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seDream
搜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申请总结] 美国研究生留学基本手册,从准备到申请再到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8-16 23:32: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10:10:15 | 只看该作者
==================== 美国留学研究生申请GRE分数与选校定位====================

GRE是申请美国研究生必须参加的考试之一,GRE分数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选校定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GRE分数与留学选校的定位标准。

1、GRE在申请中的分量

对不同的专业而言,GRE的重视程度不同。

对理工科而言,总分1100以上,作文3分以上就可以申请大部分学校了,1200以上就可以申请所有牛校了,虽然低于1400的非牛分无法成为你申请中的亮点,但也不会是软肋。

对社会科学而言,要求写作的专业和跨专业申请对GRE要求会相对较高,如果你的其它背景一般GRE分数又比较低的话可以考虑下重考。

对文科而言,GRE要求相对比较高,对数学要求不高,所以V400以上,Q600以上,总分1100以上还是比较必要的,写作的话自然越高越好,当然低了也不必恐慌,3分以上的话好好改改WRITING SAMPLE就可以弥补回来。

对艺术设计类而言,GRE有个分就行了,不少学校都不要求GRE的。分别低的太离谱就是了。

2、GRE对申请牛校的影响

理工、设计等专业,GRE对申请牛校的影响很小,上了1200以后基本就是看其它背景了,比如研究经历、设计能力(作品集)、研究方向等等。

对文科、社科而言,GRE虽然相对重要,但重要程度还是比不上IBT,V500以上就区别不大了,作文相对要求会高些,4分以上相对比较容易申请些。

另外如果申请MASTER的话,GRE门槛会比PHD低很多,特别是牛校的MASTER,GRE分不是特别低的话都可以考虑冲击下的,别给自己留遗憾。

3、GRE考完以后做什么

1)去了解下自己学校往届的师兄师姐都去了哪,什么背景,给自己的定位作为参考,找跟自己学校关系好的学校,根据师兄师姐的背景来定位,可以做到很精确。

2)选校、收集资料、套磁。经过前面一步后,再结合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和个人喜好列出个学校名单,注意分出DREAM SCHOOL,重点目标和保底学校这几档,一一查这些学校的网站,进入自己专业的页面——

A 申MASTER的,看下有没有硬性的英语和GPA分数要求,看下专业的课程表了解下是不是跟自己的大方向MATCH,记下小米邮箱(admission office那个)、申请截止日期、申请要求的资料,准备开始申请吧。

B 申PHD的,也是先看硬性要求和专业方向,然后查FACULTY的名单,一个个教授搜过去,出版作品、WIKI,看到跟自己研究方向MATCH的记下邮箱,收集他/她的个人资料,最好能弄本书来翻翻,然后开始陶瓷。具体陶瓷的技巧可以去美版查,这里就不累述了。

3)看到自己非常非常非常想去又硬性要求GRE分数而自己没到的学校,先写信问小米是不是国际学校也没有通融余地,有的话可以不用再考,没的话就快点去报10G吧

另外要说明的是,学校筛人是个找亮点的过程,GRE考好了可以成为亮点,考不好就要在别的背景上下功夫了,换言之没考好等于错失了一个机会,但并不等于出国之门就此关上。希望没考好的同学不要放弃梦想,现在到申请结束还有很长时间,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来提升自己的背景。至于重考和到实验室积累经验和人脉哪个更快捷有效,就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自己分析了。

PS:这条信息可能有些过期,仅供参考~!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53:26 | 只看该作者
===============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基本资格================

一、学习成绩。

美国高校审查申请人学习成绩时,要求其将成绩转换为GPA(GradePointAverage),并以此作为衡量申请人学业 成就的标准。由于我国院校基本上采用百分制,在转换为GPA时应采取以下标准:90至100=4,80至89=3,70至79=2,60至69=1,小于 60分=0。要想获得奖学金,GPA成绩应在3分以上。

二、英语水平。

目前美国高校承认的英语考试成绩主要有TOEFL(托福考试)、 GRE(研究生成绩测试)、GMAT(商业管理硕士入学考试)、LSAT(法律学校入学考试)和TSE(英语口语测试)五种。中国学生最常参加的 是TOEFL和GRE考试。因为中国学生大多财力有限,不大可能依靠个人力量赴海外留学,因此大多数人希望能获得奖学金。而TOEFL与GRE成绩是能否 获得奖学金的重要因素。在此需要提醒欲赴海外求学者,美国校方在发放奖学金时,只把TOEFL和GRE成绩作为参考,而并非决定因素。因此在申请过程中不 能忽视其他材料的重要性。

三、经历及荣誉。

申请硕士及以上学位时,过去的工作经历和成就尤为重要。在相关专业上取得的成就更是 重要,可直接影响到对方是否向你发放助研金或助教金。因此假如你具有教学及研究的工作经验,那么无疑能帮你不少忙。

四、学历。

如在国内已经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申请到美国攻读更高学位,这种情况获得奖学金要比申请本科奖学金容易得多。目前国内申请赴美就读者年龄呈低龄化趋 势,其实并不可取。一是争取奖学金困难,二是学生本人年纪小,自理能力差。笔者认为,至少应在取得大学本科文凭后,再考虑国外求学一事。

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应按照美国奖学金申请的标准,并根据自己的个人实力,有重点地着力申请几所不同层次的学校,避免条件差的人 企求高标准学校的奖学金,条件好的人却进入差的学校,错过了他应享受的待遇。

美国的奖学金分成很多种,有些是基金会、企业、公司、工厂或私人捐助给学院的,这类奖学金有几十万种,金额从500美元到十几万美元不等,大部分只提供给美国公民,供给海外学生的很少。

非美国公民或外国留学主要争取学费奖学金,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而那些还提供生活费用的奖学金则为数不多,取得机会更少。美国研究生院可申请的奖学金通常 有以下几种:奖学金有全额和部分(半奖)两种,也是给予成绩优秀的学生。部分奖学金只减免学费和生活费的一部分。他(她)们都没有服务义务,也不必纳税、 助学金、补助金等;还有宿舍助理、研究生助理等,但是这类的奖学金基本上要熟悉校园环境以后才能申请到。
申请美国研究生院的奖学金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般对于“软件”和“硬件”都有较高要求。美国研究生院申请奖学金的硬件条件一般包括:首先是语言成绩,这是道 门槛,托福最好在100分以上,GRE1250分以 上,如果是GMAT,最好在600分以上,此外,大学平均分GPA最好在3.0以上,还最好有论文发表。而软件条件则包括:首先,PS(个 人陈述)要生动细致,能体现自身的特色,这个是申请成功的关键;第二,推荐信要找有良好背景的教授来写,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写推荐信找人的法则:首选享有 国际声誉、学术地位高,尤其是美国老师指导和了解的教授写推荐信;其次找国内知名的专家;再次找省市知名,实在不行也要找校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写推荐信

申请美国的奖学金还需要准备一定的资金,因为零零碎碎的申请费用加起来数目不小。建议申请人事先要选好学校,拉开申请院校的等级差距,一般最好在10所以 内。首先,申请费,每所院校平均大概在50美元左右,申请10所就是500美元;寄送GRE和托福成绩的费用,每所36美元,申请10所就是360美元。 此外,还要加上邮寄包裹、打电话、成绩单盖章、网上查资料、GRE、托福考试以及培训等费用,加起来费用至少在1万到2万元人民币。

怎样才能获得美国的奖学金?

没有得到奖学金而自费留学美国的人,由于不清楚美国社会的奖学金分布及发放情况,往往在留学生活中疲于奔命,应付语言,应付学 业,应付生活开支,结果精力三分,给学业带来影响。

其实,美国的奖学金多如牛毛。如果弄清楚这些情况,去申请奖学金,留学生活大可不必陷入三分 精力的窘境,可以一心一意专攻学业。在美国,国家有国家级奖学金,学校有校级奖学金,系里有系里的奖学金,还有一些社会团体设立的多种形式的奖学金。通常 学校越大奖学金越多,学校越知名,专业越知名,奖学金就越多。据说,斯坦福大学所拥有的奖学金数额全美国第一。像哈佛、耶鲁这类美国名校,其奖学金数额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他值得注意的事项:

1、申请美国研究生课程,单凭托福成绩是远远不够滴,除非你本科阶段有超级本领; GRE成绩是必要条件,美国大学里理论上接受雅思成绩,而实际操作中看的是GRE/GMAT;

2、你的论文、研究能力、名人的推荐和是否参加过该校的活动;

3、美国人特别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向大学询问时,不能光谈及你的成绩有多高,要把自己最独特的一面展示给人家;你的自愿者经历、演讲和辩论才能、模拟国际会议、摄影、舞蹈,体育等;千万不要用模板在做你的PS。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5:47:50 | 只看该作者
====================== 留学美国读研,你的GPA能申请什么学校?====================

美国研究生的招生是十分看重GPA的,对于选择美国留学读研的同学来说,奖学金金额较少,主要是自费为主,名额相对较多,没有固定指标,也不存在经费限制问题。因此,对于申请者来说,符合学校招生标准才是最重要。美国的研究生院会从你的GPA上来确定一些指标,比如你的专业学习状况等,学生应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尽量提升自身条件,而非忙着赶申请时间,因为申请时间对研究生申请影响不大,确保自身符合录取标准才是当务之急。

  申请美国研究生院建议参考专业排名。申请研究生的学生往往是为了进一步深造,希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因此选择在专业领域权威的研究生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帮助更大。此外,学校的录取率、项目经费、入学率、地理位置、校友关系、费用、就业率等都应综合考虑。

  申请条件

  大学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

  一般来说,申请美国硕士要求大学平均成绩80分以上,按985、211和普通二本、三本,会有每个层次大约5分的差距,需要TOEFL80分以上或者是同等的雅思成绩。TOP50的大学建议需要有GRE或者GMAT的成绩,如果考虑申请热门专业、申请奖学金,一般来说 需要GRE成绩,如果是商学院需要GMAT成绩,如果是法学院或者是医学院那么还需要他们专门的考试。另外,还须提供推荐信、论文发表、研究成果、社会实践等,这些均可在邮寄申请材料时放在一起邮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生申请不同于本科生,他们可能不会看你参加了哪些社团和活动,因为美国的本科是真正要求“学习”的,所以申请研究生会很看重你的学术背景和你要申请的专业方面的能力。如果你的在校成绩很差,就反映出你在这个专业的能力较弱,除非你真的是做了些什么专业领域的事情影响了分数,否则会影响申请。所以研究生还是应该注重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应用。

  申请攻略

  GPA成绩优异的学生

  GPA大于3.7的学生,在申请时可考虑top50之内的学校,条件好的甚至可以考虑哈佛、耶鲁等美国常春藤名校,或是US.news&reportTop30的学校。

  GPA成绩一般的学生

  GPA 差不多在3.0到3.5的学生,在申请时应考虑美国百大之内,五十之后的学校,申请成功的概率相对较大。如果想申请Top50左右的名校,建议这类学生可在大二的时候开始作学术研究,通过学术论文或是研究活动来突出学术能力,以弥补GPA上的不突出。如果其他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学生,也可能申请到top30的学校。

  GPA成绩差不太理想的学生

  GPA低于3分的学生,建议申请排名在一百左右的学校。若想申请TOP50的学校可能性不大,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来解释你真的是做了什么专业领域的事从而影响了分数。

上述的是GPA的大致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做一个参考,还要参照其他的考试成绩(如托福 GRE GMAT 等)才能最终决定你的录取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6:13:1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名校申请GRE和GMAT成绩要求========================

美国名校申请GRE和GMAT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每年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申请研究生的人数居多,美国研究生院入学申请要求涉及到的考试包括TOEFL、IELTS、GMAT、GRE、LSAT,申请的专业不同,需要参加的考试也略有差异。下面给大家列出美国名校GRE和GMAT成绩的要求,希望对大家申请研究生留学有所帮助。

申请美国研究生需要参加的考试:

  (1)申请商科类及社会学类专业:TOEFL / IELTS & GMAT / GRE(部分经济学专业需要提供GRE成绩)

  (2)申请法学类专业:TOEFL / IELTS & LSAT

  (3)申请理工科类专业:TOEFL / IELTS & GRE

  (4)申请文学、艺术学等专业:TOEFL / IELTS & GMAT(部分学校不要求学生有GMAT成绩,但是建议学生准备)

申请美国研究生的GRE和GMAT成绩要求(部分学校):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RE: 1353 GMAT:720



  Stanford University (CA) GRE: 1440 GMAT:72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GRE: 1353 GMAT:707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RE: 1353GMAT:720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GRE: 1324GMAT:652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IN) GRE: 1281 GMAT:720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GRE: 1255 GMAT:70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GRE: 1342 GMAT:696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Viterbi) GRE: 1353GMAT:72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RE: 1353GMAT:720



  Cornell University (NY) GRE: 1353GMAT:720



  Univ. of California–San Diego (Jacobs) GRE: 1353 GMAT:720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GRE: 1353 GMAT:720



  Texas A&M Univ.–College Station (Look) GRE: 1353GMAT:720



  Univ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amueli) GRE: 1353 GMAT:720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Clark) GRE: 1353 GMAT:720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GRE: 1353 GMAT:720



  Princeton University (NJ) GRE: 1353 GMAT:720



  PennsylvaniaStateUniv–UniversityPark GRE: 1353 GMAT:720



  ColumbiaUniversity (Fu Foundation) (NY) GRE:733 GMAT:729



  Harvard University (MA) GRE:1280 GMAT:743



  JohnsHopkinsUniversity (Whiting) (MD) GRE:1306 GMAT:74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cCormick) (IL) GRE:1337 GMAT:60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GRE:1330 GMAT:N/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GRE:1275 GMAT:654



  OhioStateUniversity GRE:1276 GMAT:684



  University of Florida GRE:1276 GMAT:68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GRE:1299 GMAT:N/A



  RiceUniversity (Brown) (TX) GRE:1292 GMAT:742



  Duke University (NC) GRE:1316 GMAT:702



  Virginia Tech GRE:1319GMAT:680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GRE:1301GMAT:689



  North CarolinaStateUniversity GRE:1287GMAT:670



  WashingtonUniversity in St. Louis (Sever) GRE:1270 GMAT:58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GRE:12503GMAT:691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NY) GRE:1302GMAT:715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NY) GRE:1286 GMAT:699



  University of Virginia GRE:1291GMAT:731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GRE:1313 GMAT:742



  Yale University (CT) GRE:1352 GMAT:77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Samueli) GRE:1255 GMAT:688



  BostonUniversity GRE:1293GMAT:674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OH) GRE:1272GMAT:678



  DartmouthCollege (Thayer) (NH) GRE:1379GMAT:695



  IowaStateUniversity GRE:1272 GMAT



  University of Delaware GRE:1264GMAT:720



  通过上面对美国名校申请GRE和GMAT成绩要求的解读,相信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学生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来提前做好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准备和规划。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8:20:27 | 只看该作者
=================去美国读研究生的费用如何解决===================

去美国读研究生费用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美国大学研究生学费各不相同,生活费也因为所在城市而略有差异。无论如何,这笔费用对中国一般家庭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负担。所以如果你想要去美国读研究生,就必须了解去美国读研究生费用,并且知道去美国读研究生费用如何解决。

  大致给个参考吧,大城市比如洛杉矶,纽约之类,一个月生活费1000-1500美金,如果你有朋友亲戚家可以住,那么就可以到500-800美金。这是基本生活费的。

  美国大学就读研究生的费用

  一般私立大学学费每年约为USD25,000~45,000。(合计人民币17万~30万)

  一般公立大学学费每年约为USD10,000~20,000。(合计人民币7万~14万)

  私立大学一般35000-60000,当然如果是绝对名校的话还会有升高的。

  美国硕士一般要读两年,如管理、计算机等学科,读一年的有金融、法律LLM,而会记则需要9个月到19个月。根据所攻读专业学年的不同,以及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的不同,学费也有很大的差异。

  法学院:

  每年$43,000到$35,000左右。

  排名前五的学校学费分别为:

  耶鲁大学$43,750,哈佛大学$39,325,斯坦福$39,316,哥伦比亚大学$43,470,纽约大学$40,890。

  商学院:

  每年$46,000到$39,000左右。

  哈佛$41,900,斯坦福$45,921,宾州大学$41,950,麻省理工$44,556,西北大学(Kellogg)$43,935。

  工程学院:

  每年$3,5000到$1,5000左右。

  麻省理工$32,750,斯坦福$37,110,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4,998,伊利诺斯大学$24,644。

  去美国读研究生费用如何解决:

  提前计划

  很多国际学生认为,在他们被美国的学院或大学录取后,他们可以很容易得到学习所需要的钱。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这样的假定只会使你面临艰苦和失望。大多数学校在一个学年开始学很长时间就对他们所有的奖学金以及学生贷款资金进行了分配。此外,作为申请学生签证的一个条件,你必须能够向研究生录取办公室以及你当地的美国使领馆出示有关文件,证明你有足够一年用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如果你打算携带配偶和孩子到美国读书,那么你还需要预先证明你有足够的钱支付家庭费用。

  要申请美国方面的财政资助,最好的时间是在你离开你的国家前。申请奖学金和研究资助金的截至日期可以早至你离家前一年半。作为申请过程的一部分,学校常常会要求学生填写一份财政声明,具体说明他们打算如何缴付他们的费用。

  预先计划使得你有时间查找独立的奖学金,找出那些提供奖学金的学习项目。如果可能的话,跟你所感兴趣的美国大学系科的教授进行个人接触,因为教授在确定资助金以及本系学生谁得到资助的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算你的花费

  在美国留学费用主要花费是学费和杂费,外加生活费用。由于这些费用差别很大,你对你的教育费用还是可以有一些控制。所有美国大学都发表有关本校和本地区费用的信息。下面所列的几点供你在计算费用的时候考虑。

  学费和杂费

  学费是为听课所缴付的费用,杂费是学校收取的服务费,如图书馆、学生活动或医疗中心收取的费用。外国研究必须缴付学费和杂费,除非你的奖学金支付这些费用。一些大学还要求国际学生购买医疗保险。

  虽然学校和学校的学杂费区别很大,但是学杂费的多少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存在正比关系。一所大学收取多少费用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的类型。私立大学的学杂费总的来说比州立学校贵。州立大学对外州学生的收费比本州学生的收费贵。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在州立大学学习的国际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都必须缴纳适用于外州学生的高学杂费,因为国际学生不是本州居民,不符合享受低学费的条件。还有一点你应该记住的是,并不是所有学费最低的学校生活费用也最低;你应该对学杂费和生活费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对你的年度费用有一个准确的估计。

  由于学杂费各学校不同,而且在以每年百分之五的比例上升,你最好查看最新的大学目录、网页或者到就近的美国教育信息和辅导中心,了解最新的数字。别忘了在你申请的时候和校方核实目前的费用。

  生活费用

  生活费差别很大,而且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携带家眷到美国,你每个月的花费当然会增加。

  生活费最高的地方是大城市、加利福尼亚州以及东北部。美国南方、中西部和其它地区的生活费用可能会低很多。要了解当前的生活费用情况,大学目录和网站都是很好的信息来源。它们所提供的生活费总额大致上分为住房、伙食、书籍、医疗保险和个人花费等项。你所在地的美国教育信息和辅导中心可能也有不同城市或者不同学校最新的月生活费信息。

  你的基本生活费当然将是吃饭和住房,但是别忘了估计下列费用:

  书费和学习用品:学校会就一个学年需要在书籍和学习用品上花多少钱做出一个估计。在美国学习的学生必须自己买他们的课本,买书费用有可能会相当昂贵。绝大多数学校的校园里都有书店。许多书店有较便宜的二手书,你也可以在学期末以原书的部分价值把你的书再卖回给书店。如果你打算学习的领域要求特殊用品,如工程、艺术或建筑,那么你在这方面的费用比平均费用很可能还要更高些。

  虽然去美国读研究生费用不菲,不过如果是美国名校,投入和产出还是很划算的。如果支付美国读研究生费用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还可以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或者在留学期间进行打工,来减轻经济压力。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8:23:21 | 只看该作者
====(转)献给申PhD的非牛校小本的详细经验——献给那些出身于平庸的学校却不甘于过平庸的生活的学弟学妹====

对于广大的博士全奖申请者,四月十五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每个人都要作出自己最后的抉择,漫漫申请之路,也将尘埃落定。在这个让人紧张 又激动的夜晚,我彻夜未眠。在给教授正式发信接受offer之后,我便开始回忆这一路的风风雨雨,回味过去的那些得意的日子和失意的日子,并试图从自己两 年来的经历中,萃取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后来者。
本文重点针对以下五类人群:申请PhD全奖;秋季入学;本科生;国内非牛校;理工科。其他类别的申请者请自行考虑本帖的哪些内容适用于自己。

目录
一、我为什么决定去美国
二、我的GRE和TOEFL之路
三、如何获得研究经历
四、对选校的一些见解
五、我的套磁心得
六、对录取过程的浅陋见解
七、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轨迹
八、感谢+祝福


一、我为什么决定去美国
我萌生出国的念头是在大二(我是小本,目前大四即将毕业)。那段时间,我在思考: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我意识到出国可能会适 合我。当时的想法很朴素,我不喜欢单调守旧的生活,我希望体验各种不同的东西,渴望try new things.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一直呆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一件很让人压抑的事情。我向往着能有机会,去一个陌生的国度,体验一下别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看一看各地的湖泊山岭森林沙漠。我承认自己是那种有点理想主义的人。虽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理想主义”和“缺心眼”几乎是同义词,但我信奉“快乐是一种 内心的感受”,因此决定将别人的看法搁置一边,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此后的经历更加深了我去美国的信念。后来进入实验室,给老师当免费的RA, 逐渐的了解了什么是research. 我的所见所闻告诉我,彼岸的那个国度是一个更适合于继续我的研究的地方。可以说,对research的热爱,是我出国的另一个动力源。

二、我的GRE和TOEFL之路

1. 关于GRE单词

单词很重要。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类比和反义,而且对阅读和句子填空都有很大帮助。

对于单词,除了埋头苦背和坚持不懈,别无他法。这是我给学弟学妹们最重要的建议。红宝书要背多少遍?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遍数不是目的,记住每个单词的 拼写和意思才是目的。如果你一遍就能记住,就不用再费劲背第二遍;如果你背了50遍还只能记住50%,那请你老老实实去背第51遍。拿我自己来说,我红宝 书背了十二遍,考前能记住大概95%单词。至于最后能把Verbal考到600分(虽然跟大牛仍然没法比),我自认为和对词汇的熟练掌握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辞典,推荐使用韦氏词典。韦氏词典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英英词典,既可以帮助你更精确的理解词义,也有助于培养在没有汉语的条件下用英语思考和理解 的能力。至于什么百度词典,金山词霸,这些在词汇学习的初期可以使用,因为这时候你的词汇量还太小,韦氏词典上的释义可能看不太明白。但当你的词汇进阶到 一定的程度的时候,请强迫你自己习惯使用英英词典。

2. 关于TOEFL的建议

除了前辈们提到如此种种方法攻略,我还有一些个人建议。对于听力和口语,强烈推荐看各种英语对白的喜剧和电影。一定要选美国英语的,比如Friends。 不推荐英国口音的,比如Little Britain。看的时候不要仅仅专注于剧情,而是要注意演员说的话。留意他or她的语调,口型和重音等等。除了电影和喜剧之外,还可以听一些英语的演 讲,找一些你喜欢的名人的演讲音频,没事的时候听一听。可以挑一些最喜欢的,精听,多遍地听。我个人比较喜欢Obama和Palin的。巴马兄的就职演说 和琳琳姐在共和党代表大会上的演说,我都听过十遍以上。练听力和口语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素材,这样才能有学习的兴致,事半功倍。

说到这儿插点题外话。即使是美国人,他or她说的英语也不是“完美”的。模仿的时候千万不要学他们说话时的各种坏习惯,比方说,Bush的南方口 音,Palin的Eye-rack, Eye-ran和New-killer,以及Chandler Bing的“Could that report BE any later?".

一定要把自己说的英语录下来自己听,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发音。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自己说的很多音都不准。如果听自己的Chinese English会感到很恶心,那就和Native Speaker说的对比一下,找出是你发的哪些音让自己感到恶心的,然后把这些音重点纠正。

3. 关于GT最重要的建议

在准备GRE和TOEFL的过程中,请记住学习英语并不只是为了好的考试分数。应该把准备GT作为提高自己英文水平的途径。此外,对于申PhD的同学,研 究经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要做出像样的研究,能够流畅的阅读英文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英语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通用语言。尤其是有志于在本科期间发表英文 paper的同学,英文的重要性更不用我多说了。(插句题外话:随便找一篇英文文献,你能在里面发现很多红宝书里的单词)。再插一句题外话:对于学工科的 学弟学妹,如果想将来进入学术界(即使是中国的学术界),建议你把英文学好,不推荐学什么德文法文日文。

我的意思是说,学习GT就应该脚踏实地,用过硬的英语实力来说话,不要迷恋所谓的解题技巧和应试技巧。如果可以的话,多花一点时间准备GT是值得的(我先G后T,G准备了8个月)。至于那些只有很短的时间来准备考试的同学,则应另当别论。

4. 关于新东方

该不该上新东方?这个要因人而已。如果你是那种需要有老师给你做出学习计划,带着你完成每一个部分的学习,并且把各种知识讲给你听的人,上新东方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如果你是那种自制力好而且善于自主学习的人,上新东方的意义就不大。

要不要上新东方还要考虑一个成本的问题。一个是金钱成本。如果你的家境不宽裕又自认为能够自己搞定GT的话,何苦去花费父母四位数的RMB来报班?还有一 个是机会成本。我当初上过周末班,每个周末都要顶着夏日,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到新东方学校,晚上再坐同样长时间的车赶回学校,以至于每个周末都搞得精疲力 尽。此外,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在新东方听课的效率并不见得比自己看书做题效率高:最起码有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被老师用来吹牛和讲粗俗笑话。

三、如何获得研究经历

不要等,要积极主动地去联系老师寻求进实验室的机会。对于本科生参与研究,大多数老师还是欢迎的。其一,你要求加入老师的课题组,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肯 定。其二,你可以帮他干活,他找一个免费的Research Assistant, 何乐而不为?因此,大胆的去跟老师联系吧,不要觉得多么麻烦他亏欠他似的。

能够进入牛课题组,跟国际知名的导师固然可喜可贺。但是对于像楼主一样出身于非牛校的同学,这种牛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其实这些关系也并不大,关键要看 个人努力。跟了牛导也并非一劳永逸;自己不努力的话,他再牛你不牛,那也白搭。进了不牛的实验室,跟了不牛的导师,如果你努力的话,也同样可以有所收获, 就像楼主一样。

说说我自己。老板不算牛人,课题组也毫不起眼。但在这儿有几个好处。第一,因为课题组很小,我可以直接由老师来指导,而不用跟着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打下手。 第二,老师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是对学术研究非常严谨执着,跟着他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三,我的老师人品也没的说,很乐意在学术上帮助自己的学生,最 起码他绝对不会干那种跟学生抢第一作者的事情。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抱怨:你丫运气怎么就这么好,遇到一个这样的好老师。我怎么就点背,进了实验室老师对我爱理不理,什么事也不让我做,就让我天天纯打 杂?我不否认运气的成分,但我更相信事在人为。肯尼迪说,“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不要问美国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人类自 由做了什么”。同样,不要总是问老师为你做了什么,而要多问问自己能为老师做点什么。首先,要让老师愿意在学术上指点你提携你,你起码自己必须自己努力多 学多看多思考,好好表现,让老师觉得你是块做研究的材料。其次,要让老师信任你。从第一天开始,就要把老师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尽量做好。如果他交给你的第一 项差事你就敷衍了事,他也许不会批评你,但他今后绝对不会再找你做事了。第三,自己一定要积极主动。记住你不是老师计划内的学生,老师一般不会像push 他自己的研究生那样push你,所以要想学东西的话,就全靠自觉了。

话说回来,不同的老师差距还是很大的。有一些老师的人品的确not so good. 另外,有的老师虽然很好很牛叉,但整天忙于行政或其他工作,对科研的事情不怎么关心,也不可能会有时间管你一个小本科生的事。如果发现你的老师是这种情 况,那就悄悄离开即可。毕竟你不是他正式的学生,对他也没有什么强制的义务,你离开他的时候也不用感觉很不好意思。

四、对选校的一些见解

选校先定位,而准确定位却并不容易。对于出国风气浓厚的牛校的学生,可以询问广大师兄师姐,参考他们的背景和申请结果进行定位。可是对于非牛校的同学来 说,就没有了这种资源。虽然版上报了很多往年的offer和申请者的背景资料,但这些对于定位的帮助实在有限。一方面,申请的难度每年都不同(尤其是 2009年和2010年,经济危机导致全奖申请难度骤然增加,用2008年以前的资料来定位,何以定的准?至于2011年如何,也没人能说得准。)另一方 面,看论坛上报的背景要考虑到一个问题:每年来发帖报背景的更多的都是一些成功者(时运不济,申请不理想的同学,谁有闲情逸致写这种帖子?)过分依赖论坛 上的数据可能会导致定位过高。

虽然准确定位很难,但一个粗略的定位还是必不可少的。你最起码要清楚以你的条件能申到什么水平的学校,top 20, top 50,top 100还是top 200?在粗略定位的基础上,为了规避我上面说到的定位不准以及各种偶然因素的风险,选校的时候要拉开档次。比如说,楼主申请前给自己的定位是专业排名 15-30,于是楼主的选校名单里,既有前五的牛校,也有专业排名60多名的学校。至于怎样分配不同层次的比例,我个人采取的是dream school 30%, 主打学校40%, 保底学校30%的策略。结果表明还算理想,各位可根据个人情况借鉴使用。

选择学校不能光看排名。要想增加被录取的概率,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该学校的教授的研究方向吻合,即所谓的match,也很重要。首先,申PhD的话,你是要 去做研究的,如果你有相关的背景(上过这方面的课,或者参加过这方面的研究项目),做起来会比较容易上手,教授一般喜欢找这样的学生。其次,教授要找对自 己的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如果你做过类似方向的研究,做了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甚至多多少少还做出过一些成果,那这些足以说明你对这个领域有兴趣(没兴趣谁会 坚持那么久?)。再次,如果你对教授的研究领域很了解,套磁就会非常容易。否则你和教授真的没有什么好聊的。“XXX教授,我看了您的个人主页,您好牛 啊,您真牛啊,您怎么就那么牛呢?”然后就找不到什么别的话可说了。这种套磁怎能有效?

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研究经历不match就没戏。拿我自己的经历说吧。我曾经被一个教授反套。我的研究领域和此教授相差深远,我对他研究的东西也知之甚 少。当我如实告诉他这一情况时,他说这个都没关系,关键你要对这个东西有兴趣。你觉得我研究的东西是否interesting?如果是,我欢迎你来。我进 一步问他,既然我不懂你的研究,你为什么有选中了我呢?他说,首先我看到你的GPA是你们系的top X,所以我想你一定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而且,你有paper,这说明你虽然是本科生,但是你懂得如何做研究,如何发表一篇论文。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 你真的很喜欢某个学校或者某个教授,但是方向不match的话,你完全可以去申请一下试试,希望还是有的。

美国的学校多如牛毛,但多数理工科全奖申请者只申10-20所。那么怎样选出这些学校呢?总的来说,选校要先粗筛再细选。粗筛相对容易操作。首先,把 USNews的专业排名找来。比如你想申EE,给自己定位是专业排名50以前,你就在EE专业排名前五十里面选就可以了。然后,想一想这50所学校里面有 没有使自己感到厌恶感那种,如有,则把这些首先排除掉。(拿我自己来说,美国最北部的某几个州冬季漫长,我受不了,于是首先把这几个州的学校全部排除之; 某些学校位于都市黑人区,治安状况臭名昭著,亦排除之)。然后,要查看各校的招生要求。比如说,如果你托福口语只有20,而某校要求至少23,你就别申 了。对于小本,一定要弄清楚每个学校是否允许本科生直接申PhD。我没记错的话,哥伦比亚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机械系都是要求PhD申请者具有硕士学位 的(如果我记错了,请跟帖纠正)。这样,粗筛就基本完成了。

细选主要看各校你所要申的系里的研究方向,就是说看看每个学校的教授们都在研究什么。挑出与你自己的背景比较match的。其实细选的学问比粗筛要多,这儿先不展开讲了。

学校的录取习惯和财政状况也是要考虑的因素。有些学校以狂发PhD的无奖(或者奖很少)的AD著称,俗称“水校”,又称“AD狂”。这种学校应慎重申请。 再比如,有些学校可能某一年财政很困难(比如2010年的某些加州的公立学校),这些学校也要慎重选择。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尽量不选这种学校。如果 你很喜欢这个学校,或者你很喜欢该校的某个教授,或者你的背景和该校很match,这种情况就毫不犹豫的申吧。其实即使学校再穷再抠,也不排除个别教授手 里有钱。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我的一个同学,今年就从一所据说财政不好而且喜欢狂发AD的学校拿到了全奖RA,因为虽然学校没钱,但是他套的那个教授有 钱,这就足够了。据他说今年他们系给中国大陆就发了这么一个全奖。


五、我的套磁心得

说到套磁,我想说的东西有点多。这儿就拣几条重要的说吧。先说说套磁的最佳时节。个人认为,7,8,9,10这几个月是套磁的好时候。教授回信率比较高。 楼主今年拿了4个offer(包括一个口头的,正式的信还没发来就被楼主拒了),三个是套磁套来的,一个是没陶瓷自己找上门来的。其中这三个套来的,都是 当初在这个时间段和教授取得首次联系的。11月份回复率也还可以。但是进入12月份之后,教授的回信率就会骤然降低。这个时候,除非之前就保持联系的教 授,其他教授就很少回信了。因此套磁要趁早。

第二,要懂得体谅教授。在申请者等待自己理想的学校同时,教授也在抓紧时间寻找自己中意的学生。请理解这一点,不要无故浪费对方的时间。比如说,如果你有 了一个top 50的offer,就不要再纠缠同一个档次的甚至更差的学校的教授们,这时候你应该去重点套那些top 30甚至top 20的学校。而且最好明确告诉那些教授你不会去他们学校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早点拒比拖到最后再拒要好得多。

第三,千万不要随便做出承诺,免得害人害己。套磁时掌握好分寸。拿到offer之前,对教授表达你对他的研究的强烈兴趣,向他请教学术上的问题,向他推销 你自己的长处,告诉他你愿意加入他们的课题组,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千万不要乱表忠心,千万不要说“你们学校是我的第一选择”或者“您给了我offer我 一定去”之类的话(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的,另当别论)。拿到offer以后,你有两个选择,即接受或者拒掉。在你有更好的学校没有结果之前,不要急于承诺 接受比较差的学校的offer,否则后面来了更好的offer,你后悔就晚了。楼主个人的经验表明,3月末甚至4月的好offer也是很多的。楼主2月拿 到了一个,3月又拿到一个,4月还拿到一个,最好一个的反而是来得最晚的一个。当然还要说句题外话,就今年的情况看,4月的拒信也相当多。很多学校先发 offer,把拒信攒到最后才发。楼主在4.12-4.15这几天,接连收了5封拒信,惨不忍睹。

第四,套磁的时候不要太多心。有同学总是猜测教授的某一封回信有没有暗示什么?有没有弦外之音?您拉倒吧,如果你是教授,你会没事跟一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陌 生人搞什么暗示吗?有事直说多方便。我的意思是说,跟教授写信就有话直说(当然这并不是说不用讲说话的技巧),别让人家猜你的意思;教授的回信也按字面意 思理解即可。

第五,不要因为教授不回信就轻易认为自己没戏。还是说说我套过的教授吧。A教授,问我要简历,我发过去就没有回音了。按照某些帖子里的说法,教授不是看不 上我就是把我当备胎了。我自己当时也以为基本没戏了。其实根本不是。过了几天,我又给教授发了封信,他立马回了,而且从他的回信能看出他根本没有忘了我。 最后这个教授真的给了我offer。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是太神经过敏了。你说你就给人家发个简历,人家有什么好回的?非得让人家回一封很长很假的信夸你 的条件多牛多牛?有的教授即使回,也就回个收到,谢谢之类的,有的教授则根本没这习惯。再举个亲身经历的事例。B教授,我曾经给他发了3封信都没动静。有 一天实在忍不住了,给老先生挂了个电话。我说完自己的名字,他马上说,啊,你就那谁谁谁啊,我记得你,你给我发的信我看了,blablabla。当然这个 教授后来也给了good news。有的教授就是不爱回信,这个就是他的个人风格,没办法。当然,还要说明一点,很多时候教授不会信,就真的是不想理你。这个时候当断则断吧,别再 纠缠了。至于这两种情况怎么判断,你问楼主,对不起,楼主也没啥妙招。

第六,关于策略:诚实乃最佳策略。很多同学申请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纠结:教授问的这个问题,我是否应该如实相告?楼主也被问过多次这种"纠结"问题, 楼主的个人经验就是:do not lie。比如,某教授给Offer前,问:你现在有没有offer?楼主答曰:有。教授又问:能不能告诉我是那个学校的?楼主答曰:是XXX学校,但比起 这个学校,我更喜欢你们学校,所以如果你给我这个offer,我会感到很高兴(楼主当时也真的是这么想的)。其实教授都明白每个学生都申N个学校,而且不 乏有申请者会拿到多个Offer。对现有的offers如实相告,不会影响你get one more offer。

六、对录取过程的浅陋见解

1. 关于面试

没有面试,是不是就没有希望拿Offer了呢?绝对不是。就楼主所申的EM和CE这两个专业来看,多数Offer都是不经过面试直接发的。楼主申了十多个 学校,面试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些面试多数都还是那种比较随便的,唯一的一次正儿八经的interview反倒是悲剧。楼主的个人经验表 明,interview和offer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所以,等到2月份甚至3月份还没有被interview过的同学,千万不要自暴自弃。

按理说,interview是教授了解申请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是为什么很多教授不面试直接发offer呢?请允许楼主在此大胆猜测一下。第一种可能:教 授已经和申请者有过数次邮件交流(包括讨论学术问题),再加上看申请材料,已经能够判断出每个学生有几斤几两了,因此教授认为没必要再搞一个面试。第二种 可能:教授嫌面试麻烦(看申请材料多省事)。第三种可能,教授英语口语不好,或者出于自卑,或者为了避免对方听不懂自己说话的尴尬,一般不愿意给申请者打 电话。(楼主想到这一点是受某位来自欧洲某非英语国家的教授的启发。教授的英语表达确实很fluent,可是发音实在不敢过多恭维,楼主表示很难听懂他说 话。)再次声明,以上三点纯属猜测。

如何应对面试?要分情况来对待。面试可以大致分为两种:(1)以刷人为目的的和(2)基本不刷人的。前一种不多说了,相关的面经不少,用到的时候就找出来 看一看吧。重点说一下第二种。在这种情况下,教授已经基本确定要给你offer了,但是在给之前,还想和你交流一下。楼主曾经接到过一个这种面试。楼主出 于好奇,斗胆问了教授:这次通话的目的是什么?教授答曰:第一,看看你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了解一下你对我们学校是什么态度,来的可能性大不大;第三, 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借这个机会问我。果然不出所料,这次面试相当轻松愉快,没有问任何艰深的专业问题,更没有问诸如“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之类的弱智问 题。

2. 关于Waiting List

个人认为,WL是最让人揪心的状态。Offer让人欣喜,Rej让人沮丧,而WL却让人陷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纠结。如果说Offer是一只活猫,Rej是 一只死猫,那么WL则就像一只薛定谔的猫,一只既死且活的猫,直到盒子打开的那一刻,你永远无法知道这会是一个Offer还是一个Rej。更何况,我们无 法知晓盒子何时才会打开。

WL和AD,Offer,Rej不同,一般是不会单独通知的。如果你所申的program已经爆出了比较多的Offer和Rej,而你却没有消息,那有可 能你就被放在WL上了。这种情况可以问一问小米或者主管录取的教授你是不是WL了(如果是,就顺便问一下你再WL上排名第几)。如果你套磁了的话,问一问 你所套的教授也可以。

上了WL之后拿offer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很多学校的WL是有排名的。如果排名很靠前,WL就是准offer,转正就是只时间问 题。而如果排名靠后的话,即使有几个人拒了offer,也很难轮到你;这时候WL就是an euphemism for late rejection。楼主曾经被3个学校WL,其中有一个据说排名“near the top of the list”,结果5天后就转成了offer。而其余两个确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直到415也没有等到消息。有些学校的WL是不排名的,这种情况更加复杂。

3. 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乃至不同的个人的录取进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等待的初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已经有了有了面试,有了AD/Rej甚 至有了Offer,而你却一无所有(俗称“三无”)。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早期没有offer并不代表后面没有。

PhD的录取归根结底是教授说了算。对于教授出钱的RA,教授个人权力当然很大;即使是不指定导师的TA和fellowship,也要有录取委员会(也就 是几个教授)决定。不同的教授有不同的偏好,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校的录取标准各不相同。比如说,有的教授偏重理论研究,他可能就会喜欢数学,物理,力学基 础好的学生;有的教授偏重实验研究,他可能就会倾向于实验室经验丰富的学生。

正因为录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被牛校录了,被烂校拒了”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心态一定要放平,被烂校拒了不要自暴自弃,被牛校录了也不用得意忘形。

七、等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轨迹

当完成网申,寄出申请材料之后,漫长的等待就开始了。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仍然没有收到任何学校的消息。眼看论坛上开始爆出各种 Offer/AD/Rej,甚至身边的不少背景很水的同学也拿到了AD,我的心情开始变得焦急。关于“金融危机”的种种流言,更让人的心情雪上加霜。心情 不好,现实生活中又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我只能每天上网灌水以缓解焦虑。

每次我发这种帖子,都会有好心的网友如此安慰我:面包会有的,offer也会有的,后面会下offer雨的。话虽这么说,没有消息的日子总不好受,因为谁 也不知道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正如某哲学家所说,“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像其他三无人员一样,我也渐渐变得desperate。 Desperate的人的一个表现就是试图去抓住任何能给予自己哪怕一丁点安全感的东西。我不仅加申了两所烂校保底,还给某烂校的烂教授发邮件套磁(但教 授没回,不知何故)。在这个时候,申请者的心理状态就是:随便哪个学校给个Offer,都会喜极而泣,谢天谢地,以至于感谢国家,感谢某TV

可是,当拿到第一个Offer之后,申请者的心理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拿到这个offer之前,你会想“要是给偶个offer,偶立马淡定”。可是等真的给了你一个offer,你高兴了没几天,就又重新开始不淡定了。

还是说说楼主自己的经历吧。拿到第一个offer,高兴得辗转反侧,彻夜未眠,脑子里浮现的全是那儿优美的风景,欧洲古堡般的校园,和蔼可亲又可爱的导 师...总之全是这个学校的Pros。高兴了几天之后,楼主的大脑也渐渐冷却到了正常温度,开始静下来思考这个Offer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各种 Cons。冷静的分析之后,才意识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方向不见得是很适合自己的,更不是自己的first choice。

这正是第一个offer的意义所在。它促使你冷静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适合你的,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每个申PhD人都是unique的(包括研究经历 和兴趣,对导师和学校位置的偏好,等等),并不是随便哪个top XXX的学校的一个offer都会适合你自己。在意识到第一个offer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之后,我开始为更喜欢的offer奋斗,努力查资料,看 paper,套磁... 同时,我也不再仅仅是一个被选择的对象,而是有了选择对方的资本:凡是比第一个offer的学校还差的去处,一概不再理他,集中精力去争取那些自己最想去 的学校。

然而,新的追求总会带来新的焦虑。从此以后,苦苦等待了1个多月,除了几个Unfortunately(就是Rej的别称)和 Congratulations, you are rejected(就是无奖或少奖的AD),什么也没有。难道后面的学校都要“全聚德”?难道我在“缘”里就注定要去这所学校?我不敢继续想象下去。那段 时间,我总是不住地祷告:上帝啊,我的第一个offer,就真的是最后一个offer吗?

很多时候,上帝不会即时回答我们的疑问,他也很少会用听的见得言语回应我们;但这并不意味这他没有听见我们的急切的求告,也不意味着他会对我们声嘶力竭的 呼喊充耳不闻。终于有一天,我等来了答复。那是一个早晨,教授打来电话:我要给你offer,20个小时之内,你就会收到电子邮件!天哪,这真的是 offer,我的第二个offer!

所有Offer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给我们带来快乐;但不同的offer却有不同的副产品。如果说第一个offer的by-product是“思考”,那 么第二个offer的by-product就是“比较”。看着手里的两个offer,真是各有长短,难以取舍。两个学校的排名相差无几,其他的因素就成了 选择的依据。而这些因素,恰恰都是无法量化的,这让楼主这个习惯了定量比较的理工科学生为难不已。南方的温暖阳光vs北方的浪漫雪景,轻车熟路的研究方向 vs新鲜又充满挑战的科研项目,大型的公立学校vs小型的私立学校,奋发向上的年轻导师vs功成名就的professor......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 呢?

如果将申请过程分为几个时期,那么这就是“纠结期”的开始。从3月拿到第二个offer直到4月的某一天,艰难的2选1始终纠缠着我。独自**冥想时,脑 海里总是同时浮现出电话里男导师那充满磁性的“I hope you could come here”的声音和女导师玉照里那蒙娜丽莎般的微笑。而我的心思就在这两股无法摆脱的磁力的吸引下,忽左忽右,犹疑不定。

就在这段时间,我的申请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插曲。某日,突然收到一个教授的反套。无论是学校还是研究方向都不太喜欢,遂拒之。不久之后,失去联系很久的一 个教授发来邮件:“我们系开始审材料了,我要找个RA,觉得你挺不错的,想问问你现在还对我们学校还感不感兴趣?”虽然申请之前骚扰过这个教授,不过后来 有了别家的offer就没再继续骚扰,原以为就不了了之了,没想到教授比我更执着,我不禁感到一阵温暖。但是感动归感动,该拒绝的还是要拒绝的。原以为拒 信发出,与此校就彻底byebye了。不想没过几天,此校的另一教授又来反套,再次狠狠心,拒之。

和很多受过Rej之苦的同学一样,楼主原以为拒绝别人的感觉会比较好。可是我彻底错了,这接连发出的几封拒绝信使我陷入了悲观之中。向我伸出橄榄枝的学校 被我拒了,而我最想去的学校要么杳无音讯(这时已经4月初了),要么把我放进了Waiting list,前途未卜。手里虽然有两个Offer,可都是那种不上不下,不好不坏的学校。我不禁感叹: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我不禁回想起四年 前,为高考拼死拼活,最后却只能上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国内三流大学。再看看如今,为出国奋斗了两年,最后却还是要去一个不怎么喜欢的学校。当时我心想,难道 这一切都是注定的?梦想到底还有什么用?算了,我就凑合着出去吧,毕业后找个不喜欢的工作挣点钱,再随便找个不喜欢的女人娶了,马马虎虎过完这辈子算了。

这阵悲观并没有冲淡我“2选1”的纠结。deadline近了,近了,更近了... 教授发来邮件,表达了急切的心情。我必须结束纠结,在这两个选项之间做一个决断了。经过最后的考虑,我终于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拒掉女教授的offer。原 以为接连拒绝了几个教授,我已经学会了对别人say no。可这一次,这个no到了嘴边,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曾经,在我套磁最失败的那段时间,她是唯一一个还搭理我的教授;也曾经,在我最焦急的时候,她的 回信是我的唯一盼望;而且通过多次的交流,我能感受到她人真的很好...这样的教授,拒起来怎能没有感情障碍?开始写拒信了,却下笔艰难,似乎I regret to, sorry, unfortunately...都不足以表达此刻的复杂心情。我甚至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跟她套磁?写了删,删了写,终于写好了。我没有立即点“发送”, 而是先停下来整理一下思绪,试图让自己冷静一下。我下意识地打开了她的照片,再看一眼那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当我注视她的嘴时,那淡淡的微笑仿佛对我说:你 来吧,我期待你,欢迎你。而当我将目光移向她的眼睛时,那微笑消失了,她盯着我,那眼神似乎在说:你以后会为失去我后悔吗?... ....我关上图片,打开邮箱,牙一咬,眼一闭,按下了“发送”。让这些结束吧。

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拒绝别人有时候远比被别人拒绝更痛苦。而痛苦过后,既然她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也就随之释然了。申请的路还没有走完,我必须继续前行。

今年的录取结果出的出奇的慢。申请的学校还有一半没有结果,我却无能为力。发邮件问小蜜,收到的尽是模板回复;打电话过去,也都是敷衍之词。Dream school的Waiting list也依然没有转正的迹象,我无奈只能自嘲“乡愁像一张短短的list,我在这头,offer在那头”。虽然对剩下的学校还有那么几丝盼望,我的心里 已经做好了接受手里的这个唯一的offer的准备。无聊的时候,经常去搜一搜这所学校的图片,看一看学校的简介,或者上bing map看一看校园风景。显然,我在潜意识里已经认为自己是他家的人了。

415更近了。offer雨是个流传了很久的传说,可是在这个大灾之年,我等待数月,却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大雨,更没有见识到传说中往年“版上报offer如刷屏”的壮观景象。如果说今年还会有什么大风大浪,在这415前夕的这几天,也该来了吧?

果然,雨来了。不是Offers,而是Rejs。当我被雪片般飞来的Rejs砸的焦头烂额,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万万没有想到,Rej雨中也会夹杂着一个 offer!在无数rej构成的灰暗背景的衬托下,一个突兀耀眼的offer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但这是真的,这的确是真的!虽然不是dream校之一, 但也是仅次于dream了。我已经满足了,这个offer,我要接受


这时,415到了,我接受了这个迟来的offer。那些让人焦虑,让人激动,让人发疯发狂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了。那些整天刷邮箱 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仿佛无限遥远,又仿佛近在眼前。那时候,我们每10分钟就忍不住刷一次邮箱,还经常守着邮箱到深夜;每当看到“收件箱(1)”,我们 的心会立即提到嗓子眼,握着鼠标的手也会不禁发抖。这些紧张的日子总算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尾,我们不用再做邮箱的奴隶,offer的奴隶。这时,我们所有怀 着一个共同梦想的人们,都可以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八、感谢和祝福

感谢我的父母。在我两年多来的出国路上,他们经济上尤其是精神上的支持是我的坚强后盾。当初我做出出国的打算时,他们义无反顾地支持我。因为他们懂得,爱 一个孩子并不只是给予他/她钱财,物质以及生活上的照顾。最重要的是,在他/她长大的时候treat him/her as an adult, 尊重他/她自己的选择,支持他/她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也会如此对待他们。

感谢我的老师。一年多来一直在他的实验室做事,现在仍然在他的指导下做毕业设计。在国内混浊的学术大环境下,老师对学术的严谨和对人的真诚尤其使我钦佩。他在学术上的热心指点使我受益良多。

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学长们和朋友们。他们给我提供的信息,使我避免了不少麻烦。!

感谢我的同学和室友们。虽然在我准备出国的过程中,你们当中的有些人曾经对我投来异样的目光,说一些不酸不甜的话语;在我忙了一整天回到宿舍想休息的时 候,你们当中的有些人也曾经不顾我的感受开着最大音量打游戏。但这些都将被我逐渐淡忘,我只记住我们之间持续了的四年的友谊和那些温情的瞬间。如今要飞赴 彼岸,不知多久才能再次见到你们。我会想念你们。

感谢那些发给我offers却被我decline了的教授们。你们的赏识是我的莫大安慰。虽然你们的好意我无福消受,只能心领,但我仍然感谢你们。

祝福我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朋友... ... 祝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祝福那些拿到offer即将启程的网友们,祝你们在美国找到自己的幸福。也祝福那些暂时还没有offer的网友们。请相信挫折总是暂时的,如果梦想还在,就不要轻易放弃。“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篇第126首第5节)。辛勤申请的,也必收获offer。,

愿上帝保佑你们!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0:20:05 | 只看该作者
=======复旦本科女生斯坦福大学申请经验分享=======

一、申请篇

据说先报背景是国际惯例:
06CS小本,GPA 3.67/4,RANK 7/129 /*这倒不算吓人....*/
iBT 105 (R:29 L:29 S:20 W:27)
GRE 410+800+4 /*GT的确不怎么样,但瑕不掩瑜了吧,我要是能集齐其它各项条件也能无视GT了...sigh~~*/
PAPER:RANK 1的一作short paper一篇,
RANK 1的二作regular paper一篇,
其他paper5篇(其中二篇一作)
推荐信: /*这个背景牛得我四十五度明媚忧伤抬头望天....*/

实验室导师一封
多伦多大学某大牛professor推荐信一封
微软亚洲研究院某大牛推荐信一封
其他写在CV上的经历:
上海市优秀学生
光华自立奖学术科研类理科类一等奖
莙政学者,望道学者

/*以下轻描淡写的四行"一些"我差点就给略过了,看清后汗的...什么叫低调!*/
一些国际会议的presentation
一些奖学金(国家奖,IBM奖,etc)

一些研究经历(MSRA, UToronto, VCU, Fudan)
一些程序设计竞赛的奖(ACM,NOI等)
申请结果:
offer: Stanford(fellowship), UIUC(RA), UT-Austin(Fellowship + TA),
UCLA(RA), Purdue(RA)
AD: USC(EE, fellowship pending)
rej: Columbia, Berkeley, UWash
no news: MIT, CMU, Gatech, UMass
withdraw: UToronto, Northwestern

一共选了15个校,结果比我预想得好。其实我没怎么主动withdraw的,我withdraw的
学校都是发个邮件问我,发offer你来不来,我说不来,我就当withdraw了……这些
offer的rank刚好是等差数列:1,5,9,13,17……

我选校的方法比较random,基本是看排名,想冲刺一下top 10的学校。为了增大录取
率就海投了,从申请结果来看top学校也确实很random,比如Stanford和Columbia。
没有刻意选保底校,准备2月份还没offer就改投香港的,幸好Austin一月底就发了
offer
,省了很多香港的申请费。

关于出国的准备,简单地谈几点:

1. CV: CV很重要,建议不管是否出国的同学,都应该尽早地写一份自己的简历。我
在大一时,想去申请一份实习,借了一个同学的简历,然后自己照着写了一份简历,
发现自己的简历实在是没什么东西好写的。通过审视自己的简历,可以很容易地发现
自己还缺乏什么东西。比如我大一就觉得我缺乏一些project的经历,缺乏一个英语
证书(4,6级),缺乏一些奖学金经历等等。简历对于出国很重要,对于找工作同样
重要,所以这个东西多早准备都不嫌早。

最后CV怎么写,我觉得有多少能炫耀的东西就写多长,而不用刻意缩在一页。当然我
们小本大概也不需要冗长地写个七八页(我见到有的研究生CV有8页)。我的CV写了
三页。

我认为CV应该重点分明,有条理地列出,并且只展示自己好的方面。比如我GT太烂我
就不写GT成绩了。比如我有国家奖学金我就不用把当年的人民奖学金三等奖写进去了
。比如我去微软实习了,当年12元钱/小时的IT民工经历就忽略了。我比较得意的是
自己的publication,所以就把publication写在第一页最显眼的位置。

至于条理分明,我觉得先写挑战杯再写一个羽毛球一等奖再写一个国家奖学金再写一
个望道学者,看起来就比较weird,即使他们可能是满足这个时间顺序。我把honors
简单归了一下类,比如research(莙政,望道,光华自立奖等)类,程序设计竞赛类
,还有overall performance类(奖学金,各种优秀学生等等)

最后,对于那些奖项啊,我认为还是需要有必要的说明。比如你写一条Tsung-Chun
Scholar这种东西,信息量几乎为零,因为老外不会知道这是啥。所以在下面加一行
小字说明,这是由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设立的资助本科生科研的东西,每年多少人多
少人获得。

2. 英语:英语很重要,尤其是TOEFL成绩。比如据说今年光大陆的申请者中有6个
INFOCO
M一作的(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其中我的TOEFL分最高导致我被某校录取。所以建议T70
+,80+的同学还是重考吧,牛论文很难弥补这种悲剧的T分数,而T要考上90也不会太
困难,至少比发篇牛论文简单多了。我大三上开始准备T,在ET版大概有篇YC。

如果TOEFL分差了一些,关系也不是太大。虽然有Cornell这种口语控,我也硬申了
Stanf
ord(T113), UIUC(S24), UCLA(S24),也都拿到了offer。

至于GRE成绩,我完全没有发言权。虽然复习了三个月,只翻了两遍红宝几乎裸考…
…当时想的,大不了就去MIT,人家不要GRE成绩-_-bb /*说的好...*/

3. GPA:很多人问GPA重要还是论文重要。其实我觉得别人学校不是录你的GPA也不是
录你的论文,而是录你这个人,所以要综合起来看。如果你GPA高就在申请材料中突
出你GPA高,如果论文牛就在材料中突出论文牛。总之如果GPA很牛那肯定是优势,GPA
不算太高也不用太担心。我的GPA比Stanford录取平均分低了0.2。另外虽然我最开始
GPA3.44,仍然能够依靠几个学期的3.9拉回3.6+(导致GPA不算top学校的硬伤)。

至于怎么提高GPA……GPA大牛很多,我就不说了-_-bb

4. 推荐信:本人最花功夫的环节就是推荐信,虽然没有亲手写过一封推荐信(所以
才花功夫)。这儿先简单谈谈我心目中的牛推。什么叫牛推?我知道至少有UT-Austin
和UCLA是打电话向我的推荐人询问过我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如果推荐人能够准确地对
你进行很positive的评价,那么就叫牛推。所以牛人的推荐信不一定是牛推,因为打
电话过去可能根本想不起我这个人是谁。而不是圈内知名人士的话,也没啥人有兴趣
给他打电话。至于如何获得牛推,我在下一章里面讲。

5. PS:即使很多人说PS很不重要,这也是我申请后花时间最多的东西,几乎天天改
。然而改到最后实在改崩溃了,也是很敷衍地完事了,比如UWash的PS我直接在他家
的文本框敲好提交的,USC的PS把人家学校名字打错了,至少有10个学校的PS有不同
程度的语法错误……事实证明别的学校不会因为小错误拒你,但是这也不是说明PS不
重要。比如UIUC的chair就给我写邮件说看我的PS写的我的interest是什么什么,UIUC
如何MATCH你的这些interest等等。

我的终稿PS其实写得很简单,大概500字,不超过一页(所以我认为不是你的经历越
丰富PS就要写越长,经历丢到CV里面去)。开头共用地,highlight一下我比较得意
的论文,说这篇论文鼓舞了我去读PhD做这个方向的Research。然后写我是多么地喜
欢CS,可是终于进入了CS专业,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如何继续像高中生一样参
加比赛,如何12元/小时去当IT民工,如何去听讨论班做research,最后终于决定做
research。最后就是吹那个学校我多么崇拜哪个教授,读过哪篇文章怎么怎么样。基
本每个学校单独写一篇(这也是导致我PS错误很多的原因),基本所有学校都提了教
授名字的。

6. 论文:无论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有篇好的论文会对申请有相当大的帮助。但是有
一点需要注意,即国内发顶级论文是越来越容易了,有顶级论文的人越来越多了(有
水文的人更多了)。过去有一篇顶级论文就能进TOP 5的时代也许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还是前面那个例子,曾经全国一年也不超过6篇INFOCOM,今年国内INFOCOM就有几
十篇,申请者就有6个有一作。我认识几个有我方向牛论文的研究生至今三无中。

我作为一个本科生,publication即使和研究生放在一起比较也不会很逊色(事实上
听UIUC的说,我就是和研究生一起比的)。论质量有几篇RANK 1的,论数量也有7篇
,而且还有好几篇一作的。个人认为这样的publication list是很有优势的。当然我
觉得想去牛校的话,论文数量少点没关系,如果质量全部都很高是最理想情况。灌个
20篇水文去牛校的人也有,个人不太推崇这样的方式。

7. 陶瓷:我的陶瓷其实蛮失败的。比如和UIUC一个教授聊得很high,结果他却录取
了另外一个MM,我却被没有套过的一个UIUC的教授录了,而该教授没有录套他的人(
我知道至少有两个人套该教授)。因为我G分比较惨淡,后来给自己的陶瓷目标定为
,一定要让我这个方向的教授看到材料。于是就只在申请提交后给教授打声招呼,说
希望你看一下我的申请,我是做research的一个小本发过两篇啥啥论文。大部分教授
都还是有反应的,说我一定关注你的申请云云。也有不回的,就是Columbia, Berkeley
和Stanford……这三个学校俩rej一offer


二、飞跃篇

这儿我想讲讲我背景的几次重要飞跃,如何从一个菜鸟进化。

第一次飞跃源于去年逛GA版被横扫大神牛cecilchina所震撼。后来得知他依靠的是牛
推,于是我就想简单粗暴地模仿。给MIT的几个教授写邮件说我想去做intern都被模
具,于是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和实验室有合作的多伦多的某L教授。由导师帮忙将简历
发给L教授后,L教授马上打电话给我,开始了一个简单的interview。我告诉他我简
单的论文想法,提出想自费去他那完成这篇论文。之后定下了6G结束后去多伦多。

其实做这个决定当时还是蛮疯狂的。为了去多伦多完成论文我放弃了MSRA的实习,放
弃了UCLA的项目申请,放弃了莙政的台湾交流等等,而前面三个项目都是赚钱的项目
,我却是去多伦多自费。当时这么选择的主要原因是另外三个都太短期,而要完成我
的论文并不是UCLA或者MSRA或者台湾的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所以选择其他的交流很
可能我这篇论文就不一定出得来。在得到了L老师的同意后,基本每一到两周我都会
和L老师交流研究的进展,所以这个研究开始时间远远长于在多伦多的时间。

到了多伦多,我发现,即使是在牛导师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得出论文。即,我不
能做着傍了牛导就可以闭着眼睛发论文的白日梦。那段时间是我第一次全职做研究,
效果和以前在复旦抽空part-time做研究大不一样。在L老师的指导下,历尽艰辛,终
于把论文投了出去。

论文投出去后,其实我蛮想从了L老师,于是跑去找L老师表白,结果被拒。不过他答
应给我写推荐信。于是第一封牛推就诞生了。回复旦后导师曾问我申请凭啥,我说凭
L老师的推荐信。

第二次飞跃就是去MSRA了。从多伦多回来是8月份,当时联系了在MSRA的一个学长推
荐我去G大牛的组。不过G大牛实在是太牛了,他告诉我他得10月份才有intern的名额
,叫我10月份再联系他。当时蛮灰心的,10月份去还能骗推荐信么?我想我已经有多
伦多的推荐信了,并不比去过MSRA的人差多少。于是我任凭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直到
9月底了才鼓起勇气给G大牛写邮件,问我是否有10月份的intern机会。G大牛马上打
电话给我进行了几次电面,通过后同意我去实习。然而由于国庆和U21的缘故,真正
到了MSRA已经是10月27日。我11月12日还要回上海期中考试。我当时差点想放弃这段
实习机会,专心申请。在这里非常感谢某位爱8G的学长惊醒了我,即使已经11月,截
止日期晚的学校的推荐信仍然有希望。

在MSRA第一个星期,疯狂看论文,疯狂请教组里面的人,了解正在做的项目。周二入
职,周五提出了算法的改进。第二周在几次组会上和研究员们辩论,最后确定使用我
提出的算法。之后回学校一周,再回MSRA的一周完成了该算法第一个可以运行的
simulat
ion系统。再之后一周……G大牛问我是否在申请出国,然后主动把一封两页的很strong
的推荐信给我看……我当时感动得死去活来,因为我来MSRA正式的工作日还不到20天
。G大牛的推荐信里面提到了一句I believe I find the right and the best one
for this position……事后很多学校教授告诉我,G大牛推荐信的作用比L大牛的推
荐信的作用要大,虽然L教授的推荐信写得很华丽(ps. L教授没有给我看过推荐信)

(插入语:MIT,UWash在MSRA开过宣讲会,里面说很看重来自MSRA的推荐信。比如推
荐人说这个学生是我五年来见过的最优秀的实习生,那么我们肯定会要你。当然,他
们也同时提到了THU某教授对所有学生都说是best,所以该教授的推荐信直接过滤掉)

在拿到G大牛推荐信的前一天,11月21日,偶在多伦多写的论文也收到了录用通知。
于是我的申请背景基本确立,选校目标从TOP 30提高到争取TOP 10。之后G大牛还给
我很详细地介绍了米国TOP学校的研究情况,并且把我直接推荐给了UCLA的教授,叫
我拿UCLA保底。不过由于我UCLA口语根本没上线,加上多处传闻他家没钱,所以还是
申了Northwestern之类的学校保底。

所以……其实我的三大杀器(rank 1的论文,L老师的推荐信,G大牛的推荐信)都是
大三暑假以后才弄到手。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弃提升自己的背景。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10:10:21 | 只看该作者
弥补GPA低的方法(主要问题汇总)

很多申请者关于留学申请的困惑是从GPA换算开始的,GPA成绩是美国大学考核申请者的重要指标,是成功申请美国大学的重要竞争力。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GPA的常见问题及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Q:申请材料中什么地方需要用到GPA?

A:主要是填写申请表(网申或纸申)时需要一个总的GPA。另外,现在大家经常在简历中也写上总GPA和专业GPA,方便方教授审核

Q:学校开的标准成绩单里没有GPA,我能要求他们加进这项内容吗?

A:你能不能让他们加,就要看学校了。如果加的话,将GPA在成绩单中出现并有章,这样更官方。

Q:美国学校是否是自己算GPA?到底是什么标准?

A:是的,所以很多美国学校强调不要convert it into US standard, so just show your 平均分。

他们懂得中国都是用百分制,所以应该认可中国学校的标准,但是中国学校的标准不禁相同,所以他们也不能肯定精确算法。最好就是,你的学校算GPA就送GPA,不算就送加权或者普通平均分(官方认可)。

Q:学校没有官方GPA,自己到底用哪一种算法呢?

A:个人认为,GPA是门面(申请表和简历上要写),门面就要好看,所以你可以任选一种算法让自己的GPA尽量高就可以了,这个不算诈,当然要注明算法,并且最好盖上公章。

Q:在算GPA的时候是否可以将一两门专业课剔出?  

A:直接问教务处,不同的学校规定不同。去成绩的时候,小心最好不要把核心课程去了,比如学化学的把〈有机〉去了……因为教授要看的。

Q:毛概、马哲/实习课/毕业设计/选修课/考查课之类的科目是否算入GPA?

A:如果你们学校有官方的GPA,那么算还是不算就由不得你了,对吧。如果你是需要自己算的,那么基本上是这样:

毛概、马哲——要算,老美都知道我们要修这些课。

实习课——对GPA有利就算;

毕业设计——要算,毕业设计是本科生一门很重要的课,老外也会在意的,这个可不能少;

选修课——这个比较难说,因为就我所知,选修课有很多种,况且很多学校的选修课学分巨大,少算了不好。如果你开出的成绩单上有选修课那肯定要算的;如果成绩单上没有,那么我们的原则还是对GPA有利就算,否则不算。

考查课——这种课一般都只有pass/fail,通常不记入,但是有少数BT的学校记入,那么请具体咨询该BT学校教务处。

Q:年级排名是否可以弥补GAP的不足?

A:完全可以!

Q:只有百分制成绩可以吗?

A:完全可以!

Q:所得成绩是优、良、中、差,或者A 、B 、C 、D 这几个档次,计算时需要算入GPA中吗?怎么算?

A:要不要算看课程,上面已经回答。怎么算基本上可以按照四个等第对应4.0、3.0、2.0、1.0来算。

Q:当时的成绩单只有课时没有学分,GPA怎么算?

A:没有学分制直接用你所在学校的成绩表示方法,也不用强行转换,更不用自己置一个学分,百分制成绩就行。

Q:是不是体育,政治,乱七八糟的课都要记入?能不能单列专业的成绩单?

A:是的,全部要记入。但是,如果不满意可以单独附上专业课成绩单,这现在已经是很流行的做法,但是一定注意要学校的大章。

Q:如果是大四上申请,没有第四年成绩,是不是就是给他前3年的?

A:对!

Q:我一门课重修(或者补考)过了,成绩比原来高了许多,那现在GPA怎么算?

A:看你这个成绩在成绩单上出现的形式了。很多学校是完全覆盖了原先的成绩,那样最好,按新的算。如果不是这样,那尽量问教务处的阿姨能不能打成绩单的时候踢掉原来的成绩。总之,改GPA从改成绩单入手。当然,不是让你自己改。

Q:我们学校不算GPA,但会在成绩单上注明85以上是优,75以上是良,60以上是合格。这是不是说明我自己可以按85-100=4.0;75-85=3.0;60-75=2.0的算法来算呢?

A:完全正确。

Q:美国学校会来核实我的成绩吗?

A:不知道!但有被核实的历史记录。

Q:GPA保留几位小数? 

A:一到两位都可以,可以四舍五入。

Q:学校开的标准成绩单里没有GPA,怎么办?

A:一般来说,无须刻意要求学校证明你核算的GPA,像交通大学教务处更加表示对GPA不予核算证明。其实美国的学校会对你的成绩单自行评估核算。你的GPA分数值只需要自己在网申系统或者简历里注明即可。

Q:我的学校没有自己的GPA换算标准,怎么计算呢?

A:很多美国学校强调不要convert it into US standard,他们懂得中国是用百分制,认可中国学校的标准,你只需要填写百分制分数即可,比如 88/100,如果学校的系统确实让你填写4分值的GPA,那么建议你还是使用美国标准转换。

Q:在算GPA的时候是否可以将一些不好的课程去除?

A:凡是出现在你成绩单的课程都需要计算!即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课程都要计算。

Q:美国高校要求GPA一般达到多少呢?

A:对于申请硕士的人士来说,一般要求 3.0,而申请博士则要求需要3.5;此外,提醒你注意的是,一些打算申请美国名校的申请者GPA往往非常高,都在 3.7-4.0 左右。

Q:我是本科生,申请时只有前三年的成绩,怎么办?

A:由于多数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在前一年的年底或年初,本科申请者大多没有大四的成绩,这是不要紧的。

Q:一些学校要求填写last 40/60 hours GPA,这是什么意思?

A:这是学校询问你读书期间(一般指本科)最后的40-60学分的成绩。你一般可以将大三的GPA作为最后40学分,大二、大三作为最后60学分。

Q:GPA of upper division work如何填写?

A:也就是你学业后期的GPA,计算大二和大三的就可以了。

Q:我们学校有些课程没有分数,只有P=pass,F=fail,如何计算GPA?

A:可以不予计算

Q:我是研究生,GPA怎么计算?

A:本科期间的GPA毫无疑问要全部计算,研究生阶段取前面1年或者2年计算(看学制而定)。此时GPA of upper division work或者last 40/60 hours GPA可以灵活掌握(建议参见不同学校的要求)。

Q:美国大学会核算你的GPA么?

A:会的。不管你如何计算GPA,对方还是会参考你原始的成绩单,圈出他们认为重要的课程的分数,并且核算。所以有时候不必太过在意自己计算的GPA。

Q:伪造成绩单有或者其他材料什么后果?

A:如果被查出,首先你将失去中国高校的学位,然后将有可能被永久禁止进入你所申请留学的国家。许多国家将伪造材料视为严重的刑事罪行

几点建议和提醒:

(1)有不少学校是不让我们将GPA加进成绩单的,也不给盖章。前辈们的做法是:将自己算出的GPA附在resume(也叫CV)里面,并标明算法。这样不管他承不承认你自己的算法,也会对你的既定的成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一个总GPA值甚至是专业GPA值都没有一份清楚的成绩单重要。道理很简单,教授往往会通过成绩单中某些课的成绩来衡量申请人于自己研究方向匹配的程度,当然,这是对于研究经验甚少的本科生来说了。这些课不一定是专业课,也不一定是我们所谓的主课,关键要看教授希望招什么样的人了。

(3)最后,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强烈建议大家咨询自己学校的教务处和对方学校的秘书们!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14:15:35 | 只看该作者
托福暑期两个月超详细复习计划,从学长那里转来的

两个月的计划基本上三个月的浓缩版,只是时间稍微短了那么一些 PS 偶备考托福基本上用的就是两个月时间,但当时我是边上课边复习的,下面的文章我assume大家是全脱产复习,即每天除了托福没有其他任务!

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7天
把托福核心词汇速记一遍,一天八小时大约1000左右,不要求能够拼写,借助工具快速过一遍就行,只要达到见到中文大概知道英文的形状,见到英文知道中文意思就差不多了,以后还会放在做题中具体记忆的。


第二阶段
8-15天
把OG弄透
不但要把上面的题目全做完,而且要搞清楚每一部分都会有哪些题型,这些题型差不多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处理。阅读和听力从现在开始弄个小本把不认识的专业词汇都记下来,口语和作文也要练习。

第三阶段
16~~38天
其实这个和三个月备考的任务一样: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做完DELTA;后一个多星期做4套TPO()
做DELTA的时候可能很能够建立自信,做TPO可能会很受打击,我们除了做题还要建立一个好的心态,不以题喜,不以题悲。 相信自己,努力了就会由收获
需要注意的事就是做一套模考就要认认真真地把它做完,口语和写作也要按时完成,否则你的模考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口语和写作不提前联系的话最后很有可能兵败滑铁卢。

第四个阶段

39~~60天 这个阶段只有三个星期的时间 分成二个部分来完成
第 一、二周:这个阶段重点练习口语和作文。阅读和听力是中国学生的强项,而且经过了一个月的练习我们已经对题型何解题方法有了很好的了解,剩下的我们要保持 这个水平就好了,阅读一定要做文勇的新托福黄金阅读。但是写作和口语不是我们的强项,而且这两项是短期内可以提高的(提高的方法可以点击我的签名进去看写作和口语攻略)。

每天的任务:每天一篇综合、一篇独立,一次口语的完整练习!
如果你觉得任务不够的话可以double

最后一周:前面4天每天一套TPO 同时作文和口语的任务不能放弃

第5天上托福官网做免费的练习题。

第六天,最后一套TPO,如果做完了的话就再做一遍 放松心情,做做手感就好了

最后一天,好好休息吧,不用干什么,什么也别看,什么也别想

如果你坚持完成了两个月的话,胜利的果实是属于你滴,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Mark一下! 看一下! 顶楼主! 感谢分享! 快速回复:

正在浏览此版块的会员 ()

手机版|ChaseDream|GMT+8, 2025-7-25 13:37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13号 京ICP证101109号 京ICP备12012021号

ChaseDream 论坛

© 2003-2025 ChaseDre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