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ford那哥们毕业好几年了都没啥paper,连working paper都很少,还把以前做数学的两篇paper挂简历上凑数。 去gsu已经不错了,tenure都悬。今年stanford那个star,还没毕业都3篇A,有一篇还是独作,一堆牛offer。 每个人读phd前的background最多能proxy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prior training, 但没法真正反映一个人是否真正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是否有创造力,而这两点很大程度上决定research做得好坏。就跟 Jeremy Lin一样, 之前一直在篮球界的二流球队打球,在NBA一直也不被看好。不过Jeremy就是喜欢打篮球,也不断勤奋的提高自己,机会一旦来了小宇宙就彻底大爆发了。 -- by 会员 upark (2012/2/17 3:27:33)
那个GSU的中国人做的也不算很差吧,08年毕业已经有一篇JF了,虽然是和Wei Jiang等人合作的。事实上见过好几个H/M的PhD毕业5-6年一篇pub都没有的,那几个毕业时候还都算是市场上的star呢。不过他initial placement只有GSU说明可能不仅JMP不好,communication/presentation skill什么的也不够好。INSEAD也有个ap之前是mit的math phd,做得一样不太给力。不过不排除这些人6-7年后开窍了迎来一个高产期,毕竟这些人的智商在那(btw觉得math其实比finance更需要创造力,能到他们这个level的这些都不该是问题),欠缺的只是一些思考方式上的经验,当然也有可能一辈子就是找不准这种intuition,那就只能流于平庸了。像Toni Whited毕业前十年只有一篇solid A,可是后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