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DIY,所以可以说在这几个月中坎坎坷坷,跌跌撞撞,蹦蹦跳跳。。(偏题了啊你丫的) 遇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以下将结合LZ逛CD的见闻,一一列举:
1 填错学校or专业名称(MSA MACC MAC MPA),常见于提交不同学校的resume与PS时。尤其!尤其是忘记修改页眉里的学校名字!T^T
2 出生年月写成本科入学年月((* ̄︶ ̄)y 刚出生就上大学了简直亮瞎了审核官)
3 老师推荐信弄反。 通过A老的邮箱提交了B老的推荐信。别说不可能,中介做过这样的事。
4 成绩填错。 我有一个原始成绩与wes认证后的成绩,在essay中,系统中,resume中没有填写一致。
5 存款证明没有开够。我开的32w,结果UIUC要40w。。没有了解到位。
6 essay复制黏贴易出错。你看了两个学校都要你写short term & long term goals ,没错,然后就兴奋了,小手一抖复制黏贴没有review,学校B的essay里就赫然写着“我想去A上学我最喜欢A了偶哈哈。。。”
7 申请时VISA信息填错。 不过这个好像AD之后可以写邮件找学校更改。
8 自制推荐信的同学将2-3份推荐信做成一种纸质一种抬头一种字体大小。借用某老师一句话:“除非这三位professors住在一个办公室用一个打印机还喝着一个牌子的咖啡。(指脾性一模一样)”
9 隐瞒成绩。 不少学校有类似于选修课可以隐,甚至专业课可以隐几门的说法。我想说这样做冒的风险太大,我一开始也隐了,从3.8到3.9,但结果寄成绩单会出错,扫描会出错,wes根本不能做。此外,一旦查到,收拾回家上家里蹲吧。 差别不大,风险过高,绝对是一个不推荐的选择。
10 面试出错。 务必搞清楚学校的基本信息,想要什么人才,你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学校要你,然后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友好状态。
11 没有做充足的信息筛选工作就偏信某条言论。这点实在是太普遍,也太具有杀伤力了。从一开始的定位,到筛选,到网申,到面试,到选择OFFER。 我想尤其是作为一个DIYer,我们从最初就被扔进了一个大杂烩里,有小白的询问,有大神和伪大神的侃侃而谈,有往年的ad与rej, 有着大家PO于网上的纷繁错杂的信息。 咱们是学商科的,首先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应该做到于众多的资源中浏览,筛选,甄别出最适合自己的有效信息,使用之; 其次,to be ethical。莫用自己主观臆断的东西干扰后来者的观点,毁人不倦。
回帖补充:
姓名写反!可以吗!给我发了说托福GMAT收不到我上去看才知道!
校名写错+10010啊!补充一点就是申请要趁早,否则到后面虽然离截止日期还有距离但是人家已经招得差不多了
网申或者整推荐信的时候,先在WORD里打好了然后COPY到网页填写的框框里,常常会出现是copy了两遍的结果(不知道是大家都有还是只有我一个人有)。我那次差点直接把推荐信提交了,还好又review了一下,就发现了PDF里面出现了两遍。。。
以上就是我这数月的体会,欢迎大家踊跃补充,为战友们铺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