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佩服每一个心中真正有梦想的人。当你申请MBA的时候,你写what matters you most或者career goal是可以写出最真实的东西,也是最能感动人的东西。 而我,真的没有想明白。写这些,只能想一个故事,最能使我这么多年的经历有逻辑的职业规划。那不是我真实的。 我羡慕你。 如果回到一年前,我会想想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degree,而不是这么盲目,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申请结果将于一个星期里出来。可能会有收获,但是谁都不知道我这一路失去了多少。。。可是,我究竟为了什么?我还是不知道。。。 -- by 会员 xiaxiaqin (2012/3/17 17:37:26)
很多理想好像都会被现实刺激出来。在大学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一所师范大学读书,甚至从来都没听说过我现在的专业 囧 那时候的我认为从事教育是世上最傻的职业,因为我严重充斥了老师们的辛劳和贫穷。上了大学以后,一开始极度反感自己的专业,谁提我跟谁急~~我的专业就业率是全国最高的,但是工资却很“普通”,有国家编制的一个月会有3000-4000RMB(加上所有的福利)。那时候真的就是——瞧不起!很可笑吧!现在想来,最可笑的就是大一的第一个月了! 我是这种人,对一样东西再不满意,只要我还在这里,我都尽力把它做好。我当时的想法是,无论如何,把书读好吧~~起码学习成绩不能低,最好有奖学金,没想到老师们领进门后,我读了些许本专业的论著就被迷住了,放不下了,第一次有了兴趣点,第一次感觉这个看起来幼稚,以至于显得智商低的领域实际上那么的深奥,迷人。可能很多领域都是如此,在外行看来是简单的,实际上错综复杂。 我发现自己对这个感兴趣是因为我在读书和思考的时候,真的会为了一席话和一些想法感动到想掬一捧泪 我固执地把多元智能理论看成一个“非常善良的理论”,我被一个个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生理学方面轰动世界的人抓住目光,我看完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之后坚定地将哥大当成了我的NO.1,当时我就想“要是能去看一看就好了”,没想到现在变成了“去读一读”,我又被胡适,陈鹤琴,陶行知,张伯苓等中国的教育大家吸引回来,我感受到咱们的教育家的理想之外的脚踏实地。 好吧, 我扯太远了~~~~
我想问一下,我有攻读MBA的必要么?如果有,在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呢 怎样做力量储备呢?如果没有,为什么? 大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