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顶这个~~好与不好判断标准在每个人![](/static/legacy-emoticon/29.gif)
1)Fuqua不完全统计数字仅限中国学生的实际take offer 2)证实,很多人手里数个offer。Lilly leadership program至少发了5个offer,最后只有一个人去;DuPont至少发了3个,John Deere至少发了2个,还有数个大公司的leadership offer,记不清了。还有人同时拿银行和consulting的offer,嫌IB累,去了consulting。有人据了top consulting firm的offer去Apple。有人同时拿大摩和高盛的offer,好像据了高盛去大摩吧,记不清了。其中有些国内不太知道的公司,其实都是美国的大热门,比如John Deere、Sears、BD等。 3)这些offer很多都是和美国人同场竞争拿来的,比如Citi NYC的确实不是IB,是consumer banking的leadership program,但其在全美top Bschool里就招几个人(包括老美),竞争恐怕比IB还要高吧。同理,BD整个Asia Pacific就招了这一个intern。 4)银行的offer多不多要辩证的来看。首先,来Fuqua的中国学生有志于银行,特别是IB这条路的就不多,其次,没有人入学前有IB的背景,甚至是banking的背景。直接拿个数字就和某些学校进IB的数量比较并且下个结论恐怕不是很妥当。 最后,Fuqua的internship找的好不好,这个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下结论。我想说的是,其实学校在这里面的作用是很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和同学之前的经历、大家在找工作这件事上的努力程度和团结程度、以及同学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紧密联系。好与不好的定义,旁观者只是看个热闹,但对身在其中的人来讲,是不是自己的dream company,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不是干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祝大家都能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无论有与没有MBA! -- by 会员 carrielych (2011/5/11 9:54:48)
|