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797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主题
- 帖子
- 性别
- 保密
|
(五 )
(C)小镇名人
刘峰去的学校,是典型的中西部大学城。镇子上几乎一半的店铺都是为学校服务的。刘峰虽然有奖学金,但生活费还得自理,所以来了之后就开始找工。他也学美国同学,翻报纸看分类广告。他特别喜欢摄影,发现一个镇上最大的报社要招记者,而且规定必须会自己摄影,他就去面试了。结果表现不错,英文也凑合,就被录取了。报社说开始试用三周,只给最低薪。以后看表现定薪。
刘峰肯干,自己买了辆旧自行车;脖子上总挂着自己最喜爱的相机;一边满街转悠,一边找素材。有时候也有报社指定任务,去采访什么名人之类的。
第三周,刚好赶上州里竞选州长的候选人来大学辩论,观众甚多,把一个学校礼堂挤得水泄不通。其实采访候选人的任务是另一位记者的,但他不知道什么原因,没到场出席辩论。刘峰呢,又是脖子上挂相机的模样,挤进了礼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和记者的“头衔”钻到了台下;先是选景拍了竞选人的照片和现场的照片;后举手问了几个尖锐且选民关心的问题;最后和两位候选人单独采访了五六分钟;然后马不停蹄地骑回报社,以最快速度写完了新闻报道;同时让工作人员去洗当天照的胶卷。
等一切完毕,他拿着选好的照片和底稿去找总编的时候,总编正在办公室里发愁:自己派出去的大牌记者已经空着手回来了,这今天最大的新闻可怎么整啊?刘峰简单明了地述说了自己今天的采访,交上照片和文稿,让总编眉开眼笑,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第二天头版头条就是刘峰照的照片和撰写的报道;那几张照片,抓拍的出神入化,还被路透社等大报社争相转载,给小镇的报纸增光不少。
第三个周五,总编把刘峰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份聘书:半工半读;年薪两万五;配报社福特牌轿车(旧的)一辆;台式电脑一部;办公桌一张;刘峰被雇用了!那时候的物价是$0.39 可以买一打鸡蛋; $0.89可以买一加仑汽油。刘峰暴富了。而且报社和学校协议,把刘峰的工作当成其大学的一个科目来上,就把移民局的规定也符合了。可刘峰根本不会开车,怎么办呀?这难不倒刘峰。他自己出钱,每天$5,雇了个退休的美国邻居给他开车!
从此之后,刘峰写的稿子和照的照片,经常被采用和刊登。他甚至有了一个每周固定的个人栏目,给美国人介绍东方文化,从历史到烹饪,从印度到日本,想起什么就写什么,很受读者欢迎。连当地的电视台都慕名而来,邀请他上电视讲解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有关东方的事宜。
有一次有个读者来信管刘峰要如何做寿司的菜谱。刘峰自己没做过寿司,当时也没万维网,雅虎或谷歌搜索引擎,所以他就编了一个自己认为貌似可以做可以吃的寿司菜谱,在报纸上登了出来。过了几周,电台来找他了,说有观众质疑其寿司菜谱的可行性,问:可不可以在电视节目中当场示范一下?刘峰不怵这个,满口答应,然后花了两天时间研究如何按自己的菜谱“赶制出”寿司来。结果到了录节目的日子,他伙同几个邻居老太太,穿着厨师的行头就出镜了。结果他们按照刘峰发布的菜谱,一招一式地做,反正最后把一盘寿司给做出来了。电视主持人当场品尝,赞不绝口。结果刘峰一炮打响,在电视台也有一个他主持的东方美食和修养的专题节目,每个礼拜都要教如何做一道东方菜。这回刘峰学乖了,先打电话向父母请教,然后再写一“美式”东方菜的菜谱。
刘峰做为小镇上唯一的大陆人,出尽了风光。
我认识的几个北美MBA (五)(B)
我认识的几个北美MBA (五)(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