只是问题又来了,到底哪家培训强啊?!!
我自己的看法是:
GRE的文章总是让人欣喜若狂,看得越多,体会或者说领悟得越深刻。你一边看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一边进行着思考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作用然后再一次次徘徊于假设与验证的过程。 这些过程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比如说健身,跑步,都是枯燥乏味(其实是外人看来)的重复再重复。
但这些过程以及常人难耐的重复,对我而言恰恰是最大的幸福与奖励,远胜于对与错。
所以你应该跟随一个靠谱的,喜欢GRE阅读的,对GRE阅读狂热的,nice的上校GRE团队学习。下面来一些我研究的阅读的心得和结果。不过你肯定听过一篇文章,那就是大家熟悉的《2013我要和这个世界谈谈我是如何做到GRE阅读满分的》一文吧,没错,上校就是作者,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不妨再看多一篇ETS在2014年最新发布的150真题里的一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小伙伴们新技能,赶紧get√
现在大家先耐心的看下文章(如果你真的打算考GRE,还是耐心看完吧,出来混的,迟早要还啊) In 1998 scientists using the neutrinodetector in Kamioka, Japan, were able to observe several thousandneutrinos—elusive, tiny subatomic particles moving at nearly the speed of lightand passing through almost everything in their path. The Kamioka findings havepotentially far-reaching ramifications. They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neutrinos has mass, albeit an infinitesimal amount. Even a tiny mass means thatneutrinos would outweigh all the universe’s visible matter, because of theirvast numbers.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a given neutrino does not have onestable mass or one stable identify; instead it oscillates from one identity or“flavor” (physicists’ term describing how neutrinos interact with otherparticles) to another. This oscillation may explain why, although the Sun is alarge source of neutrinos, detectors capture far fewer solar neutrinos than thebest theory of solar physics predicts: the neutrinos may be changing to flavorsundetectable by detectors. Finally, while the standard particle-physicsmodel—which describes all matter in terms of twelve fundamental particles andfour fundamental forces—does not allow for neutrinos with mass, there aretheories that do. Further experiments to confirm that neutrinos have mass couldhelp physicists determine which, if any, of these theories is correct.
自己问问自己,看懂多少了。再看多一遍上面的文章吧。Ok?
下面就是我们告诉你的GRE阅读的大数据啦。嘻嘻。
橙色部分为主题,要理解,详细读。 红色为ramification的三个findings的implications 其他颜色部分为细节,记住它们的大体位置,清楚它们是属于前面的主题的部分的关系即可。
In 1998 scientists using the neutrino detector in Kamioka,Japan, were able to observe several thousand neutrinos—elusive, tiny subatomic particles moving at nearly thespeed of light and passing through almost everything in their path. The Kamioka findings have potentiallyfar-reaching ramifications. They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neutrinos has mass, albeit an infinitesimal amount. Even a tiny mass means that neutrinos wouldoutweigh all the universe’s visible matter, because of their vast numbers.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a given neutrino doesnot have one stable mass or one stable identify; instead it oscillates from one identity or “flavor” (physicists’ termdescribing how neutrinos interact with other particles) to another. This oscillation may explain why, although the Sun is a large source of neutrinos,detectors capture far fewer solar neutrinos than the best theory of solarphysics predicts: the neutrinos may be changing to flavors undetectable bydetectors. Finally, while the standardparticle-physics model—which describesall matter in terms of twelve fundamental particles and four fundamentalforces—does not allow for neutrinos with mass, there are theories that do. Furtherexperiments to confirm that neutrinos have mass could help physicists determinewhich, if any, of these theories is correct.
一篇阅读文章必须清楚哪里是主题,哪里是细节,哪里应该理解,哪里应该大概知道它们的关系和位置即可,清楚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为关键。
大家试试用上校的结构逻辑法看文章吧!不要再一篇篇翻译了。
记得, 阅读千万不要从第一个单词翻译到最后一个单词, 那。。。样做结果就是hehe了。。。
文章第一句引出文章的背景信息:In 1998 scientistsusing the neutrino detector in Kamioka, Japan, were able to observe severalthousand neutrinos【破折号后面为neutrinos的同位语,略读】—elusive, tiny subatomic particles moving at nearly the speedof light and passing through almost everything in their path.
其中这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总分关系:ramifications 为名词复数抽象词 ,后面引出三个findings的implications(含义) 1,整个文章的主题句: The Kamioka findings have potentiallyfar-reaching ramifications. 2,后面是三个findings的implications: a.They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neutrinos has mass, albeit an infinitesimal amount.
b,The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a given neutrino does not have one stable mass orone stable identify;
c,Finally,while the standard particle-physics model does not allow for neutrinos withmass, there are theories that do.
最后再来一个总结: Further experiments to confirm that neutrinos have mass couldhelp physicists determine which, if any, of these theories is corr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